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遇到一些年轻人,他们刚出来工作不久,每个月的收入刨去灯油火蜡的开支后,所剩不多,于是他们索性就想,存的钱反正不多,理财也没有什么用,于是更是大肆花费,一年下来,几乎也没有什么剩余的了。
有一种情况与之相似,一些年轻人刚刚工作,没有什么经验,一开始时多半做一些枯燥乏味的基础工作,没有委以重任,工作的境况与他想象之中颇有区别,于是他们工作消极,不思进取,时间过去了,工作经验倒是不少,只是经验的增多并没有为他们自身价值增值多少,有一句话概括得不错,“你是工作了十年,但不是获得了十年的经验,而是用十年的时间来获得一年的经验。”
说了以上两种关于工作经验与财富的情况,我们进入这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上一篇文章说到了,正确地理解一个概念对个人的学习与成长有多么地重要。知道了这一点,我们现在就来学习一个概念:复利效应。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钱存入银行中,在正常的情况下利滚利会越滚越多,这就是基本的复利效应。但是银行的利率不高,或者是存的钱不多、年限不长,甚至扣除一些小额管理费的,最后能作为本金的并不多,因此对于复利效应,多数人并无法对它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或者说并不敏感。
复利效应指资产收益率以复利计息时,经过若干期后资产规模(本利和)将超过以单利计息时的情况。
下面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看一下复利的增长情况: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如果年收益率在20%,经过20年后,原来1个单位的数值将会变成原来的31.948倍,如果年收益在30%,那么经过20年的时间将变成146.19倍,当然年收益在30%的已经非常罕见,风险也会更高。
下面这张指数函数的图像可以将收益的变化看得愈加清晰:X列是投资的年限,Y列是收益,从图形中看到前几年的收益增加并不明显,但越到后面,收益的增速将越来越快,最终达到让人惊讶的地步。
复利效应不仅仅体现在财富的增长,更体现在个人工作的成果上。
笔者之前写过一篇谈论著名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文章,文章的标题名为《每一个男人都应该学习安迪》。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列举过《肖申克的救赎》的男主在监狱中做过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情正是安迪建立了一所监狱图书馆。
1947年,安迪杜弗伦被诬陷入狱,大约在2年后,安迪开始以一周一封信的频率向州政府申请建立图书馆的拨款。
终于在写信的第6年,州政府向安迪寄出了一封回信和200美元的支票,还附有一堆旧书,想借此打发安迪。安迪仅仅说了一句:“仅用了6年而已。”
安迪没有就此止步,接下来他更是“变本加厉”,从“一周一封信”变成了“一周两封信”。到了1959年,州政府终于妥协,承诺每年拨出500美元专款用于肖申克监狱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中除了图书以外,还拥有放碟机等设备。
狱友们可在这里享受到以前从未有过的美妙的声音。这个图书馆的建立大约用了10年。
其实,安迪的做法正是“复利效应”的最好例子,从一开始的无人关注到最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复利效应”的威力竟至于此。科学家爱恩斯坦为核物理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一次有人问他“世界上最大的威力的是什么”,但他回答的竟不是原子弹,而是说“复利”,“复利效应”也被称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因此,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财富的积累,一定要善于运用“复利效应”,只要坚持足够长的时间,你一定可以看到“复利效应”的威力,它的威力也必定让你口瞪目呆的。
但是,有时候我们看到,为什么有些人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工作,但总是一如既往,没有什么成就,十年八年过去了,怎么不能形成自己的“复利效应”呢?
在下一篇文章,我将为你阐述一下“复利效应”的形成条件,以及形成“复利效应”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