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移了一个星期,有的班级还没有结束。这课也就慢慢形象清晰起来:穿越剧,剧情片,悬疑类。
1.
寓言故事本身,很有名。教材后面的练习题,也散发着“指点旧人物,过更好生活”的清新气息。
看故事提炼道理,仿佛成了一种学习范。既然决定了不忙着奔向寓意去,那就好好来看看很熟悉的故事人物。
今天看到阿啃老师写的《课堂是练习自由最好的场合》,心有戚戚然。
在课堂上练习臧否书中人物的自由,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2.
第一个讨论话题是:站在不同时空(故事所在的年代,你的年代),臧否愚公和智叟。
要开始讨论,得有点准备的——简要罗列个人看法(某晚的作业)。
没有个人看法,没法产生交流的可能。
要产生真诚的个人看法,列出个人看法的形式,尽量自由。课文中眉批旁注,草稿纸上简单罗列,甚至打腹稿,都可以。字数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为了便于交流,提倡纸面罗列优缺点。但是,不反对打腹稿,交这项作业。习惯打腹稿,不形于纸面的同学,时间久了,也自然知道,是否属于打腹稿,还是躲懒。
为了尽量减少课业负担,罗列故事中人物的优缺点时,提倡简要。
但是,列出优点时,要注明相应的理由(文句或者外围论据)。
因为臧否一个人时,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负责。
有理有据,才是对自己观点的负责。
3.
在小组内,交流个人看法。开学初,新小组建设已完成。基本流程,也熟悉。这个是一个长期建设。本文暂不谈。
有了自己的看法,再小组讨论。
课堂上讨论。不让讨论的课堂,有耍流氓的可能。
这次,讨论45分钟左右(一节课)。
晾着,走着,我尽量忍住指点上帝的“好为人师”的心哪。
有一个班级,讨论超过60分钟,周二那天刚好有两节语文课,有继续讨论的需求。
要是没有相对充足的讨论时间,倾听、辩驳、自我修正无法真正展开。
我这些上帝们都是能侃的大神,趁机让他们在小组里“内斗”“自耗”掉一部分观点。
同样,小组讨论,要留下简要的记录。这样,方便进入下一环节,在更大面上的讨论中,尊重小组的讨论成果(包括共识和异见),避免旁逸斜出,也有可能体现小组发言时间的相对公平。
4.
然后,上台,提交小组观点。
台下听着。若理由能证明观点,就赞赏,过关。
台下有质疑,台上发言所在小组成员,先回复,其他旁听者次之。
根据站在不同时空(故事所在时空,你的时空),臧否愚公和智叟。
《愚公移山》两个班的走台稍有差异,风景迥异。
5.
6班,小组出一位代表(一般是讨论记录者),先读完小组讨论结果,以人物为单位,把两个时空站位的优缺点都讲完。再答台下问。
这样做,必然要求听讲人:及时择要记录(提升笔记功夫),快速判断(锻炼脑容量和运转速度)。
这个时候,口齿清晰,声音大,就变成了听众的呼声。
质疑时,焦点在于:看在这个人物优点,放在哪个时空,比较合理。
这个交流方式,思维上,侧重差异性。上帝们不停地在发现两种语境,古代和现代,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性之间的差异。我整理的《智叟,总有一个时刻,我想为你点赞》,大概源自此种交流方式。
6.
6班,在班级里,提交小组观点时,一个人完成。回答台下问题时,小组成员一起面对赞赏或质疑。
5班,换了一种方式。提交观点时,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部分,同样,在回答台下质疑时,也首先要单兵迎对。比如甲同学,只负责陈述小组内讨论出来的愚公优点,立马迎来台下赞赏或质疑,甲同学得独立应对质疑,回答不了的,再请求支援。
如此一来,台上说一点,台下一对,台上回复。台上再陈述下一点,再循环。
台上台下,双方反射弧,都极短。有时候,一个观点,碰撞极大,免不了唇枪舌剑,胶着如蜜糖。
比如,第七组A同学说:
愚公回答智叟的一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可以看出愚公持之以恒。
被反驳:
看不出。因为他只是设想子孙后代人数众多,最多叫——
想要
持之以恒地移山。
A同学再扳回来:
但是,我还是要说持之以恒,“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个理由可以了吧。
等到别人说: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愚公有脚踏实地的优点。
有更多的反驳声响起:
这只是愚公召集家人,说出他的想法。这只是想法,还没付诸行动呢。说得再好听,也只是叫:有什么什么样的愿望或者想法。
修正一下:
愚公优点:脚踏实地。因为 “叩石垦壤”,这是行动。
一片赞赏。在相应文段,刷刷落笔。
我乘机出来,刷一点点存在感:
因为我想每天杀十个人,所以,我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魔鬼。
看一个人的品质,主要看行动。
要看是在什么情况,在什么场合,说这个话的。不能断章取义啦。
要看看这个人,之前,实际上,是一个怎样的人。不能只听他/她说的东西。
一个人的想法,是不好随意定罪的。
于是,我无法自证为坏人了。
7.
某位“上帝”发言:
愚公优点:志向远大。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大家笑。
我要求帮忙解围:
这远大的志向指的是,生很多很多孩子。
逮到可以捣蛋的机会,有些不可错过。
还有一句调皮话,在我的肚子里咽了太久了,终于可以写在这里(长舒一口气)。
比如,我就在这方面志向短浅。
笑声散去,严肃纠正的来了:
志向远大,志向是跟移山有关,要拿下这巨大的工程,所以理由应该是“年且九十”,“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还有上帝,继续矫正:
后面的理由,同意。但是,年龄大的人,有梦想,叫志向远大吗?
就是,一不小心,这是年龄歧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来自矜或自勉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