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阶段,务必要以搭建金字塔的方式,建立幼儿的数理逻辑能力,切忌仅仅通过熟练背诵,一味追求“计算”能力。殊不知,计算能力,绝不等于数学能力。数学能力的基础,是逻辑。以下,是3-6岁儿童应当建立的科学的有关数学能力的描述。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3-4岁
1、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2、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4-5岁
1、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
2、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5-6岁
1、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2、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如何引导?
1、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如:
● 参观游览后,和幼儿一起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身体圆圆的,全身好像是一个个圆形组成的。
● 和幼儿交谈或读书讲故事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如看图片时,和幼儿讨论奥运会场馆的形状,体会为什么有的场馆叫“水立方”,有的叫“鸟巢”。
2、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如:
● 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为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
● 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如:天气预报中表示气温的数代表冷热状况,钟表上的数表明时间的早晚等。
●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知道今天是星期五,能推断明天是星期六,爸爸妈妈休息。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如:
● 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
● 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中有序排列的图案(如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按形状间隔排列的珠帘等),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
●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
● 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如一周七天的顺序是从周一到周日,一年四季按照春夏秋冬轮回等。
4、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如:
● 拍球、跳绳、跳远或投沙包时,可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
]● 讨论春游去哪里玩时,和幼儿商量想去哪里玩?每个想去的地方有多少人?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定。滑滑梯时,按照“先来先玩”的规则有序地排队玩。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4岁
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
2、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4、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4-5岁
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2、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
4、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
5-6岁
1、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2、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3、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如何引导?
1、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如:
● 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学习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 结合具体事物让幼儿通过多次比较逐渐理解“量”是相对的。如:小亮比小明高,但比小强矮。
● 收拾物品时,根据情况,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如:整理图书时按照大小摆放。
2、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如:
● 鼓励幼儿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如:在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发现碗和勺多少的不同。
● ]鼓励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一数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
3、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如:
● 结合生活需要,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物体,得出物体的总数。
● 通过点数的方式让幼儿体会物体的数量不会因排列形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鼓励幼儿将一定数量的扣子以不同的形式摆放,体会扣子的数量是不变的。
● 结合日常生活,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如:游戏时,请幼儿按要求拿出几个球。
4、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如:
● 游戏中遇到让4 个小动物住进两间房子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将5 块饼干分给两个小朋友的问题时,让幼儿尝试不同的分法。
●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里来了5 位客人,桌子上只有3 个杯子,还需要几个杯子等。
● 购买少量物品时,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参与计算和付款的过程等。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3-4岁
1、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4-5岁
1、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2、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
3、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5-6岁
1、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或画出物体的造型。
2、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
3、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如何引导?
1、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如:
● 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特征,并尝试识别和描述。如感受和识别盘子、桌子、车轮、地砖等物品的形状特征。
● 鼓励和支持幼儿用积木、纸盒、拼板等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如用长方形的纸盒加两个圆形瓶盖制作“汽车”。
● 收拾整理积木时,引导幼儿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如:两个三角形可组合成一个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可组合成一个长方形。
●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生活物品的图形特征,鼓励他们按形状分类整理物品。
2、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如:
● 请幼儿取放物体时,使用他能够理解的方位词,如:把桌子下面的东西放到窗台上,把花盆放在大树旁边等。
● 和幼儿一起识别熟悉场所的位置。如:超市在家的旁边,邮局在幼儿园的前面。
● 在体育、音乐和舞蹈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空间方位和运动方向。
● 和幼儿玩按指令找宝的游戏。对年龄小的幼儿要求按语言指令寻找,对年龄大些的幼儿可要求按照简单的示意图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