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高高,我很不赞同出门带着Ipad,今天去阿姨家,她家真真从来没有电子产品时间的,你带着她一起看Ipad就不合适。”
高高:“我们也就看10分钟就不看了。”
妈妈:“我希望以后出门见朋友不要带了,自己在家可以按照我们的约定时间看。”
高高:“今天,我只看了10分钟,我回家可以把剩下的20分钟看完吗?”
妈妈:“可以。”
高高:“那你和爸爸说一下,要不然他会说我在外面看了,回家还看。”
他是想让我帮他证明一下,在朋友家只看了10分钟。
妈妈:“你可以自己向爸爸表达实情的。”
他担心爸爸说他,想让我替他说,这时需要鼓励他自己去表达,即便有可能会被说(批评:你在外面看半天了,回来还看等……),但他需要自己面对,在压力下依然有勇气表达出实情,而不是依赖别人帮忙解释,让困难自然消失。
妈妈:“高高,你想过怎样才能使用电子产品不超时呢?”
高高:“有时一个动画片30分钟一集没放完,我想把它看完;游戏30分钟一轮没结束,我想玩结束都会超时。”
妈妈:“可是有时候我看你超时很久,如果不提醒,你还是没有关。”
高高:“我希望你们提醒了很多遍语气还是平静的,我慢慢就能关了。如果你们提醒两次,就不开心,发脾气了。那我下次还是会那样,我心想反正你们每次提醒两边就要开始发脾气了。”
高高的这段表达,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过海灵格的一段话: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
即便是不舒服的状态也依然会成为舒适区,这是最挑战的。就像之前遇到一个孩子,就是不做作业,他说:“反正就是挨妈妈一顿打呗,每次都是这样。”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当你感觉累时,方法肯定错了。孩子会用他认为管用的方式。比如有位孩子当他和妈妈发生冲突时,他就无限制的拖延什么都不做,作业也不做,这时妈妈最着急,上火,发脾气,甚至动手。妈妈动怒了,孩子反而觉得赢了。因为他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同时他感受到自己能操控他人的情绪,甚至行为。
不延伸了,回到原来的话题上来。
妈妈:“高高,特别感谢你告诉我你当时的想法,以及你的希望,我很清楚了。我以后尽量保持心情平静的提醒,同时我也希望你能尽量遵守我们的约定。”
记录于:2018-2-25
高高五周岁十个月
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孩子内心的想法,感受,才能知道他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能依我们成年人的主观评判去回应孩子的某一行为。毕竟我们已成人,大脑也已发育成熟,但孩子还没有,他们的大脑发育成熟要到25岁左右,现在孩子的想法感受是真实的,但行为会有不当,这时就需要父母理性对待,用恰当的方式加以引导。孩子在成长阶段,需要支持和引导,如果我们作为父母本身就没有成长好,那就无法给到孩子支持和引导。所以说,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