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第一次出场,是个50多岁的老头,一身“醇黑”,黑帽、黑衣、黑鞋,还有黑手套。
他残忍地殴打着德洛丽丝,得意洋洋地讥笑着泰迪;最终,他杀了泰迪,强奸了德洛丽丝。他对他们说话的语气,好像他们是他的玩偶似的。确实,他们就是他的玩偶。
泰迪的枪打中了威廉,威廉却毫发无伤。当威廉毫无设防主动让泰迪将枪放在他的眉心时,泰迪恐惧了,他知道他的枪伤害不了威廉。
威廉是“新住民”,可以对德洛丽丝和泰迪随心所欲。而泰迪,注定是输家,只是为了让威廉的胜利变得有趣的输家。
德洛丽丝和泰迪,以及他们认识的所有人,都是”西部世界“的接待员,他们都是被创造出来的机器人,以满足花钱游玩”西部世界“的游客。
创造者罗伯特和阿诺德给他们设定了故事线,灌输了价值观,赋予了情感,编写了即兴互动。这样,他们可以像真正的人一样跟游客交往互动。
德洛丽丝,是“西部世界“最老的接待员。30年前,威廉就认识了她。
那时的威廉,年轻帅气,彬彬有礼,还略带腼腆。魅力非凡的接待小姐暗示可以帮他换衣服,他选择了拒绝;他带上了白帽子,穿着灰色西装;在路上,他撞到了接待员,立马给对方道歉。
在现实的世界,威廉一辈子兢兢业业,尊规守纪,他刚刚成为公司的执行副总裁,迎来了事业上的最高峰,也即将迎娶公司老板的女儿,执行总裁的妹妹。
后来,拥有漂亮的妻子、漂亮的女儿,威廉不仅是一个爱家的男人,还成为了工业巨头,热衷于慈善,拥有“西部世界“——这个成人乐园。
威廉是人人称羡、社会认可、无比成功的典范!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威廉,在去年妻子的葬礼上,女儿却告诉他,妻子的死不是意外,是自杀。是因为妻子知道了威廉在“西部世界“时的样子,就是一开始威廉面对接待员们杀戮无度、欺凌弱小的暴虐形象。
现实世界里的“老好人“威廉,在”西部世界“这个虚拟社会里,怎么就变成了”杀人狂魔“昵?哪一个是真实的威廉昵?
两个都是。
“老好人“是真实世界里威廉的假性自体,”杀人狂魔“是虚拟社会里威廉的真性自体。
真性自体和假性自体这两个概念是英国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提出来的。
真性自体的特点是:能表达自己的需要;能尊重现实;身心和谐;能体验到自己的内心感受;富有创造力、活力。
假性自体的特点是:顺从;身心分离;容易幻想;容易沉迷于白日梦中;体验不到真实感受。
30年前,威廉跟德洛丽丝畅谈心声时,向德洛丽丝倾诉道,“我这辈子都在伪装自己,假装自己毫不在意,假装自己心有所属,我的人生就建立在谎言之上。“
顺从,是假自体最典型的社会表现。这样的人往往体验不到自己的真实感受,看不到自己的需要,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忽视牺牲自己的需要;会去满足父母的期待,会去满足他人的期待,会去满足社会的期待。典型的“老好人”、”好说话“的特点。
还记得威廉刚刚到“西部世界”的情景吗?
当威廉在换衣服之前问接待小姐,“这里有帘子吗?”
接待小姐回答说,“我可以帮你。”接待小姐暧昧的意思非常明显。
威廉的回答是,“其他客人的怎么做的?”
威廉关心的不是自己,也不是面前明艳媚人的接待小姐,而是他人,跟他毫无关系的大众陌生人的选择。
而当威廉进入“西部世界”,遇见双亲被残暴杀害的德洛丽丝,保护并帮助受到创伤的德洛丽丝寻找迷宫,打劫北方军时为救罗根不得不枪杀了军人接待员,而在被罗根侮辱后对遭遇逮捕的罗根见死不救......
作为威廉的朋友、上司、未婚妻的哥哥,罗根一直高高在上态度傲慢,对罗根见死不救实施报复,是威廉长久以来一直想做却从无敢做的事情。
在“西部世界“这个虚拟社会里,在”生死攸关“的紧张氛围里,威廉的真性自体慢慢地浮现了出来,他”突然窥见了不用伪装自己的人生,可以真正活着的人生。”
他对德洛丽丝说道,
在我以前以为这地方只是迎合原始本性,现在我明白了,它并不是要满足你最低俗的人性,而是要揭露你最深层的自我,它让我们看清自己。你还知道我们抛下罗根时他的表情吗?你知道我很久前就想这么做,想让他知道我对他的看法吗?而你,昨晚,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对任何一个女人都没有,你打开了我潜藏的内心世界。
威廉爱上了德洛丽丝。
当罗根后来把德洛丽丝刨肠剐肚,无情地露出德洛丽丝皮肤下的钢铁身躯后,威廉愤怒了,他肢解了所有的接待员士兵,要看看是不是他们是不是都是如此?也让罗根失去了保护。然后押解着罗根,一起寻找失踪的德洛丽丝。
在寻找德洛丽丝的旅途中,威廉发现自己很享受杀戮,很享受这个最直接最具有伤害性的愤怒表达方式,威廉变成了杀人狂魔。
是的,威廉很愤怒,这个愤怒既是对罗根的,也是长久以来无法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结果。
有一类的社会新闻是比较常见的,就是本来是“老好人”的那个他,居然有一天做了一件让周围都意想不到、匪夷所思、大跌眼镜的事,他可能一气之下砸了领导的车,甚或愤怒得要去杀了某个人。这就是长期愤怒积压的结果。
为什么愤怒如此强烈,长久以来,”老好人“却无从表达,他人也从无知道?
这就要从假性自体的形成来说起。
在温尼科特的观察里,假性自体的形成是在婴儿时期,母亲就是婴儿的促进性环境。
如果环境-母亲没能给婴儿好的回应,婴儿需要母亲抱时,母亲视而不见,婴儿想独自睡觉时,母亲叨扰着不让他睡......
或者环境-母亲以不恰当的方式对待婴儿,在他不饿的时候喂食,在他饿了的时候不管他,在他感觉热的时候还要给他加衣服......
当婴儿无法抵抗环境-母亲时,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需要,回应环境-母亲的需要。
如果这发生了很多很多次,在时间的长河里,这一定会发生很多很多很多次。婴儿不能自由发展他的真性自体,而塑造一个假性自体来应对环境-母亲。也形成了一个顺从的人格,应对外界的刺激而忽略自己的需要,婴儿是如此绝望最终会放弃自己的需要,成长为母亲的好孩纸乖孩纸。
作为母亲的好孩纸乖孩纸,付出的代价是:逐渐与自我真实的感受和情绪失去了联系。这个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成为非常好的学生,会成为非常好的员工,会做一些受妈妈受他人受社会赞许的事或活动,但对这些,孩子内心深处感受不到任何愉悦或满足。表面上可能非常努力工作,成绩出众,非常成功,但内在感觉迷茫、空虚。
无疑,他们看起来过得很好,但是内心的感受是模糊的、内心的需求是没被满足的,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们的内心感觉是非常糟糕的。
在“西部世界”里,威廉杀了还是农妇的梅芙和她的女儿,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看自己有没有感觉。威廉没有感觉。
他在”西部世界“这个允许尽情杀戮尽情享受的虚拟社会里表达了他的真性自体,但是在现实世界里,他依然是假性自体的携带者。这是用一种极极端的方式来呈现真性自体,而且这是影视剧作者们想像的结果。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让人们的真性自体不那么具有破坏性地呈现出来,而且可以在现实社会中保留真自体昵?
有的,这个方式也是温尼科特提出来的。就是温尼科特的“抱持环境“。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奥格登用这样的意象来形容温尼科特的抱持:“一位母亲温柔而坚定地把婴儿抱在怀里,当婴儿遭受痛苦的时候,她会把他更紧地抱在胸前。“
在心理咨询中,每周固定的时间咨询,每次固定的咨询时间段——50分钟,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静默地倾听,充满尊重、温暖的态度,共情的回应,对来访者不会评价和指责,按照来访者本来的样子接受他,理解来访者内心的动机,承接来访者的怀疑抱怨言语攻击,这些一起给来访者提供了一个抱持性的环境。
长时间的抱持性咨询环境,会促进来访者的真性自体慢慢呈现出来,会让来访者模糊的感受变得清晰起来。
而解释、给方法,即使这个解释是恰当的,这个方法是有效的,也会强化来访者的顺从,强化来访者的假性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