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更有效走出内耗,摆脱心理困境?
接纳承诺疗法创始人海耶斯教授在演讲时总结出一个有力的论断:幸福不是人生常态,痛苦才是。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学会面对痛苦,不再试图逃避,而是接纳它们、欢迎它们。然后,我们才能节约并调动有限的身心资源,去寻获自己想要的幸福。
脱困第一步:接纳挑战
生活中,每个人都想摆脱压力。但研究表明:压力对我们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
比如具有一系列积极作用的催产素,就是一种压力荷尔蒙:当身体抗压机制启动时,脑下垂体就会分泌这种激素,它具有天然消炎作用,可以让血管在感受到压力时依然保持放松,并能帮助心脏细胞再生,修复损失,同时,它还可以帮助社交场合因羞涩而受冷落之人克服社交羞涩感。
因此,我们必须接纳压力或痛苦,才能有效摆脱痛苦。虽然“接纳”是近年来人尽皆知的概念,甚至被很多人斥为“无用的鸡汤”,但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知道如何做才是真正的接纳。
对很多人来说,接纳只意味着自我说服、漠视或压抑……但所有这些其实只是控制行为,它们不是接纳!真正的接纳里,没有评判、否定、安慰、漠视、压抑等行为。
让我们看看一位失眠者的故事。
羽灵是一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在导师的推荐下,她已经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在羽灵看来,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但两周前,她开始失眠。
在咨询中,羽灵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我面临毕业,在做论文。之前做的一张图是错的,但文章都写好了。我发给导师后,发现错误,立即重新做了张对的,但我特别担心导师会怪我。虽然他什么都没说,但我每天都在想这件事。然后,就会出现灾难性的联想:会不会因为这张图影响导师的名誉啊?会不会影响自己毕业啊?想到这,我就睡不着了。”
随着咨询的进行,羽灵开始讲述自己的解决方案:“别人都安慰我,这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晚上躺在床上,我也这样安慰自己:没事儿,别担心,不要想了,赶紧睡觉!可是,这好像完全没用,我的思维就是不受控制地胡思乱想。刚开始的时候,我吃一片安眠药能起点儿作用,但几天后,安眠药好像也不管用了!”
与其他受困者一样,羽灵对自己的安慰不是接纳,而是控制。
脑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本质上不是理智人,而是感受人!当我们的情感脑得不到接纳,感受得不到有效倾听与认可时,我们会陷入自我斗争的状态。在内耗式战斗中,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虚假的接纳,带来的依然是战斗!而真正的接纳,首先需要放弃战斗。
对羽灵来说,要改变的习惯有很多,但要处理最急迫的威胁——失眠,她首先应学会感知世界、回到当下,这会帮她放弃思维控制。
在咨询中,我们重点练习了回归当下的身体放松技术和自我觉察技术。与前两周的遭遇不同,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羽灵感受到了变化:“虽然还是睡得很慢,但这两天我终于不用吃安眠药就能睡着了!”
当然,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不会如此简单。三天后,羽灵告诉我,她又失眠了。“当我做完练习,却依然没有睡着时,我就开始着急了:怎么还睡不着?练习怎么没有用?然后,我又控制不住思维,又得吃安眠药了。”羽灵的苦恼,非常具有代表性。
安全感是人最基本的需求,而想要获得安全感,大部分人的选择是提高掌控力并尽可能消除不确定性——让不确定的世界变得确定,让不可预测的结果变得可预测。
但对解决失眠来说,这种谋求确定性的努力恰恰会导致大脑的觉醒,而觉醒是失眠问题的根源。
所以,当自我觉察与放松被当成新的救命稻草,成为自我战斗、谋求控制的全新武器时,解决问题的方式会再度成为新的问题。对羽灵来说,要恢复自然入睡的能力,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练习。
脱困第二步:有效的仪式和持续的努力
心理咨询最重要的目标,是增强来访者内在的力量,让他或她有能力独自面对、处理不同的挑战,但很多时候,咨询师成了来访者内心世界的核心。
虽然很多专业人士会辩称,这是心理康复必然的过程,但大多数时候,这都意味着咨询过程的无能。
在空手道练习中,很多老师会在训练开始时说一声“OSU”(空手道术语,日语词“推”“忍”的缩写,代表着耐心、决心和坚持)。这个词一出现,老师周围一圈的人,神情都会立马严肃起来,连呼吸都会保持一种特有的节奏。
OSU,是一个表达问候的敬意词,象征着耐心、决心以及坚持。每个学员都知道这一点,所以,当他们听到这个词时,会迅速调整到与练习要求相一致的身心状态。在这里,OSU就是一个信号,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状态。
要想让来访者发现内在的力量,摆脱对咨询师的依赖,我们同样需要借助“OSU”的影响——建立有效心理练习的仪式。
兰格教授提出,仪式要整合情绪、理性和行为,在仪式中,我们不但拥有头脑,更拥有心脏和双手。
麦克米伦认为,仪式创造了一个机会,让来访者可以独立于心理治疗师去完成一些重要的工作。
仪式也创造出一个成长和治愈的过程,完全依赖于来访者的能量和对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对结束内耗、摆脱心理困境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会赋予来访者终身受用的工具,甚至可以让他们永远不再依赖咨询师。
仪式不仅能改变我们的行为、思维、情绪,但同样能影响我们的大脑。大量的研究表明,仪式练习可以改变大脑结构,进而改变非适应性的思维与行为习惯。
但是,仅有仪式无法带来有效的改变——如果来访者没有动力,如果他们无法坚持练习,任何仪式都是无效的。对成年人来说,要想建立全新的大脑网络,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决心和练习。
而在掌握技巧之后,必须不断练习,才能保持住习得的技能。有效的仪式与反复的练习,是来访者停止内耗并挖掘内在力量,发展独立面对挑战的能力不可或缺的两大法宝。
脱困第三步:寻求积极、可掌控的反馈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呐喊:
“为什么我做什么都没用?”
“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何还是这样难受?”
“我都已经跟妈妈道歉三次了,她还是不肯原谅我,她想让我怎么做?”
消极的反馈,成了新的无法承受之重。
我们所有的能力,都源于积极的反馈,而所有的痛苦,都离不开消极的反馈。在心理康复过程中,来访者要解决的一大陷阱,就是不可控目标带来的消极反馈问题。
平光初次找我,是她读高二时,原因是母女关系太紧张。小时候因为父母离婚,她跟随父亲住在农村,母亲住在城里。
后来因为在城里上高中,她住到了母亲家里。对她来说,这是一直渴望的亲近母亲的机会。
但母亲对她的爱与她的期望并不相同:每次母亲心烦,就会指责、辱骂平光。渐渐地,她越来越不敢表达内心的感受,压抑感越来越重。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帮她重建表达能力,对母亲说出内心的感受。但准备了几周后,她的自我表达遭到母亲歇斯底里的反击。
“我说什么都没用,她根本就不想听我说!”平光低着头,非常受挫。
我:“是的,这确实非常难,你说的话,你的母亲完全无法倾听。”
平光:“是的,她认为我说自己不高兴就是大逆不道,这些话就不应该说出口。”
我:“确实,妈妈的反应让你非常受挫。”
平光:“嗯,我被她一骂,就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沟通过程与预想不太一致,一下子让你不知所措了。”
平光:“我真的要疯了。”
我:“嗯,要疯了。让我们看看,除了与以往一样的痛苦,你有其他的感受吗?”
平光:“你指的是什么?”
我:“比如这次你的目标是什么?是改变妈妈,还是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平光:“说出我的感受和需要。”
我:“从这个角度看,你感觉自己做得如何?”
平光:“嗯,这次我确实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我:“你觉得达到目标了吗?”
平光:“达到了,但是我妈妈还是那样骂我。”
我:“嗯,妈妈的反应确实让你难过。记得我们是如何选择目标的吗?”
平光:“关注自己可控的事情。我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不能控制妈妈的行为。”
我:“是的,一旦我们选错了目标,很容易遭受更大的挫折,从而放弃已经开始的改变。如果考虑到最初的目标,你认为自己做得怎么样?”
平光:“如果这样说的话,那我做得还是不错的。”
慢慢地,平光抬起了头,眼睛里又有了光芒!
在困境中,每个来访者都需要确定自己可控的目标,否则,我们一点点的收获,很容易被更大的伤害所掩盖。
设定可控的目标并收获积极的反馈,这是重建个人心理灵活性、让来访者有力量重新掌控自己生活的重要一步。
脱困第四步:
分解痛苦并练习针对性的处理仪式
在强烈的痛苦中,很多人会有一种被大山压迫、束手无策的感觉。在无助中,每个人都会本能地想要逃开。
但我们已经看到:逃避意味着内耗,却无法解决问题。要想有效处理痛苦,我们必须面对并深入体验它们。
一旦我们能够进入痛苦的内部,我们很容易发现,就像生活里其他的困难一样,痛苦也是可以分解的。当我们能清晰触摸到痛苦的不同层面时,我们更容易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梅姐求助的原因,是爱的痛苦:“为什么每当我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就开始莫名地抑郁或悲伤?”看起来很怪,不是吗?对她来说,爱竟然会与抑郁和悲伤挂钩。
但通过进一步沟通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我爱妈妈,但她抑郁症很严重,最后自杀去世了。小时候,妈妈经常派我跟踪父亲,甚至父亲出去上厕所,妈妈都会怀疑他是否借机跟别的女人打招呼。
后来,他俩吵架越来越凶,直到动手,把我吓坏了。再后来,我长大了,每当我要爱一个人的时候,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母亲和父亲的关系,就浮现出来了。在婚姻中,我总是让着老公,绝不吵架,即便他有了外遇,我都容忍了半年没吭声……”
梅姐的问题,表面看是情绪管理,再深一层仿佛是成长创伤,但单纯处理这两类问题都不会有效,因为她痛苦的真正根源是大脑里自动呈现的内耗式对话:“不要爱上他,我见过父母的关系,相爱后会受伤的。”
“不要与丈夫吵架,妈妈曾因此而抑郁并离开我,我无法承受这样的痛苦。”这些自我对话,代表着梅姐内心的恐惧,再加上情绪管理技能和夫妻相处技能的不足,无能为力、无助等感受会进一步催生悲伤。
最终,自动化思维、痛苦感受以及无效的解决问题方式,一起构成了一条下行的非良性循环!
看清了痛苦,梅姐摆脱困境的方法已呼之欲出:
首先,她需要学会如何处理思维,转换注意力;
其次,要能有效处理恐惧、悲伤等不愉快感受;
最后,还要掌握夫妻相处的一些必要技巧,并将它们变成全新的行为习惯。
其实,大多数人的困境与梅姐一样,包含了注意、思维、感受、人际四个不同层面的因素。同时,面对困境,大部分人缺乏有效的、可自控的练习技巧。
比如,现在流行的心理咨询模式,或者强调咨询师的倾听支持,强调经年累月的心灵成长,很少直接涉及个人对生活的掌控力,或者强调对个人不合理认知的觉察、纠正,而这很容易诱发情感脑与理智脑之间的冲突,让一部分来访者陷入无谓的自我战斗模式。
因此,要走出内耗、摆脱困境,夺回对生活的掌控感,我们首先需要分解痛苦,并练习使用更多基于实证研究的有效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