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两年里,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在胡乱寻找答案之际,因缘际会看了几遍《心经》、《金刚经》、《正念的奇迹》、《透过佛法看世界》、《僧侣与哲学家》等佛学相关的书籍。后期,又陆续受到万维钢、熊逸、王煜全、樊登等对佛学的认知解读,到今天能够放下了很多执念,时常也能做到观内在自我,偶尔也能得到一些带着镣铐跳舞的自由和喜悦。
最喜欢、常独自默吟的几句:
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从佛学的角度认知:
第一个认知:“无常”,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你能见到的任何事物其实都不是单个的事物,而是由若干事物排列出来的集合,且排列方式还在瞬息万变,恒常不变的状态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无常”这个概念最本质的涵义,这个世界不变的就是“变化”。
第二个认知:是“苦”来自于“不满足”,来自于得不到之“苦”。
第三个认知:生活其实一点都不好,完全不值得留恋。佛陀既不想帮你过好人生,也不会保佑你升官发财,生活的一切都是痛苦。
从科学进化的角度认知:
一、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它只是把快乐当做诱饵,来使得我们完成基因传播的目标。进化设定我们的快乐必须是短暂的,所以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而这就是人生的“苦”。
二、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各种情绪其实是自然选择对我们思想的编码,让我们能对外部的坏境做出一个好坏判断。如果做这件事对传播基因有利,你感到快乐,你下次就还会这么做。如果做这件事对传播基因有害,比如危险、有毒,你就感到痛苦难受,你下次就不这么做了。所以进化设定我们的各种情绪并不能反映真实世界,烦恼可能是“空”的。
三、现代科学研究至少证实了,我们大脑中并非只有一个自我,而且我们经常自己骗自己。现代心理学的“模块论”,给佛陀说的“无常”,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人并没有恒定的自我,你在不同时刻其实是被不同的思维模块所左右。每个模块都可以暂时接管你的大脑,轮流坐庄,各个模块之间是互相竞争的关系。模块占据你大脑的方法,是感情。每个模块都向你输出一个感情,哪个感情强,哪个就容易抓住你的注意力。所以,本质上我们是没有“自由意志”。我们的行动只是被这些模块推来推去而已。常常是某个模块已经控制你了、已经让你做好决定了,事后,你才“意识到”你做出了这个决定,然后你的叙事自我还要给这个决定编个理由,感情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四、多巴胺系统评价每件事情的价值有多大,提供快乐的回报。也就是说,我们自以为的理性其实也没有完全摆脱动物性。
五、我们看任何东西都会自动赋予意义,我们一直都在赋予周围事物内涵。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是一个充满了“色”的世界。
了解、学习佛学的意义
一、佛学不是精神的避难所,佛学的本质是主动选择的能力。
二、当我们认识到空和无色的时候,再去看万事万物,看到的东西就会比以前看到的更真实。
三、佛学是让人更自由,是让你能够自由选择你想要体察什么东西。排除主观想象的干扰,你能获取更丰富的体验。
打开佛学那扇门,也许,你会发现生命中最大的乐趣,也能体验到最强烈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