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可以收获什么?】
1)掌握各种问题背后的教育规律,具备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
(2)获得培养孩子终身幸福能力的详细“地图”
(3)自我疗愈,给孩子榜样作用
大家有没有发现:
当我们内心充满爱时,我们是柔软的,对孩子也是充满爱的;
而当我们内心匮乏爱时,我们是“坚硬”的,容易竖起保护壳,对孩子可能也是各种“挑剔”;
第二天晚分享 因材施教
故事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第一 了解性格
简单来说,性格是一个人习惯性对于处事处人上的做法与看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而这种行为模式是有持久性的,虽然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都会对这些行为模式有所影响,但在孩子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甚至很多时候这些行为模式都是先天就带着的。想要了解孩子的性格,我们首先要给到大家两条线索。
两条线索垂直相交,最后成了一个坐标。首先第一条线索是:快节奏 慢节奏
首先要明确一点,快慢没有好坏之分,所谓快慢节奏,更多指的是孩子在最自然的情况下,他习惯怎样的风格。快节奏的孩子闲不下来,他们行动果断,做事不喜欢拖泥带水,决策速度较快,外向,主动,很快就能交朋友,很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也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做事考虑欠周全,不够稳重,耐心不够,不容易坚持,有时候会有冲突等等。他们有一句经典的口头禅:“此时不做,更待何时!”慢节奏的孩子,他们的口头禅常常是:“慢慢来,别着急!”慢节奏的孩子相对文静、细心、含蓄、稳重、周全,三思而后行。当然也有一些提升空间:比如犹豫不决,冲劲不足,不善于人际交往等等。
注意,是孩子最自然,没有感受到催逼、压力,同时也没有明显紧张感的时候,他常见的行为模式是哪一种呢?对于快节奏的孩子,我们能否多给他一些做主的机会,让他更能够体会到挑战冒险带来的成就感?也能理解他着急的心态,在他行动之前给予一些善意的提醒?对于慢节奏的孩子,我们能否跟随他的节奏,陪着他一起享受慢工出细活的乐趣?同时也能引领他看到全局,把握一下节奏?我想起一个妈妈分享他们家的故事,老大慢节奏,老二快节奏。所以每次出门,问路的事情经常老二来,结账算钱的事情一定老大来;旅行规划是老大贡献多,发现新的玩法是老二贡献多。两个孩子行为模式节奏不同,却都能在生活中发挥优势,成为他们更好的自己。
接下来,我们再给到大家第二条线索:任务导向与人际导向任务导向和人际导向这两个词听起来似乎有些抽象,用一个我们很熟悉的词来比喻就是对事与对人。任务导向性格的孩子,更关注的是事情本身,是否完成了,效率是否够高,完成的质量如何。他们不会太在意这个过程,给他人带来的感受如何。而人际导向性格的孩子,比起事情的完成,他们更在乎的是感受怎样,无论是自己的感受还是他人的感受。而过于关注人的感受过程,有时候事情本身倒是会忽视不少。所以我们常说,行为风格习惯对人不对事常常是人际导向型的孩子,习惯对事不对人常常是任务导向型的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孩子的一些不满,其实是对于孩子行为模式的不了解。举个例子,几个孩子一起完成一个团队任务,有的孩子上来就分析任务,找到解决方案,各自分工,规定时间,最后完成任务,团队解散。这种风格就偏向于任务导向,非常高效,而且有可能质量也很高。另外一些孩子,来了就先嘘寒问暖,分配任务的时候看到对方不高兴了,赶紧先去安抚,看到别人有困难了,先去帮忙,最后完成了,会庆祝一番,离开的时候依依惜别等等,这就是典型的人际导向。这个团队注重感受,也许任务完成得不够漂亮,但是会收获一波朋友。这两种导向没有对错,只是让家长们平时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看看他的行为模式属于哪个导向,我们只管去欣赏他这种导向带来的成果就好,让他更愿意看到自己的优势,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也稍微给孩子做一些提醒,让他避免自己的行为模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模式,我们就懂得了如何对孩子因材施教;不过,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与孩子的不同,才能化解生活中的冲突和自己内心的烦恼。回顾场景
“拜托你快一点,不要老这么拖拉”(孩子慢节奏,家长快节奏)
“能不能慢一点,毛毛躁躁的”(孩子快节奏,家长慢节奏)
“他就是太在乎他人感受了,以至于总是不好意思去表达去争取”(孩子人际导向,家长任务导向)
如果一个孩子属于快节奏,外向、主动、能说会道,并且人际导向比较关注大家的感受,很快能融入新的环境,和大伙打成一片,我们说这个孩子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者,社交能力强,积极乐观,我们把这一类人的特质总结为“孔雀特质”。如果一个孩子属于慢节奏,保守,谨慎,注意细节,同时也是人际导向的话,我们说这个孩子是一个耐心的合作者,他心态平和,情绪比较稳定,也适合做长远的规划,我们把这一类人的特质总结为“考拉特质”。如果一个孩子属于快节奏,不过是以任务为导向,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语中的,结果导向,直击目标,这类人可能是权威的领导者,我们把这一类人的特质总结为“老虎特质”。如果一个孩子是慢节奏,任务为导向,那么这个孩子会非常细致,精确,谨慎而有规则,这类人可能是追求完美的专家,我们称这一类人为“猫头鹰特质”。
晚间分享三
我们的主题是《性格4D法,如何发掘孩子性格中的天赋优势》,班班希望这节课以后,大家能掌握一种更精准去评估孩子当下性格模式的工具。
具有老虎特质的人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去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来看。工作中,我们是不是经常会接触一些目标感很强,很有魄力,权威的人?他们可能性子比较急,甚至会感觉有时候比较凶。他们往往对于目标特别有推动力,也特别有管理的欲望,喜欢“我说了算!”那老虎这种性格特质在人生中的资源与优势是什么呢?是不是适合发号施令,适合当个领导者?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老虎有什么特点。老虎喜欢吃肉,这句话如果放在老虎性格特质的人身上,我们可以引申出什么?重实质回报,而不是鼓励两句、鼓鼓掌就好了。假如我们发现孩子是这个老虎特质,想要去激励孩子,他喜欢的是实质性的东西。比如说他要看到实际的成果。那跟老虎特质的孩子沟通的时候,他最受不了的是什么?一个是琐碎的事情,一个是不喜欢被干预。老虎特别喜欢有一块地盘,能够自我掌控,这个地盘我说了算,有自己足够的空间。如果你对待老虎特质的孩子,要求与干预过多,要求他第一做什么、第二要做什么,他会特别烦躁、甚至暴躁,没有任何效率与行动力。他们的目标就是赢,他们可以拼,他们需要对目标的认可,以及有自己的空间,这才是他们最舒适最有效率的状态。
接下来我们去看第二个动物----孔雀孔雀开屏,喜欢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而且孔雀特质特别明显的就是很喜欢愉悦的环境,自己也比较容易表现出开心乐观。我们把孔雀特质联想到孩子,往往也会有一些容易被吐槽的“缺点”,比如:八卦、守不住秘密、特别爱炫,有时候还喜欢吹牛撒谎。但这类的孩子优势其实非常多,他们经常喜欢与人交流,喜欢浪漫,同理心特别强,很多时候是小伙伴们的开心果。他们最强的两个优势:一个是人际交往能力非常具有潜力,另一个优势则是他们往往是最具有创意的孩子,他们想法很多、灵感很足,不受约束。与孔雀孩子沟通,他们最怕什么?他们最讨厌的是被公开批评。注意,这里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批评,他们不喜欢自己被否定,另一个是公开,如果私下单独否定还好,如果当着他其他朋友面去批评他,那他极有可能当场爆发。所以最后我们也用一句话来总结孔雀的特点,【他们善于沟通善于表达,他们喜欢有个展现的舞台,同时他们也渴望掌声与鲜花。】孔雀孩子抗挫力需要培养好。
考拉特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耐心足,而且温和。他们的情绪往往比其他几类特质都要温和平稳,面对压力或者催逼的时候,也总是比其他特质更加的平静。考拉孩子做事情往往都特别持之以恒,他们有自己的节奏,尽管很多时候在父母眼里,怎么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这么慢,但考拉特质的孩子一旦做事情开始找到自己的节奏,他们会越做越快。与考拉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给到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适应环境的变化。他们对于突发的变化,临时的安排,是非常不适应的。那用一句话总结考拉特质,【温和体贴、值得信任、不紧不慢、务实靠谱】
猫头鹰是一种非常低调的特质,这种特质往往在一些专研型的专家身上会频繁出现他们注重细节,逻辑谨慎,做事情有计划、有规矩,他们天生对于事实、案例、数据比较敏感,同时他们也会非常具有钻研精神。他们有着极强的风险意识,相比老虎特点的看重机会,看重目标,猫头鹰更看重的是风险、细节与执行。如果孩子具有猫头鹰特质的话,他们最讨厌的就是三个字“不公平”。“我们做的一样多,凭什么给他不给我?”他们喜欢按事实说话,讲证据。一句话总结的话,就是【做事严谨,关注细节,完美主义,有规划性】
当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最明显的特点的时候,需要用怎样的方式与他们沟通,以及如何避免雷区?比如跟老虎孩子沟通,直截了当,说明目标。不要拐弯抹角,给孩子更多空间与信任。老虎孩子对于自己不认可的目标,是提不起动力的,与孩子建立共同目标是第一步。跟孔雀孩子沟通,友好地去评价,对他所做出来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不要吝啬你的鼓励。跟考拉孩子沟通,尽量尊重他的节奏,过多的催逼和压迫会让慢热型的他,一直也热不起来,商量好的计划也尽量不要随意改动跟猫头鹰孩子沟通,不要轻易给他过高的标准,他会自己定一个不低的标准。要说服他,最好要有事实依据和案例数据。
孩子打还是不打
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你是在实施教育,还是在发泄情绪?育和发泄情绪的区别在哪里?断标准在于孩子感受到的:
爸妈在教育自己?
是害怕、恐惧、伤自尊?如果是教育,孩子一定感受到了爱[爱心]里我们必须要注意:如果我们情绪处理好了,我们是带着教育的目的去“打”孩子,我相信:哪怕是打孩子,也是有分寸的就是给孩子带来的感受,也绝不是暴躁、恐怖的爸爸妈妈[裂开]【什么情况下可以打】
【你的目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
【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感受到爱和爸爸妈妈对他的教育,这才有意义先需要注意的是:
无论任何情况下,打孩子都不应该是常态如果每一件小事孩子没做好或者做错了,都用“打”这一手段,要么打出一个内心没有任何力量的孩子,要么打出一个长大后跟你对打的拳击手[糗大了]它是偶然的,很少时候用的特殊手段教育:永远都包含着“爱”、包含着“引导”、包含着“建设性”[爱心][拳头]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项,都只是“无能”地“打”只有不断学习的父母,才知道如何能够给到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中最大的支持[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