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感慨,这个世界什么整体设计都是为有钱人做的,极尽奢华。有没有什么品牌是为普通人,甚至是贴近生存线以上的人做的?不是最好的,也不是便宜而低劣的,却是在能力承受范围内能大大改善生活品质的产品和品牌。为有支付能力的人提供服务,是商业的本质。而普通人的支付能力有限,很难找到能匹配自己的产品,为身外之物支付了太多,甚至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样的社会太压抑。如果我做家居品牌,就做经济适用的,限定最高金额,如果你超出了,那么你就不是我们的用户群。呵呵,我又理想了。”
刷朋友圈时,看到一位朋友这样的感慨,我的内心忍不住跟着躁动起来。因为我也曾这么深深地感慨过。
一
那一年,我带着一纸录取通知书,从贫困的小山坳来到广州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因为就读“工业设计”专业,那个夏天,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同学们有了第一次参观“宜家家居”的经历(切确地说,应该是部分人的“第一次”吧)。
对于参观过程中的细节,我已经记不太清楚。印象深刻的是,那天我觉得自己涨了好大的姿势!原来设计可以让人这么舒服!家居卖场可以这么人性化!就连宜家的甜筒和热狗面包也是好吃又实惠!一切都那么令人愉快,除了那些家具的价格标签。对于刚上大学的我,那些产品价格绝对是遥不可及的!
这就是当时,我这个视野狭隘、缺乏见识的乡下小姑娘的真实体验。
因为学校就在广州东站附近(也就是宜家附近),后来我经常在课余饭后走去IKEA逛逛,有时是为了帮助激发灵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是吃饱撑着找个地方散散步,也有时仅仅是为了吃个甜筒。去的次数多了,宜家于我越来越熟悉,而我对它的印象,也不再如第一次那般热烈与向往。
二
广州是一座好城市。这里有太多丰富、高端的事物,可以不断刷新我的视野。
有一次我和室友在琶洲会展中心逛完一个科技展,顺道逛了会展中心隔壁的红心美凯龙和吉盛伟邦家具城,那个经历也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各种高端家具的展示,配合恰到好处的灯光,光“富丽堂皇”这个词明显是不够形容的。
但,相比那些动不动就价格上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的产品,更让我深刻的,是销售员们高傲的眼神!
从头到尾,基本上我们进每一家店都没有销售员搭理我们。的确,我们的着装和气质已经出卖了我们,她们一眼已经看透,我们不是这些产品的目标受众!即使有那么一两个愿意走过来招呼我们,在与我们说不超过两句话之后,也会暴露出对我们的鄙夷和漠视。我和室友相互调侃着:等以后有钱了,我们再来这里亮瞎她们。然后,无视那些敌意的眼光,两个傻逼继续屁颠屁颠地溜达着……
三
大学四年就这样匆匆拉下帷幕,大家冲入职场大军,像蜜蜂一样为前程奔忙。我曾以为自己也可以通过努力成为少数的成功者。实际上我依然逃不出平凡的调子,像多数人那样平凡地工作,平凡地生活。扣除每个月的生活开支,我依旧买不起宜家的大部分家具,更别提什么红星美凯龙。
这几年,互联网经济崛起,资本市场一片繁荣。就在家居这个行业,很多新生品牌也入雨后春笋一般,频频涌入大众的视野,比如《造作》。最开始知道这个品牌,是因为一个设计师朋友评价过这个品牌的网站设计。后来我仔细看了一遍网站,才对该品牌的调性和定位有了一定的了解。呵呵,产品再好,无非又是一个普通大众消费不起的牌子。
四
毕业后浸泡在品牌设计行业,到现在也有四年时间了。但凡客户说想要打造一个品牌,都希望定位于中高端市场,无论是衣食住行中的哪个领域。这是从品牌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的,不得不承认,中高端品牌无论从运营还是利润方面,的确具备更大的潜能。
正因为如此,几乎没有一个老板愿意投资一个定位于低端市场的品牌。在更多老板(尤其是土豪老板)的眼中,低端市场意味着“杂货”,低端市场根本不存在什么“品牌”。一句话概括就是,低端没有市场。
但是啊!社会始终还是稳固的金字塔结构不是么?!
品牌不断匹配高精尖阶层的需求,向高精尖发展,这固然没有什么错。但中国十几亿人口,占比最大的不还是普通大众么?淘宝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流量,正是基于市场有这么大的需求呀。
我多么希望,社会的进步,技术的进步,能真正促使一个品牌为广大普通民众而生。这样的品牌,不会因为低价而不保证品质,更不会因为低价而掉价。这样的品牌,保洁阿姨用得起,快递小哥用得起,普通白领用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