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大义】
外在的名声和内在的生命相比,哪一个更为亲近?
内在的生命和外在的钱财相比,哪一个更为贵重?
有时候,我们获得,有时候,我们失去,可是,获得与失去之间,到底哪一个更为有害?
当我们过分爱惜外在的名声之时,必定耗费了我们的生命。
当我们过分积累外在的钱财之时,也必定会有损失的一天。
所以,懂得满足,才会不受羞辱,
懂得停止,才能不遇危险,才能保持长久。
【心读】
1.
人这一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比如,生命、爱情、亲情、静谧的沉思以及从容的心境,这些事物与金钱都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往往只和我们是否拥有一个成熟的灵魂有关。灵魂的成熟,其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够分清自我与外在的分界。外在的事物,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短暂的欢愉,但终究它会成为束缚我们心灵的枷锁。
法国哲学家蒙田说:“财富对我们既不好也不坏,它给我们的只是物质与种子,我们的心灵要强过财富,可以按心灵的要求改变和利用财富,这才是我们处境快乐与不快乐的唯一原因与主导。”古语有云:“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这和蒙田要所要表达的其实正是同一层含义。心灵要强过财富,那么,财富就可以为我们所用。心灵一旦弱于财富,那么,心灵就成为了金钱的奴隶。如此看来,人这一生,真正要修炼的是我们的内心。唯有让心性变得更为强大,才不至于在这茫茫的欲海中迷失自我。
人的本性必定充满着欲望,我们的心有时就像是一只在精神的荒漠中四处狂奔的野兽。我们猎取各样的食物来试图喂饱自己那颗饥饿的心魂,可是,我们却始终不知道,一颗充满着神性的高贵灵魂,是必须以丰沛的精神作为养料才可以得到满足的。
2.
外部世界的一切,其实就如同那七彩的虹霓,在转瞬的美好过后,便化作缥缈的水气,在静默的天海间升腾、消散,最终成为无物的空虚。
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其实人有何尝不是这样?我始终坚信,人这一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广厦千间,夜眠七尺。”财富和名利,不过是光与影,不过是露与电,没有人可以一直拥有它们,更没有人可以因为它们而真正感受到永恒的幸福。
3.
懂得知足,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领悟知足常乐的深意。一般人对知足的理解,都是流于表面而不够深刻的。我们或许会因为满意自己的工作而感到满足,也或许会因为有一个相对幸福的家庭而感到幸运,但这些所谓的满足和幸运,依然是不够稳定的,因为它需要太多的外部条件,比如,它可能依赖于你所生活的环境,也可能依赖于你所经营的关系。
真正的知足,是根本而又彻底的,那是对生命本身的满足。也就是说,从我们成为有生命的个体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感到知足。我们大多数人都把生命理解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东西,而事实上,生命本身是最神圣的存在,而对于它的获得也是极为不易的。我们拥有生命,这就是一种最伟大的胜利。我们活着,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我相信,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那么,人生当中,任何的失败,都将不是失败,它们无非是对生命的一种锤炼,甚至说,是一种祝福。因为唯有经历了锤炼的生命,才能真正觉醒,才能意识到生存本身是那样的珍贵且值得珍惜。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遗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