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后台经常收到读者留言吐槽工作不如意,抱怨没时间、没精力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觉得生活被工作压榨,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的。
总结一下,大家都是在问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问题。
以前上学没什么工作经验,所以这个话题便一直搁置,如今已经工作一段日子,在不断摸索、尝试的过程中,总算有一点小的经验教训和大家分享。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阅读完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1-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问自己:“你能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吗?”
我摇了摇头。
虽然系统地学习过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但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因为工作上的不顺利而加班,因为生活上的各种琐事而浪费时间。
至于为什么坚持写这篇文章,原因有三:
第一:自我反思,一直觉得行动是思考的必然结果,如果想不明白,行动便很难真正启动。
第二:这篇文章想分享的方法确实有让我的生活、工作得到改善,开启良性循环。
第三:针对此问题,咨询了身边一些厉害的朋友,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观念上的更新以及方法上的迭代。
下面就说说具体做法。
-2-
说到平衡,我联想到的第一个物体就是小时候玩的跷跷板。
此起彼伏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舍弃,互相弥补的过程,倘若跷跷板两头任何一方多用了一点力,整个跷跷板便会倾斜,甚至将一方“弹飞”。
工作和生活也一样,想要平衡,第一步便是学会舍弃。
任何一个工作狂都很难抽出更多时间、精力陪伴家人;同理喜欢享受生活,把更多时间花费在家庭、休闲上的朋友,大概率上就会比工作狂们的职场晋升速度稍慢一些。
至于孰轻孰重,答案并不唯一,也无优劣之分。只要符合你的价值观,能够享受当下,不吃着锅里还看着盆里的就好。
有人说,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这话听起来就有一种无力感。
不得不承认,很多人为了谋生,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为了生存,不自觉地将更多时间、精力朝工作上倾斜。
于是一边抱怨,一边工作,每天都过都得无精打采的,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在盖洛普中国(Gallup)的一项调查中就发现,67%的职工在工作中感到倦怠,根本原因是工作现状与核心价值观不符。
而如何创造意义,创造价值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目前使用的方法就是“优劣穷尽法”,我曾用此方法唤醒过自己对各类事情的热情。。
顾名思义,该方法就是把一件事情可以带给自己的好处和坏处统统写出来,在书写的过程中,找到行动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件事情提不起兴趣,就是因为看不到希望,于是自暴自弃,消极怠工,但正是这种消极的心态,一步步拖垮着我们,倘若此时,我们把所做之事能带给自己的好处全部罗列出来,行动自然就会有如神助。
有时间的话,今晚就抽出半小时罗列出你现在的工作可以带给你的好处,写完后复印几份贴到墙上,没事儿就读上几遍。
别看这个方法听起来有点鸡汤,但亲测贼拉好用,每天活得老开心了。
-3-
进一步来讲,我们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本质上就是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想拥有更多的产出,最好是工作、生活两不耽误。
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时间、精力的不足,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很难做到统筹兼顾,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些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方法。
关于时间管理的内容以前介绍过很多,在此只推荐一下九宫格日记。
它从不同维度帮助我规划着每一天的生活,当晚上躺在床上总结反思时,看到某个格子空着便会觉得不舒服。
它就像是一个提醒按钮,不停地帮助我纠正着前进的方向,提醒着我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4-
其次,重点说说精力管理。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有一首歌很有趣,名字叫做《感觉身体被掏空》。
歌词是这样写的:
“感觉身体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十八天没有卸妆,月抛带了两年半。作息紊乱,我却越来越胖,起来征战北五环。”
就像歌词里所写的那样,不少上班族每次下班回到家,别说洗漱打扫,连饭都懒得吃,恨不得趴到床上睡它个三天三夜。
但梦醒后就和往常一样,第二天一大早便起床去赶早班车,生怕迟到被扣工资。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可以看出,我国GDP前十的城市里,人均通勤时间都超过了40分钟。
而平均便意味着有人超过这个数值。
对职场新人而言,工资低,能力有限是一种常态。
工资过低直接导致年轻人必须在房租上减少支出,为了省钱不少人只能选择在郊区居住,每天通勤时间在3个小时以上的朋友并不是少数。
而能力有限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加班,进一步压缩了职场新人工作外的生活时间,工作上的疲惫让我们已经没有精力、没有心情去享受下班后的生活。
毕业后,我正好碰到公司搬家,老的办公地点待不了多久,为了以后省事,自己租的房子便在新地址的附近。
而那段时间,我去上班(老地址)每天就会花费3个多小时,那段日子,我的生活节奏就在“工作——睡懒觉——继续工作”的状态里不停打转。
假期休息时,最期待的休闲方式立刻从旅游度假变成了“家里蹲”,下班后的时间,只想用在睡觉和发呆上。
这样的状态看似问题不大,也是很多人的常态,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中间缺少了充电学习的时间,而这恰恰是我们摆脱现状的重要途径。
刚才我们就提到,年轻人不能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原因之一就是能力的不足。如果不能早一点掌握工作上的专业技能,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愿景注定是空中楼阁、水中镜月。
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建议大家尽量选在离公司近一点的地方。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尝试抓住通勤的宝贵时间,利用坐地铁、公交的时间听听书、制定制定每日工作计划等等。
总之,一定要尽可能地创造出更多充电学习的时间,只有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工作,从而避免工作过分挤压生活的时间,最终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5-
最后,关于精力管理的问题,想推荐大家尝试一下莫法特休息法则。
虽然叫做休息法则,但它和传统的休息并不一样。莫法特休息法是说我们不要连着做同样的事情,尽可能的在不同的工作类型中进行切换,将创造性的工作和非创造性的工作进行有机结合。
虽然它听起来比较累,但经过亲身实践,确实非常有效。
有人把莫法特休息法则比作“间作套种”,这是农业领域的常用手段。农民们在实践中发现,如果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几季都种相同的作物,土壤的肥力就会下降很多。
因为同一种作物吸收的是同一类养分,长此以往,土地就会枯竭。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人们便会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不同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
人的脑力和体力也是这样,如果长时间持续同一项工作内容,就会产生疲劳,使活动能力下降。
比如我在上班前,曾计划利用早起和下班后的时间额外写写稿子,挣点稿费,贴补一下房租。但实践证明,自己还是太嫩了。
毕业后找了份新媒体编辑的工作,每天上班大脑都需要高速运转,去思考写作的选题,搜集写作素材等等。
而下班后再写文章,尽管时间上还算宽裕(上班时间是10:00-6:30),但精力完全跟不上。
每天下班到家就想把脑子给扔出去,一个字都不想写。
起初,自己下班的时间就是在不停的刷剧和葛优躺中度过,逐渐地觉得太浪费时间,便开始用莫法特休息法则进行调整。
下班后不再强迫自己写文章,主要用来打扫卫生,整理读书笔记,又或是锻炼锻炼身体,尽可能地减少脑力运动,而自己公众号的文章大部分会放在周末去写。
目前来看,自己的状态确实比以前好了很多,如果你也想要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妨也尝试优化一下你的每日待办事项。
把一天中必须完成的工作分成两类(用脑型和非用脑型)交替进行,从而降低疲劳感,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总结一下,想要平衡自己的工作生活,就需要学会取舍,寻找到工作的价值,唤醒行动的力量,同时,学习一些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方法,比如九宫格日记、莫法特休息法则等。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