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学识和经验积累不足,作为一名服务乡镇基层的公务员,只能就自身工作实践和所见所闻所思所学浅谈我在法治对乡村振兴推进作用方面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法治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十年,我们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法治建设之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门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问题,部署了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依法治国进一步作出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在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时机重要,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因而,如何有效发挥法治对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对农村改革的引领作用、对乡村治理的保障作用,从而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比以往更加迫切。对此,我在法治层面提出几条建议。
(一)切实加强实现共同富裕的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融合发展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目前,我国仍有5亿多人口居住在农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情。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长期以来,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是更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农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几方面挑战:一是供给存在明显短板,特别是在老龄化快速发展、村落空心化的背景下,“一老一小”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明显不足;二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区域差距仍然较大,我国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因而,在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健全和完善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夯实民生之本,增进民生福祉。
(二)增强乡镇(街道)行政执行能力,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二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三是推行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四是整合现有执法力量和资源,加强基层综合执法队伍建设,积极转变执法理念,由管理式、任务式、运动式向服务化、法治化、常态化转变。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招录新人的“准入门槛”,建立长期专业化培训机制,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综合执法队伍,推进综合执法的规范化建设。五是从基层执法实践来看,办案人员现场应用行政执法“两平台”时存在实际操作困难,工作效率低。应强化统筹协调,密切配合,提供渠道鼓励基层执法人员主动向技术部门反映情况,上级有关部门及时给予技术支持,优化设备运行、操作步骤等方面,推进行政执法“两平台”应用高效化,同时强化培训工作,让执法人员及时熟练掌握“两平台”的操作,助力解决基层执法实践中应用“两平台”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执法人员解决“难点”,打通“堵点”。
(三)推进基层乡镇法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一是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法治素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依法支持和配合基层治理。二是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和规范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三是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特别是关于家庭联产承包、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普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农业生产、安全生产、治安维稳、务工维权、小额信贷等方面的法律常识和政策法规,推动全民法治观念入心入行。四是乡镇(街道)指导村(社区)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健全备案和履行机制,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四)加强基层乡镇思想道德建设。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和道德是现代国家治理不可缺少的两种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二是要健全村(社区)道德评议机制,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要组织开展科学常识、卫生防疫知识、应急知识普及和诚信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遏制各类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