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人对村上的《挪威的森林》的评价,他说第一次看是初中时,因为直子的死哭了。第二次是在高中时哭了,因为那句“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第三次是大学时,因为孤独感产生了共鸣,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是我看过对这本书最好的评价,也是最切实的感受。
我是在大一那年读完的这本书,如那位评价者一样,为大学里的孤独感而产生了共鸣,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耐人寻味。最让我忘不了的是渡边那句话“哪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失望”。我想村上应该是最会诠释孤独的人了,在他文字的字里行间里都透着对生命本体的挑衅,看的太透彻的人要怎么快乐,怎么不会孤独呢?渡边是我见过最孤独的人,他不快乐,他很快乐,如果在经历了一切之后,他的十八岁,十九岁,二十岁,直子死后的那段旅行,忘了自己是谁很快乐,想到死去的直子,生命从来都是如此的突其不意,那种孤独感深深的笼罩着整个生命。
我曾经想过,在教室里,自己也可以像渡边那样独自一人坐在一个角落,与其他人隔离开,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做任何事,孤独到生命里,没有任何人去打扰到自己,没有任何事能影响到自己。现实总归是和小说隔着一道永远也跨不过的鸿沟,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本体在都不可能完完全全的脱离这个世界。我也曾为自己所谓的孤独夹杂着落寞的情感去羡慕渡边,无力于自己不曾做到过像渡边一样,无奈于被孤独所牵着的不仅仅只是自由,还有会被人群遗忘的落寞!
渡边也会有这种感受吧?只不过孤独让他变得麻木,习惯有时候真的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它可以让一个人在时间的摧残下变得陌生,变得麻木不仁。渡边活的很自由,在他二十岁的生命里,爱上了直子,却和直子之间闭口不提那位死去的朋友。直子得病之后不得不离开他,让他变得更加的孤独,从前和直子一起哪怕什么都不说也可以习惯性的逛几条街。绿子是个活波开朗的女孩,于渡边而言,他和绿子的相爱真的是因为他太孤独了。
我无法评说他与绿子的情谊,用朋友一词也许更加适合吧?就我本人而言,我是羡慕绿子的,羡慕她像阳光一样的开朗活波,羡慕她的随性洒脱。同时也会心疼她的种种境遇,毕竟谁忍心去亏欠一个善良的人呢?
《挪威的森林》像一个孤独的毒瘤深深地扎进我的肉体,让我贪恋这种孤独感,也许生命的对立面真的不是死亡,死是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永存。
活着便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