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背后的底层能力:决策。目标决定着人前进方向,我们能否坚持贯彻目标或者适时调整目标,背后考验的是我们的决策能力。
这节课后俩步。
我们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容易有“理想化”的倾向,到了要付诸行动的时刻,就会产生迟疑或者陷入无限纠结。
当有一个目标时,可以做什么来明确下一步目标,用OKR拆解目标。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晚上忙完了再看一遍。
只有我才能过好我的一生。从自己能做的事开始,缓慢但坚定的前行。
PART 1 如何在复杂环境下,做出判断?
理想状态:
有条不紊、尽在掌控、一切可预估、一切可量化。
显示状态:
复杂多变、充满未知、不可预估、不可量化。
贝叶斯思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调整、快速迭代。
强调先行动起来,用动态调整的方法,让我们能够跟上现实变化的速度,并做出准确的预测。适用于我们面临举棋不定的个人决策上(试错成本较低)。
后验概率:决策时的主要依据。
平时养成深度思考,不断总结经验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才能形成直觉判断,直觉判断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便能迅速做出判断。同时信息收集也很重要,注重收集信息的质量。
第一,做决策时避免受情绪影响;第二,想问题时最好把思路写下来。
人还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自己喜欢的领域,真的会闪闪发光。
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被情绪困住,冷静下来分析问题,才能把问题解决。
要做出正确的决策总是曲折和困难的。
贝叶斯定律的局限性,摸着石头过河的决策模式,需要不断在摸索中前行。只适用于由于思虑过多,追求完美,而迟迟不肯行动的场景。并非最佳的决策。
PART 2,理性决策模型
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决策,尤其是比较感性的人。
人的情感面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面就像一个骑象人。
在脑袋里想问题,而不做任何书面记录和分析,这样根本想不清楚一个问题。这是因为在依靠自己的潜意识在做决策,而不是意识,潜意识是模糊的,模棱两可的,不可表达,不可分析,不可推理的。同时,潜意识还有一种自我防护机制,它使你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让你不自觉的接受本能的驱使,受到较低层次(爬行脑)大脑的控制。
说的太好了。
思考的时候必须有一定的目的和标准;思考的时候要借助推理的逻辑思维工具;最后把分析推理的过程条理清晰的表达出来,形成书面化的分析报告。写是手段,思考是目的。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信息盲区。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我们的有效信息太少;第二层含义是我们在收集信息时有一种明显的证实偏向。应秉持客观立场。
做出非理性决策的三大原因
理性决策模型五个步骤
界定问题所在:明确问题具体是什么;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
确定决策标准:找出影响进退去留的关键因素,以及影响因素多大。优先级进行排序。
重要因素排序:
开发备选方案:制定出能够解决不通问题的备选方案。
评估备选方案。学到了学到了,就差运用了。
选择最佳方案。
理性决策模型的核心,充分分析问题,找到关键因素,最后通过对比评估找到最佳方案。并非万能的。
每个人都无法突破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来思考问题,与此同时,搜集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
PART 3 如何在团队决策中识别靠谱的人
可信度加权的核心理念,对那些能力更强的决策者的观点赋予更大的权重,给予更多的重视,用来解决传统的决策中一人一票制所产生的弊端。
辛苦、压力、奔波如此种种,是我人生中应该经历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