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云“青山之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 食人,食之不蛊”;
《竹书记年》云“帝予征于四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
《说文》云“狐,妖兽也,鬼所乘之”;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妖鬼说中狐狸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从上古神话到民间传说到文人著作一直到今天的影视作品,狐狸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这些角色或妖或仙,或美艳魅惑或可爱无争,经过长久发展,狐狸故事经过不断加工和完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狐狸精文化。
狐狸文化最初是图腾文化和符瑞文化,后期成为妖精文化的代表,作为妖精,狐狸精相对其他妖精出现在小说和影视剧中的频次要多得多,在发展过程过衍生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形象。
《吴楚春秋》中记载“禹三十未娶,恐时之暮矣,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也”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禹因娶涂氏,谓之女娇。”
在此篇记载中,狐狸是以王权的象征出现,此时的狐狸仍然具有上古的图腾象征意义,狐狸此时是神性的代表,大禹娶了代表神性的狐狸,是其对王者政权的巩固。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此时关于狐狸精的传记如同《史记》中的世家、本纪一样精彩,男狐狸精大多变幻成学士、胡僧、术士等,女狐狸精从事酒家女、舞女,道行高深的狐狸精还喜欢变成菩萨模样去普度众生。有故事记载,有个千年狐狸在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之后化为书生与当时的博士大臣张华论道,不管是儒学还是诸子这个千年狐狸说的是头头是道,张华败下阵来,牵来猎狗识妖,无果,后又燃千年华表,千年狐狸遂现出原形,被做成了围脖。
此时的狐狸精传记大多是贴近人们生活,模仿、伪装、愚笨、善良、蛊惑的形象皆有,更多类似于文人墨客的即兴创作或者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唐初,百姓将狐仙作为参拜的大神,后来狐狸精一词作为女性魅惑的特于代名词起源于骆宾王的《讨武檄》“入门见疾,峨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从此“狐狸精”的形象在历史中隆重登场。
狐狸精故事流传至今的著名人物当属《封神演义》中的妲己,妲己是被妖魔化最为严重的一个角色,成为后来男权社会上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的代表性形象,后来发展的一系列词汇,诸如:狐媚、魅惑、狐狸精、狐臭味都成为坏女人的代名词。
在现代的影视剧中,妲己已经成为经典的影视剧形象,在老版的《封神榜》中,傅艺伟塑造了经典的妲己形象,剧中讲述了妲己魅惑纣王犯下的一系列惨无人道的事情,吃比干七巧玲珑心,造酒池肉林等,在剧中将狐狸精祸国殃民的形象塑造的非常成功。
在后来的影视剧改编中妲己的形象大多延续小说《封神演义》的设定。
《封神榜-凤鸣岐山》范冰冰饰演妲己
《封神榜-武王伐纣》林心如饰演妲己
在最近更新的动漫巨制《武庚纪》中,妲己角色设定为拥有绝世美貌的天神,为爱情背叛神族追随纣王,在纣王与天的战斗失败后自杀身亡,这部剧中对妲己的角色设定为美丽、善良、多情的神,跟之前魅惑、狐媚的形象大相径庭。
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是现在广为人知描写关于狐仙的怪志小说,狐狸五十岁可化人,百岁可化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惑,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聊斋志异》中的一些故事通过描写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歌颂冲破封建世俗的爱情故事。
从小翠到婴宁,从娇娜到青凤,从红玉到辛十四娘,《聊斋志异》中的狐狸精形象,一改过去文学作品中对狐狸精的妖魔化,而是以善良、多情、可爱的形象出现,以此为基调改编的影视剧比比皆是。
前段时间热播的《青丘狐传说》取材《聊斋志异》中的六个故事,《封三娘》、《阿绣》、《婴宁》、《胡四相公》、《长亭》、《恒娘》讲述了狐仙为了追求爱情不顾世俗眼光,甚至鞭策了人的阴险狡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现今,我们进入了一个多元的时代,影视剧中的狐狸精形象也在慢慢颠覆人们的传统认知,他们的善恶同人一般会有个体差异,狐狸精在神鬼志异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大量的创作为影视剧的人物形象设计奠定了基础,狐狸精文化在影视剧中是个独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