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顾史
这是成长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里的故事。布鲁克林,很久之前,有一个安静的名字,叫作“树之城”。弗兰西·诺兰一家,就生活在这里。
NO.1
弗兰西·诺兰家在纽约布鲁克林,这里也被称为“树之城”,人们用宁静一词来形容这个有很多大树的城区。
只是,弗兰西·诺兰不是城里的一棵树,她像一根草一样被人们忽视。
弗兰西的生活看上去简单而窘迫,她和弟弟在外捡布头、纸张、金属、橡胶这些破烂,然后,去垃圾回收站卖掉。垃圾回收站的老板喜欢小弗兰西,每次她来,老板都要捏捏弗兰西的脸蛋,如果她不退缩,就会多得一点儿钱。
弗兰西从回收站出来,把钱交给弟弟,告诉他:“他一共给了一块六,其中有一毛钱是捏脸蛋的。”她不会感到有什么特别的羞辱,她就是一根草,生活这么卑微,她来不及因为每件事情感到愤怒。
卖了钱,弗兰西还要去罗什的商店买发霉的面包。罗什从商店里买来发霉的面包,再半价卖给布鲁克林的穷人。每个来买发霉面包的人,都有不同表情,有人把面包藏着,有人则把面包夹在胳膊下面,无所顾忌的回家,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贫穷。弗兰西每次都带着一只大纸袋,她不躲也不藏,安静地把面包带回家。她知道自己是穷人,但她一直在想,自己应该做一个体面的穷人。
NO.2
弗兰西一家人基本上靠这些发霉面包过活。妈妈把发霉的面包泡成糊,然后再加上盐、胡椒和切碎的洋葱,有鸡蛋的时候,还能加个鸡蛋,然后放在烤箱里烤。
吃重新加工过的面包时,弗兰西家里还是充满了快乐。每个周末,家里还会给每人一杯黑咖啡配着面包。弗兰西喜欢闻咖啡的气味,喜欢咖啡温热的感觉,但她不喝。弗兰西在从图书馆借来的一本书上看到过,咖啡这种东西,最早是土耳其人的饮品,他们“用这种黑色的饮料来消化草本食物和粗糙的肉类”。她多长时间才能好好享受一次肉的味道,又哪里来的肉留在肚子里与咖啡纠缠?吃完饭以后,她会把咖啡倒进洗碗池里。
妈妈为弗兰西的浪费举动解释:弗兰西也能和别人一样喝掉咖啡的,但如果她觉得倒掉比较好,也随她。我们这样的穷家庭,偶尔能有点东西浪费也不错。她有得浪费,所以她富有。
弗兰西很高兴这样做,因为这杯可以倒掉的咖啡,她感觉即使自己比布鲁克林所有人都穷,她也是富有的。她知道自己是一棵卑微的草,但一棵草可不可以从容?
NO.3
弗兰西见过街边高档咖啡店里的人,靠窗子坐着,他们很休闲地搅着咖啡,像是要搅动自己有些枯燥的生活。弗兰西没有觉得他们很高贵:那个样子有些假,为什么要坐在窗口表演呢?如果她在咖啡馆里,一定要找个安静的角落,阳光刚能碰到她,她就守着自己这杯咖啡,闻它的味道,等它变凉。是不是要倒掉,弗兰西还没有想好,她觉得喝咖啡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和贫穷无关,和高贵无关。
除了咖啡,弗兰西最感兴趣的事情是读书。午后时分,她呼吸着暖暖的空气,看着身边树影舞动,读书、吃零食、喝冰水。读书的习惯是妈妈给她培养的。每天睡觉之前,弗兰西和弟弟都要看一页《圣经》,读一页莎士比亚作品,这是规定。
妈妈在十八岁生下弗兰西的时候就开始想这件事情,她问自己的妈妈,怎么才能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她的妈妈告诉她,有两部书是好书,《圣经》和莎士比亚,每天让孩子们读一页,坚持这么做。等孩子们长大了,他们至少会知道世界并不是布鲁克林的出租屋这么大。书会给孩子们想象力。想象力比新鲜的面包和肥美的猪舌肉都重要,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自己的世界,里面有自己能想到的东西。不管日子好不好过,只要能钻进去,就能躲开那些不好的日子和情绪了。
NO.4
弗兰西每天读书的时候,可不知道外婆曾经这么给妈妈说过。她只是想自己心里安静,她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自己是个穷人,但不是那种被贫穷折磨的无所适从的人。在一个午后阳光斜照,比较温暖的下午,她看着家里爬满苔藓的院子,看着斜射的一缕缕阳光,弗兰西心里就会涌出一种美好的感觉。
这是记录在《布鲁克林有棵树》里弗兰西的故事。贝蒂·史密斯这个德国移民的女儿,就在布鲁克林长大,她在布鲁克林开始读书,后来进入大学,学习新闻和写作。我一直在想她就是长大之后的弗兰西,在二十世纪初那个宁静的布鲁克林区,一根草可以从容地摇晃,然后坚定地长成一棵树,人生为她打开了另一扇门,阅读让卑微的生命里有了高贵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