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这部热播剧,让我最有代入感的是养猫的钟晓芹和养鱼的陈屿。
陈屿抛弃了外界把自己禁锢在鱼缸里,他是那条连第八秒记忆都不想有的鱼,那钟晓芹就是那只被她散养的猫。
另一方面,钟晓芹养猫却不照顾猫,她爱的只是猫的可爱,爱的只是自己心里的欢喜,而陈屿就是她平凡生活中突然闯入的鱼。
钟晓芹就像那个努力成长和提升的我们。面对情感,钟晓芹会激动,会迷茫,也会不知所措。她以为对陈屿的气能让自己就这么离开他,她以为钟晓阳对她的好就是她想要的。所以,她离婚了,她恋爱了,她去尝试独立和寻找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通过一次次的经历来找到正确的方向。
陈屿正如那些“总是正确的人”一样,按部就班地上学、考试、工作、结婚……力求每一步都踏在“人生正轨”上,所有“离经叛道”的事情,他们都不愿沾边。
这两人,一个养猫一个养鱼,一个早餐吃面包果酱,一个就爱吃白粥油条。看起来相得亦彰,稳定自由。实际上是一潭死水下的暗流涌动。
陈屿电视台新闻一线工作,事业单位编制岗位。无不良嗜好,老实诚恳,在某些方面确实是最适合结婚的对象。
钟晓芹是上海本地独生女,家庭条件也是上海小康水平,吃喝不愁,在高级商场物业公司上班,工作轻松,职场生活融洽。
陈养鱼单位分了房子,车子钟晓芹父母给了嫁妆。按理说,他们两人应该是最幸福平稳的了,生活没压力,事业有前途。但偏偏,问题最多的恰恰就是他们。
01
陈屿,非常非常典型的直男,如果婚姻也需要智商(简称婚商)的话,陈屿的婚商差不多是零。
陈屿确实是个蛮老实的人,人品也还算不错,而且没有那么多套路,属于那种做得多,说得少的人。
你说他不爱钟晓芹那肯定不对,花费心思和时间给钟晓芹做起夜灯,那是事实,以及他从来不愿意奉承别人,但为了给钟晓芹订到心仪的餐厅,打破了这个底线。
这年头,谁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爱的人身上啊。
他爱钟晓芹,毋庸置疑。
说他是离了婚才知道珍惜钟晓芹,那也不客观。
不管离婚前还是离婚后,365天如一日地默默地帮钟晓芹挂包和放鞋,是婚前婚后都没变过的。
陈屿离婚后突然开了点窍,是因为对他而言离婚本来就是冲动,他以为那就是两人的又一次矛盾,哄哄就会好的。
直到钟晓阳和钟晓芹开始交往,恐怕陈屿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他们的婚姻问题不是哄哄就能解决的。
理性一点来说,陈屿需要一次从情感到形式都具备的真离婚,才能改正他曾经在婚姻里犯下的错误。
人好,未必就适合结婚。用来形容陈屿再合适不过了。
钟晓芹和陈屿之前的婚姻完美演绎了一句话——我们都很好,但我们的婚姻很糟糕。
除了出轨,钟晓芹和陈屿基本上踩遍了婚姻里的雷。
如果你问已婚人士,婚姻的鸡飞狗跳里,哪一种琐碎最让人无能为力,恐怕一半以上的人都会回答你——相对无言。
你说这是大错吗?不是,但就像钟晓芹说的那样,说不清楚哪里有问题,可就是憋屈地要死。
因为人需要活在流动的情感中,这种流动可以是两个人一起做一件事,也可以是天南地北无所不至,亦或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
婚姻中需要那些彼此什么都不说,默契地各自孤独的时刻,但如果全都是这种时刻,那就一定会闷死。
钟晓芹和陈屿,就是那种聊不到一起,吃不到一起,干啥都不能一起的最沉闷的婚姻。
钟晓芹没离婚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明明各自做什么都起劲儿,两个人在一起却连一个小时都消磨不了呢?
离婚后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离婚真好,原来两个人在一起可以做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
可见,在那段婚姻里,她是怎样的憋闷。
甚至,她想过靠生孩子来改变这一切,因为一起养个孩子,也能消磨时间吧。后来孩子没了,她残留的那一丁点改变陈屿的念头也没了。
钟晓芹和陈屿的婚姻问题不是不爱,甚至,一直到现在,她仍然爱陈屿这个人,顾佳也看出她对陈屿的留恋。
他俩的问题在于不知道如何去爱,钟晓芹放弃的其实不是陈屿那个人,她是对他们两个人在一起没有信心了。
但陈屿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总是拒绝钟晓芹的主动搭话。他甚至不觉得他和钟晓芹的婚姻有毛病,他觉得明明自己也爱她,然后两个人各自做各自的事情不是挺好吗?
这两个人,之前对婚姻的理解就是完全不同的。陈屿追求的是平淡,钟晓芹渴望有趣。
他们的婚姻,男的养鱼,女的养猫,各自安好。
养鱼的过分较真,养猫的又不太会主动解决为题。就这么互不干涉的各自为政,过着“合租室友”式的生活。
他们明明是互相喜欢的,却因为一次次的不沟通不理解而渐行渐远。
02
离婚后,“追妻火葬场”的陈屿还是那个不善言辞、默默做事的陈屿,却又有一些不一样。他尝试着用晓芹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她,把对晓芹的爱意和关心表达的更显露一些。而这一切,都让晓芹清楚感觉到她是被爱的被在意的。
其实在我看来,陈屿和钟晓芹,他们两个人都是没有长大的孩子,比较幼稚的状态,他们走进婚姻,都有自己的隐秘需求,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像妈妈一样或者是爸爸一样的人来照顾自己。
陈屿有一套固定的“社会准则”,来界定对与不对。小心翼翼的总是做“正确的事”。
所以当妻子抱怨他把衣服分开洗时,
他会立刻反驳:我没做错。
是因为两年前洗坏了妻子两件真丝衣服,妻子要求他各洗各的。
在吵架时,他总是站在各种“正确”的制高点上,力求压老婆一头:
他会指责老婆不够独立,结婚后没有家庭概念,总是依赖父母那边。
他还会指责老婆托关系给弟弟找工作,他觉得老婆在给朋友添麻烦。
老婆也很委屈,帮丈夫的弟弟找工作,反倒成了她的错。
不过陈屿也不算“双重标准”,他本身就是一个追求“活得正确”的人,而这个性格特点,也反映了他的人格结构。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人格结构理论,也就是一个人的人格可以分成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其中本我就是人的本能欲望,奉行享乐原则。
「超我」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奉行道德原则。
本我和超我有直接冲突,自我在它们之间做协调,奉行现实原则。
我们生活中一些纠结的情况,很多时候也是本我与超我的拉锯与僵持。
比如,正在为了减肥节食的你,刚好路过一家烤肉店,你一边想大口吃肉,一边又想变瘦变美。
想吃肉,是本我的欲望;
想变瘦,是超我的要求。
但你不可能一直站在烤肉店门口,这时候,就需要自我做出决断:一顿烤肉可能要花个小一百,想想还是算了。
又比如昨晚你没睡好,今天早上实在很想在家赖床,但公司又有工作等着做,这时也需要自我来决定你是要请假在家,还是尽快起床。
但也有一些人,在做选择时,不容易被本我牵着走的人。像《三十而已》里的陈屿,就是一个超我强过了本我的人。
03
陈屿,是一个被迫成为父亲的小孩
在弗洛伊德的本意里,超我是父亲形象的内化。这一点也可以延伸为,超我是抚养者形象和社会文化规范的内化。
它会对我们的行为进行约束。
小时候在肚子饿时,我们可能直接拿起别人店里的零食,就直接开吃。
但经过家长教育后,你知道了拿别人店里的东西是不对。
之后就算嘴馋,也克制住自己不去偷拿东西。
当你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拥有基本的道德感的时候,超我也开始形成。
而本我就像个小孩子,它会冲动行事,想要即刻满足各种欲望,特别是与性、生理和情感快乐相关的欲望,而且不计后果。
在陈屿小时候,他的父亲就抛弃了家庭。
从那时起,他就当起了家里“父亲”的角色。
他收拾父亲留下的残局,安抚情绪崩溃的妈妈,照顾调皮捣蛋的弟弟。
本该是随心所欲的小孩子,但他却被迫变成了“大人”。
他不能任性,只能要求自己理性。
在这个过程中,他内在的小孩就被限制住了。
也就是说,他的本我,被超我牢牢地压制住了。
一些表现得少年老成的“小大人”,其实也是性格里冲动的成分太少,而理性的思考的时候太多。
在超我中,还包含着自我观念,也就是我们内心想要努力成为的那类人。
因为不想再让家人继续消沉。最后陈屿放弃了成为一个孩子,把自己变成了理想父亲的样子——顾家、负责任。
从这个层面看,陈屿与太太钟晓芹的性格,某程度上是互补的。
在家里,钟晓芹一直是被照顾的孩子,而陈屿身上,刚好有愿意照顾他人的父性。
只是他的原生家庭真的让他太疲惫了。
所以一开始进入婚姻里,他就抱有想偷懒、省事的想法。
但他的性格还是没能让他真的偷懒,在家庭里,他还是默默帮太太钟晓芹付出,只是他从不声张。
04
超我强大的人,一般会有什么表现
超我是我们内心中的一种声音,它告诫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就像陈屿,人格里强大的超我,使得他的世界里,只有“正确”与“不正确”的二元对立。
在生活中,他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为脑子里只有是非逻辑,他很少会感知到别人的情绪,也没有办法及时表达表达爱。
这就导致他与太太之间,形成了情感隔离,最后因此离婚。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活成了一座孤岛。
剧中他们连夫妻行房,都有固定的日子。
因为性是本能,属于本我中的部分。而超我强大的人,就容易压抑自己的本能。并且觉得性爱是种羞耻,是不被允许的。
但超我强大,也有它的好处。
首先,超我强的人,有更好的自制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强。
超我逼迫本我,就像内在的父母逼迫内在的小孩去遵循规则。
所以他们能更好地控制自己,遇到事情,也可以第一时间调动自己的理性思维。
因为少了本我的拖延、偷懒,他们往往会更自律,面对各类问题,也更注重执行解决方法。
就像剧中的陈屿,在太太流产后,并没有沉溺在情绪里,而是迅速跟医院定下手术时间,让太太能尽快进行手术,调养身体。
其次,超我强大的人,道德底线会更高。
超我代表了外在的规则,所以超我强大的人,道德底线会更高。
因为对自我有较高的道德要求,他们在道德层面,也就减少了犯错的机会。
陈屿跟剧里其他两位男主比,就少了很多花花肠子。
陈屿的职业是电视台编辑,之前也做过采访记者。
这类工作需要反映民生社情,正好就需要陈屿这样有正义感、道德感高的人。而且他也是发自内心热爱他的职业。
追求正确,其实是陈屿一直以来的习惯,也确实给他带来一些职业上的成就感。所以他才会一直维持在这种状态。
05
超我强大的人,
可能会被本我主导的人带动
剧中陈屿的弟弟,是个活得没那么正确的人。
他的人格是由本我主导的。
他文化程度不高,职业是公司司机,还曾经因为售卖假鞋而被抓。
但同时,他也是个会来事“人精”。
很多明面规则里不能挑明的事,他都能出面替老板解决。
比如在许幻山因为和别人打架进拘留所时,他三言两语就劝服另一方接受调解条件;
在停车场里,他帮顾佳替王漫妮执行“报复计划”。
在陈屿离婚后,他也出了很多“损招”,来帮陈屿“追妻”。
包括故意让陈屿和钟晓芹反锁在阳台,制造独处机会;
故意拧紧家里所有瓶盖,好让钟晓芹要向陈屿求助……
而正直的陈屿,对于这些小花招,也觉得受用。
现实生活中,也会有一些好好先生被猪朋狗友“带坏”的例子。
因为本我是生命的原动力,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在本我主导时,人容易成为利己主义者。
也容易在放任自由的快感里,尝到甜头。
在尝到好处和甜头后,本我会受到鼓励,继而发展出更大的力量与超我抗衡。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超我很严厉,经常压抑自己的人,不妨试试约朋友做一些无关紧要的“放飞自我”的事情,比如去玩水,游乐园过山车,说不定可以减轻一些心理压力。
写在最后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尽管长期的观察、判断、推理后总结而来的科学理论。
我觉得这个理论更像是一个抽象模型,能帮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分析自己。
当然,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既不是被严厉的超我压抑自己的欲望,也不是被本我牵制,肆意放纵;而是这三者都能各具力量,达成平衡。
在这变迁的世界与外在客体维持稳定关系,完善人格是我们倾尽一生去完成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