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马上就要闭幕了,“人工智能”不出意外的成为一个热点,并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智能革命这头“狼”被喊了这么多年,如今看来是真的要来了。智能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必将是全方位的。
但其中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现在的劳动者如何保住手中的饭碗不被机器人抢走,或许是人类在下一个5年、10年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之一了。
事实上,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伴随着机器解放劳动力、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和机器间的恩怨纠葛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一面是心怀芥蒂,一面却又乐此不彼。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因自己发明的机器取代了部分工人的工作而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第二次工业革命,流水线的应用反倒造福了工人,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使工人的待遇增加;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更迭,使得很多行业和工作岗位刚出现不久就被因技术革新被淘汰了,比如传呼台、CD唱片等;第四次工业革命,工厂自动化已经让众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人工智能的兴起将会让失业潮波及到中产阶级,有专家预测未来20年内美国47%的白领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OCED国家(经合组织)是57%,欧洲国家是50%。
其实早在一年前,AlphaGo机器人战胜世界围棋顶级高手李世石后,其卓越的人工智能水平就已经在全球引起了热议。
不可否认,智能革命为人类带来了诸多福利,互联网上数字文本和图像的页面数量已经超过一万亿,比特正在让零成本变成现实,它几乎瞬间就能传遍全球。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的大量运用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然而,就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智能革命带来的也不全是福利。智能技术让消费者受益的同时,也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但只有少部分群体能从新的产品和服务中获得大部分的收入,很多劳动者不得不面临收入大幅下降的困境,因为绝大多数工作岗位都被机器代替了。
无论如何,智能革命的扳机已经扣下,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变革将不可逆转的到来。
从乐观方面来讲,大多数专家普遍认为尽管智能技术会取代现在的大量工作,也同时会将我们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创造很多新型的工作和新的就业。就像当年汽车的出现让大量马车夫失业,但同时在司机岗位上创造出更多的职位;互联网的兴起,虽然造成实体经营的日渐式微,但更多和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就业机会却纷至沓来。
但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如果真的投入到实际运用中,在造成大批量人失业的同时却看不到有新的岗位或就业机会产生。比如,无人驾驶技术如果真的投入运行,那么目前和驾驶有关的1400万个工作岗位就将逐渐消失,但却不会制造出新的工作岗位;除了制造业工作岗位大量的被智能机器人替代,智能雇员也会逐渐替代公司、银行等行业中处理低端文案的工作岗位。
问题的关键是,所有这一切的发生和发展速度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甚至有人预言,在未来5年之内,“智能雇工”就将替代500万个真人职位。
看到了吧,机器人正在和我们竞争上岗。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这轮智能革命将远超它能为人类创造的新就业岗位。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大学毕业生想要找到工作就必须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能否胜过一台智能机器?
那么,对未来的企业员工来说,在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中,需要具备的最重要技能究竟是什么?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的Edward Hess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高情商和社交能力,以及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无知”这是未来人们应对智能机器人挑战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在这个智能机械时代,成功的人需要拥有孩童一般的好奇心和开放思维,探险家一般的勇气,科学家一般的缜密思维,工程师一般的动手操作能力,艺术家一般的创造力以及企业家一般的实干精神。”
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尽可能在很多机器做不了的工作上竞争胜出,比如一些需要思考、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力的工作。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允许人们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人类所擅长的工作中去——情感上与人产生联系。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在培养学生或者储备人才时,都需要重新定义“优秀”。
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中,“聪明”是一个建立在数量基础上的概念,它意味着你比别人知道的多,犯更少的错误。然而,当知识的保鲜期很短,智能机械可以比人类更有效地搜索、处理、记住、分析、配对、回忆更多信息时,这个定义就可能不再适用了。此时,“聪明”意味着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如何学习。
最后,做个总结:要想在未来与机器的工作竞争中胜出,我们首先要拥抱你所面对的奇迹、激情和挑战,开始让自己成为一个富于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人,开发更高的情商,提升社交能力,学会如何从失败中汲取营养。
尽管对机器取代人类的担忧从来没有消散过,但人类还是一刻都没有停下研究出更强大、更聪明的机器的脚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不得不适应与机器人一起共事,年轻的你,准备好了吗?
打赏随意,关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