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前卫女子爱上西方前卫男艺术家,纵然大多怀有“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的义无反顾,却总很难真正受到男方圈中人的接纳与认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小野洋子与约翰列侬的结合以及“披头四”的解体。
香港影星张曼玉在《Clean》这部法国片中扮演的角色,就让我联想到小野洋子。
做一名过气摇滚歌星身边的女人,需要有无比强大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百分百的信赖,忍耐与包容,还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吸毒!
毒品,是江郎才尽的前卫艺术家用来触发灵感的救命稻草,可结果往往是,灵感没找到,把身家性命赔了进去。(因吸毒过量而死的中外艺人的名单,恐怕可以绕金三角一周!)
颓废的江郎一命呜呼,他身边的亚洲女人顿时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一切皆因她而起!这种羊群效应很可怕,到最后,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觉得她就是杀害自己亲爹的侩子手。而亚洲女人百口莫辩,因为自己也都毒瘾深入骨髓,无法自拔,靠美沙酮和止痛药撑着。她成了过街老鼠。老板炒她鱿鱼,婆婆给孙子灌输仇视她的理念,艺术圈中人敬而远之。
亚洲女人的母性战胜了毒性。为了能够见儿子一面,她断然戒毒,并找了份售货员工作聊以糊口。
可是,心中那份艺术情怀仍在,亡夫那些明珠投暗的遗作,终于重见天日。她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进入录音室,用沙哑的声音再续英灵早逝的艺术家的传奇。
电影故事光明的尾巴固然可以慰藉大部分观众破碎的心,可我总觉得有点牵强。如果亚洲女人戒了毒,打份工,领回儿子,从此告别摇滚世界,那么她或许成了一名寻常良母,独力把儿子抚养成人。可是如果她壮志未酬心不死,还想在摇滚世界占一席之位,那么她就必须忍痛割爱,不让儿子缠身。她也不能戒毒,因为毒品会让她找回原来的感觉。她也别朝九晚五去上班,只有流离失所身无分文疲于奔命,才能激发一名摇滚愤青真正的灵感。
张曼玉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充满张力。她流利的英法语更让她的角色鲜活可信。这部导演,原来就是张曼玉的法国前夫。或许,张曼玉这名亚洲女人,在与法国电影导演的婚恋中也尝尽了小野洋子般的酸甜苦辣,所以演绎起这种角色心来有千千结,一颦一笑信手拈来,不必做作,浑然天成。
《Clean》的中文译名枯燥无味:《清洁》。我觉得译成《洗心革面》比较贴切。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洗心革面的张曼玉。可是这样的张曼玉,是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