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过年之后,住在附近的一位亲戚忽然迷上了捡破烂,态度积极的无法用语言形容,每天穿梭于小区垃圾桶不停的捡破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来锻炼身体,活动一下筋骨;二来赚点小钱愉悦身心。
无独有偶,在其他城市居住的另一个亲戚,业已捡破烂十余年。这个亲戚原来家里是做生意的,家底殷实,年老之后去了儿子那里养老,原本不缺钱花,却依然奋斗在检破烂的第一线, 依靠捡破烂卖钱买烟抽,乐此不疲。
这两位亲戚,只是这个国家城市里的拾荒者的一个缩影。在这些城市里还有更多的人----或专业,或业余----在从事着拾荒这样的活动。以目前的观察来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消费,有消费就会产生垃圾,有垃圾就有拾荒者,就有捡破烂的人,所以这样的活动会一直持续下去,不会断绝。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各项指标在世界范围内均处于良好乃至优秀的水平。但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一直有短板,而且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巨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并没有一个政策法规体系去构建规范的资源回收利用机制。然而这并不代表没有人做这些事情。以我的两位亲戚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成为这个尚未完善的资源回收利用机制里的最基层的细胞。
正因为目前没有政策引导,现在的这个废品回收利用体系是根据市场规律自发建立的,里面所有的经济行为基本符合市场规律,符合自由主义经济的部分特征。这里面有多少人依靠收废品发家致富,成为百万千万富翁,比如余华小说《兄弟》里的李光头,他就是依靠收购废品随后又倒卖日本西服,得到的第一桶金,这成为他日后成为刘镇超级富豪奠定了坚持的物质基础。还有一部分人并没有发家致富,却依靠捡破烂解决了温饱问题,自力更生,自我扶贫。以贾平凹先生的小说《高兴》为例,高兴和五富从偏远的清风镇来到西安,在同村韩大宝的帮助下,依靠捡破烂为生,每天十几元的收入虽然不是很多,但仍然比在老家种地挣钱来得容易。
虽然现在人们自发建立起的的这个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并不是如何完善,对市场价值高的废品趋之若鹜,对市场价值低且回收不方便的废品就舍弃,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资源的浪费,但是依靠市场规律建立起来的这个资源回收体系,仍旧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建立了一个资源回收的基层体系。这个体系是根据市场规律建立起来的,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而日后国家层面建立一个完整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极有可能以此为基础,或以此为基本架构,这是日后搭建上层资源回收体系的基石,其战略意义不容小觑。
2、这是自发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给了那些既无一技之长有无工作能力的老人活着中年人一个生存手段,也给了他们继续活下去的信念,这个手段能保证参与的人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也能保证参与的人看到希望。这个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违法犯罪。事项这么一个大的捡破烂的群体无事可做,最低限度的生活都无法保障,那将产生多么大的隐患,产生多少不安定因素。而拾破烂给了他们生存技能和生存是希望,而有希望有事做的人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几率。
3、捡破烂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现在很多农村来的老人,到了城市投靠儿女养老,这些人在农村勤劳一生,可以说每天都在劳动,一刻也没闲下来。到城市后发现城市的一切基础设施非常完善,几乎不用自己劳动或者只用少许劳动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让那些来自农村的一辈子习惯劳动的老人无所适从,闲不住的人突然闲下来就可能会出现问题,这些而难题既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而捡破烂正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既能不太闲,又能赚点钱,也让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多了些许充实,何乐不为?
一直以来我似乎小看了这个捡破烂的行业,一致觉得这个行业进入门槛低,收入不是很高,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行业巨人出现。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捡垃圾这件事虽然小,却牵动着千家万户,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更多的政策扶持,让这个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