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生的最开始,自出生于这世上被医生拍了脚心之后的第一声啼哭,一面净白无暇丝毫没有尘染的画布缓缓铺陈开来。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然后指手画脚的对世界充满好奇。画布上,从童稚和懵懂开始渐渐被留下成长的笔笔印记。启蒙过后,在认知欲最强烈也是最容易确定色彩基调的时候,那时还是孩童的我们见了很多,学了很多,潜移默化间,画布上的底色开始显露出来。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或许会有相似,又或许会有些许契合,但绝不会有百分之百的一致,这像极了手上的指纹。布面上每一道笔锋的回转,每一笔线条的勾勒,无疑都遵循着自己内心的选择。
或黯淡无光,或流光溢彩。
此前读过一本书,与其说那是一本周游列国的环球游记,倒不如说那更像是作者对自己的那段人生经历的小结和他对自己青春年华的记叙。
它叫,《疯到25》。
12岁,开始国际旅行。
15岁,亲自策划第一次国际自驾行。
17岁,总行程达十万公里。
19岁,独立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旅行订制公司。
25岁,总里程达十八万公里,相当于赤道周长的四圈半。
不得不说,绝大多数人在从小就被灌输着唯有985、211才有出路的思想,从幼儿班开始到12岁,乃至25岁,甚至是25岁以后都还在接受着国家的制式教育。然而作者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绕地球游了四圈半,可以先停一停回味一下那段经历的时候,有的人才一脸稚气的刚刚从学校的大门里迈出来。
不过,有人会说小小年纪就可以游走世界,十几岁的时候就有资本可以开公司,家底丰厚,标榜上一个“富二代”的标签不为过分吧。是的,经济基础的确是这一切的先决条件。但是话说回来,相比那些只喜玩乐,只懂在社交圈子上晒钱的二代们,作者的思想的作为也是铜臭所难以办到的。
书里有这么一句话: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天文望远镜已经看到了我们几辈子都到达不了的地方,但是仍然没有发现另一个和地球一样,有着复杂生命体的壮丽蓝色星球。坐享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用有限的生命去探索这个辽阔而美丽的星球本来就是作为地球人的一项本职工作和特有权利。”
让我印象深刻的原因并不在于他绕了地球几圈,也不在于他那种刚刚在南极看完日出就立马奔去北极享受极夜的疯狂。而是,他的做法洞穿了很多人的那颗有着相似想法但却无法付诸于实际的内心。对他而言,这就是他的人生模式,在只属于他的那面画布上,有着只有他才懂的别致色彩。
“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没有风浪的生活”
日复一日的朝九晚五,换来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省吃俭用攒够一套房子的首付,然后祈祷着在当今这个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时代可以遇见与自己相伴到白首的对方。走上一套人生的常规流程,恋爱结婚,自此柴米油盐,五味杂陈。
不假思索,在二三十岁的时候,一眼望穿时间,看见自己六七十岁时候的模样。也就是说布面上的画已然基本定型,再经过岁月的洗礼,也无非是徒增几笔沧桑罢了。
如此的所谓“平凡”,追求淡然安稳的度过,是多少人心心念念向往着的理想人生。
是轻描淡写的草草撩拨几笔,还是慷慨激昂的勾勒一幅羡煞旁人的美卷?
画布上该如何落笔,请叩问并遵从与内心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