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街的上一篇文章介绍袁枚随园诗话开篇的第一段话,同一个人在不同发展时期的谈吐不同,诗的风格也会有变化。
今天也是随园诗话卷一里的一段话,左思的《三都赋》当年被粉丝竞相抄写,以至于一时洛阳纸贵,但是袁枚说在清朝这种文章两天就写出来了, 为什么随园老人敢这样说呢?
一、左思十年写成的《三都赋》
《晋书·文苑列传》中专门记载了左思的故事。
左思(约250~305)容貌不扬说话还结巴,而且天赋并不高,曾经很让父亲左雍失望。后来左思发奋读书,用一年时间写了《齐都赋》 ,后来搬家到京城洛阳,“遂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可惜这篇文章并没有被当时的人所看重,这有点像刘慈欣的《三体》,2006就写成了,老街这种后知后觉的非科幻迷在2017年才知道并阅读。
刘慈欣怎样一步步开始出名的老街不是很清楚,但是左思却很不甘心,自认为作品不输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于是左思开始求名人为之写序。这有点像今天的电影上映,众多的影视大咖微博微信头条一推荐,自来水跟上,豆瓣评分直奔8分9分去了。当年的文坛领袖皇甫谧、张载、张华莫不推崇备至,于是《三都赋》很快成了爆款:
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晋书·文苑列传》
西晋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是指陆机陆云兄弟。西晋灭吴后,陆机苦读十年28岁才北上入洛阳。陆机也想写三都赋,当他听说左思也有此意时哈哈大笑,对弟弟陆云说,这里有个大老粗,等他写完了三都赋应该可以用来盖酒缸吧。但是当陆机读过左思的三都赋以后,马上为之折服了:
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南方人形容北方人没有学问),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陆机读完以后,“绝叹伏”,把笔一扔,认为自己没有可以修改增删之处,当然也不必再写了。《晋书》是初唐房玄龄等人编撰而成,这一段记载更是把三都赋推到了极高的地位。可惜初唐陈子昂却对这类雕琢过甚的文章不太感冒,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中说: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二、随园诗话中 袁枚为什么说《三都赋》一二日可成
袁枚在《随园诗话·卷一》中写道,左思如果生在清朝,一定不会再写这一类的赋。即使写,也不过翻翻书,一两天就写完了。至于拿《三都赋》来抄写的人,也不会有了,当然也不会出现什么洛阳纸贵的现象。
使左思生于今日,必不作此种赋。即作之,不过翻摘故纸,一二日可成。可抄诵之者,亦无有也。今人作诗赋,而好用杂事僻韵,以多为贵者,误矣!
为什么袁枚这样说呢,《随园诗话·卷一》中写出了原因:
古无类书,无志书,又无字汇;故《三都》、《两京》赋,言木则若干,言鸟则若干,必待搜辑群书,广采风土,然后成文。果能才藻富艳,便倾动一时。洛阳所以纸贵者,直是家置一本,当类书、郡志读耳;故成之亦须十年、五年。今类书、字汇,无所不备;
随园老人说,古代没有类书和地方志一类的工具书。 写《三都》、《两京》赋中有那么多的树木禽鸟要描写, 必须搜检群书采集风土资料才能写出那些辞藻。之所以竞相抄写洛阳纸贵,是因为读书人要当作工具书使用,当作类书和地方志来读,恰似今天新华字典、汉英词典,当然有人人必备。
所以第一个写出这类文章的人,没有可以参考的工具书,要花十年、五年的时间才能写成。而现在(清朝)“今类书、字汇,无所不备”,什么工具书都有了。因此袁枚认为,所以写这样的文章“不过翻摘故纸,一二日可成。”
三、《两都赋》、《二京赋》、《三都赋》写了哪些城市?
1、《两都赋》
东汉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的《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写的是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西都宾夸耀长安形势险要、物产富庶、宫廷华丽以暗示建都长安的好处,东都主人则对东汉建都洛阳进行美化和歌颂。班固作《两都赋》是为了批驳“西都宾”一类人希望建都长安的想法,用以稳定政局。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方。树中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列棼橑以布翼,荷栋桴而高骧。雕玉瑱以居楹,裁金壁以饰珰。发五色之渥彩,光焰朗以景彰。于是左墄右平,重轩三阶。闺房周通,门闼洞开。《两都赋》节选
2、《二京赋》
《二京赋》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作者就是那个著名的地动仪发明者张衡(78年-139年)。二京就是班固的两都,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
后宫则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故其馆室次舍,采饰纤缛。裛以藻绣,文以朱绿,翡翠火齐,络以美玉。《二京赋》节选
据《后汉书·张衡传》说,张衡的《二京赋》也写了十年才成: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3、《三都赋》
左思《三都赋》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都城:洛阳、成都、建邺(南京)。清朝"吴派"考据学大师王鸣盛说:
左思于西晋初吴、蜀始平之后,作《三都赋》,抑吴都、蜀都而申魏都,以晋承魏统耳"
《文选·三都赋》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一段文字说:
思作赋时,吴、蜀已平,见前贤之是非,故作斯赋,以辨众惑。"
三都赋写成年代有些争议,晋书记载陆机入洛以后听说左思在写《三都赋》,陆机入洛已经灭吴十年了。王鸣盛说左思“抑吴都、蜀都而申魏都”,因此在魏国先生夸耀完洛阳以后,西蜀公子、东吴王孙都俯首称是:
先生之言未卒,吴蜀二客,矍焉相顾,倏焉失所。有腼瞢容,神形茹。气离坐,倏墨而谢。
结束语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说过: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两都赋》、《二京赋》都是汉赋中的经典名篇,左思的《三都赋》也深受二者影响。这三篇赋都是骈文,后世有名的骈文最广为流传的有《滕王阁序》。骈文注重对偶、用典和华丽的辞藻,很多汉赋又长又难解,甚至当时的读书人读懂都不易。
在唐朝科举中的律赋也是骈文的一种。后来韩愈的古文运动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但是读书人必须会做骈文,例如李商隐就曾经拜在令狐楚门下学习骈文才考上进士。
袁枚说“使左思生于今日,必不作此种赋。”这句话到可以留到今天,今天很少有人再写这类赋了,大家都去写可以换钱的剧本和网络小说了。至于袁枚说的《三都赋》这类堆砌辞藻的文章一二日可成,也是对当时的读书人而言。今天的人不说写这种骈文,就是写一首标准的格律诗都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