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万维钢在得到上面的专栏中一篇关于道歉的文章《日课050|精英水平的道歉》,深有感触。其中的主要观点来自Joseph Grenny在《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
Grenny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作家和商业学者,有四本书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经常给各大公司做咨询。这篇文章说,他最近到某公司作报告,结果搞砸了。他使用的一些材料是这个公司的人早就知道的,而且他穿插的几个笑话还伤害了听众中的某些人。对高手来说,这样的错误犯不起。
于是在回程的飞机上,Grenny就想写一封道歉信。在写信之前他想了很多很多,这就引出了一个有关道歉的理论。
一般人在职场上发现自己做了错事,首先想到的就是从挽回他人对自己的信任的角度考虑如何去道歉。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形式道歉”,可能发现自己确实犯了错误,想尽一切办法证明错误是自己的“无心之失”。比如万维钢在文中提到,他特意在中文网络中搜索了一番,怎么写一份好的检讨。“主流的意见是检讨主要是给领导一个面子。我做错了,领导要出气,我做个检讨让他消消气。一般都是走个过场,让领导收获面子也就算了。还有人的做法是干脆深挖自己的内心,触及灵魂,把自己贬低得一无是处,乃至痛哭流涕……”Grenny说:
这其实是想用一封道歉信操纵别人。这帮认为道歉就是为了赢回信任的人,其实正在恶意伤害社会信任……
这些行为,都把“道歉”当成是一种社交行为,一个影响力工具。
其中的逻辑是“我承认我错了,我也了解你内心(由于我的错误)对我有不好的印象,我现在来给你道歉了,我给你一个台阶下,你收到我的道歉你也要给我一个台阶,这件事就此揭过吧,那错误当我从来没有犯过,你继续信任我,我们一如既往地热切”
很荒谬的一个逻辑吧。但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道歉不常常显示这样的逻辑吗?
Grenny认为真正的道歉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道歉应该是你个人从这件事上吸取了教训,从而获得了进步(的果实),而不应该是对别人施加影响力的工具……首先要解决的不是什么人际关系问题,而是你自己的人格完善问题。
你做的这件事儿,跟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之间,有一个差距——注意,Grenny这里说的可不是“客户期待你是个什么人”,而是“你自己想成为什么人”。你必须跟你自己较劲。
可能你真心是想帮助客户公司,但结果却是帮了倒忙。是不是你对这个工作重视不够,事先没有充分调研客户的状况和需求?是不是你能力不足?事儿办砸了,别人批评你,你的本能反应可能是防守反击——但你要想真正从这个实践中学到东西,有所进步,就必须从对方的角度来看看这件事儿。然后你还要决定将来怎么办,怎么改进态度和能力。
Grenny说,只有当你分析和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你的道歉才配得上被人考虑。
Grenny提出道歉是站在自我反省的角度去反思自我的错误,并且注重自己从这个错误中学到了什么,这才是每一个错误带来的真正价值。
我们也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总结积累,才会有所成长。而不是拿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来要求他人谅解自己的过错。
我认为,最有诚意的道歉,就如Grenny说的:
你在道歉中要告诉别人你自己对这件事的评价和反思,你对对方感情的响应。你本来想要的是什么结果,而因为你的错误,这件事变成了什么结果,给对方带来了什么伤害。这是因为你的态度还是因为你的能力?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道歉,最有必要深刻的不是如何表达,而是其中的思考。不带脑子的形式表述,你是想敷衍他人还是想敷衍自己呢?
道歉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从对方获得什么——这个你控制不了。你只能控制你自己。
深刻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