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亚得里亚海的女王——《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是一座特别的城市,它看起来几乎像是漂浮在海水中央。威尼斯“漂浮”的秘密在于:智慧的意大利先人们把很多木桩打入30米深的淤泥之中,造出一个凌驾于海水之上的牢固地基,并在上面建造城市。正是用这种方式,威尼斯这座海上城市才被建造起来,在它下面藏有500多万根木桩!威尼斯拥有118个岛屿,400多座大大小小的桥梁,一条运河从城中穿过,运河的沿岸密布着雄伟的古代宫殿,中部架着一座优雅的白色大理石桥——里亚托桥。美丽的威尼斯被称为“亚得里亚海女王”。
一、威尼斯的“水上法拉利”:贡多拉
威尼斯的小艇其实也有它的“学名”——贡多拉。“贡多拉”这个名称源自希腊语,意思是“轻快的小舟”。作为一座建立在水上的城市,威尼斯曾经发明过各种类型的船只,但是只有这种轻盈纤细、外形别致的“贡多拉”一直保存到现在。贡多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过去,贡多拉一直是居住在潟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交通工具。现在,“贡多拉”已经成了威尼斯的标志之一,如果提到巴黎,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埃菲尔铁塔,那么提到威尼斯,人们一定会想到摇曳的贡多拉。
贡多拉的外形类似于窄窄的独木舟,长十米多,宽只有不到两米,便于在威尼斯城各种窄窄的水道中穿行。贡多拉的船头和船尾高高地翘起来,很像一艘可爱的香蕉船。一艘船一般可以乘坐六位乘客。贡多拉是单侧摇桨的船,船的两侧是不对称的,自然状态下会向一边倾斜,所以贡多拉对船夫驾驶技术要求可是很高的。贡多拉的船夫通常站立在船尾左侧不停地摇动船桨,使小船保持平衡,同时,还可以驾轻就熟地控制着小船掉头、转弯、靠岸,如鱼得水地穿梭在迷宫似的威尼斯水道中。贡多拉的船夫通常是黑发碧眼的意大利小伙子,他们不仅随和、幽默,还有一副好歌喉,经常一边摇着桨一边愉快地唱着意大利民歌。
在15、16世纪,拥有贡多拉的意大利贵族们常常会花费大量精力将自己的船装点得精致华丽,使得贡多拉一度成为贵族们的财富象征。为了遏制这种追求奢靡的风气,威尼斯政府在1562年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所有的贡多拉必须漆成黑色,并且统一了它的特定样式。这一传统被一直保持了下来,如今的贡多拉也是统一的黑色,只有在特殊场合才会被装饰成花船。
在极盛时期,威尼斯曾经有超过一万只贡多拉。现在,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了,只余下几百只贡多拉。但是贡多拉依然在威尼斯人心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直到现在,威尼斯在每年9月的第一个礼拜天还会举行贡多拉大赛。每到一年一度的贡多拉比赛时,平时悠闲摆渡的贡多拉船夫就会换上漂亮的意大利传统服饰,在运河上赛个高低,盛况跟我们中国端午节时的龙舟大赛差不多。贡多拉比赛不仅有技艺高超的贡多拉船夫互相比拼,还有众多娱乐助兴的表演船队,古典的摇橹船、精美漂亮的彩船、金碧耀眼的贵族船,令人目不暇接,船上有人打扮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公爵贵族,在华盖的蔽荫下,由侍者摇桨,在大运河上划呀划,令你觉得时光倒流,仿佛回到了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
二、意大利的歌剧
如果你去国家大剧院观看演出,可能会注意到国家大剧院里有专门的歌剧院。其实,歌剧这种艺术形式也和威尼斯有着不小的渊源呢。有人说,意大利人热爱歌剧,歌剧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意大利歌剧到底是怎样一种神奇的存在,和威尼斯这座水城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第一个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现代歌剧杰作的人,是意大利作曲家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虽然蒙特威尔第不是第一个写出歌剧的音乐家,但是他却是第一位能用其音乐力量打动现代听众的歌剧作曲家,他的歌剧作品对后世歌剧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年轻的时候,蒙特威尔第曾在意大利一个叫曼图瓦的小城为公爵创作宫廷音乐。曼图瓦公爵生活上挥金如土,却对音乐家极其抠门。蒙特威尔第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还总被要求创作一些欢快、愉悦的音乐。然而由于对音乐的热爱和坚持,蒙特威尔第还是创作了大量各类型的音乐,这些都为他后来的歌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16世纪末,有一群佛罗伦萨的知识分子聚在一起讨论,他们想创造一种将音乐和戏剧融合在一起的、富有感染力和激情的艺术形式。蒙特威尔第受到他们的启发,很快就写出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讲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奥菲欧深入地狱营救自己爱人尤丽狄茜的故事。这部歌剧在曼图瓦的狂欢节首演就大获成功,蒙特威尔第成功地将诗歌吟诵与音乐、舞蹈、舞台效果结合起来,开创了现代歌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令人眼花缭乱的情节,充满魅力的歌词,引人入胜的音乐……意大利人用音乐糅合着文字创造出了各种故事:爱情、背叛、复仇、忧伤、激情……这就是神奇的意大利歌剧。“歌剧”(Opera)这个词的含义就是“漂亮地演唱”。
逐渐地,蒙特威尔第成为意大利赫赫有名的作曲家,他来到了当时欧洲最兴盛的商业港口威尼斯,担任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音乐指导,一直担任了30年,他自由地为当地贵族和商人作曲,写出了很多杰出的音乐作品。
17世纪,威尼斯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商业城市,文化和艺术发展也十分繁荣。威尼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歌剧院圣卡西亚诺歌剧院,后来又修建了世界闻名的威尼斯凤凰歌剧院。到了17世纪末,威尼斯一共修建起了16座歌剧院。从皇宫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可以走进歌剧院欣赏歌剧演出。意大利所有知名的作曲家都纷纷开始创作歌剧,比如维瓦尔第(Vivaldi)、斯卡拉蒂(Scarlatti)、佩格莱西(Pergolesi),他们在此期间创作了超过一百部歌剧作品。从此,意大利歌剧开始走向世界,直到400年后的今天,还依然吸引着全球观众。
三、戴上华丽的面具,我们去威尼斯狂欢
除了历史悠久的贡多拉、精彩纷呈的意大利歌剧,还有一项威尼斯“特产”是必须要向大家介绍的,那就是威尼斯的狂欢节。世界上有四大狂欢节: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德国科隆狂欢节、法国尼斯狂欢节,还有意大利威尼斯狂欢节。传说,西方的狂欢节起源于神农节,每到冬去春来之际,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纵情欢笑,庆祝新的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
威尼斯狂欢节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狂欢节之一。据说在12世纪,强盛的威尼斯在与阿奎莱亚城邦国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威尼斯人兴高采烈地走上街头庆祝,在圣马可广场举办了连续数天的巨大庆典。从此,他们在每年的2月初到3月初之间都要举行长达两周的欢庆活动。狂欢节期间,整个威尼斯都沉浸在庆祝活动和娱乐活动中,人们在街头和广场上举行狂欢派对,在剧院观看精彩的室内音乐和戏剧演出。到了18世纪,威尼斯的狂欢节盛极一时,甚至欧洲各国的王公大臣、绅士淑女都会赶到威尼斯,与威尼斯人一起沉迷于音乐、舞蹈和派对。
参加狂欢节的时候,人们通常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面具。威尼斯面具是极其有名的,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很久以前,威尼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佩戴面具。16世纪,身着斗篷、戴着面具穿梭于威尼斯街巷之中的“面具客”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形象。威尼斯的传统面具叫作“包塔”(Bauta),“包塔”是一种覆盖在整个脸上,配有很多装饰物的华丽面具。狂欢节上更流行一种半脸的“包塔”,只遮盖从额头到鼻子的上脸颊,这样人们既可以隐藏身份,但又方便交谈、用餐和饮水。戴上面具,人们的年龄和身份的差异被消除了。老人可以装扮成年轻人,年轻人也可以装扮成老人。小人物可以戴上华丽的贵族面具把自己装扮成有权威的大人物,大人物也可以戴上小人物的面具,暂时摆脱自己的身份,跟普通人在一起玩。男人可以打扮成女人,女人也可以装扮成男人。总之,在威尼斯的狂欢节上,你可以戴上面具随心所欲地装扮成任何你想变成的角色。每一张威尼斯面具都是手工制作的精致艺术品,用纸浆、布料、瓷器、玻璃等各种材料制成,造型千变万化,夸张、华丽、色彩鲜艳,富于戏剧化,如果你去威尼斯旅游,一定会忍不住买一张面具,因为这是最具特色的威尼斯旅游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