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考记叙文写作中的抒情技法
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 金国桢
曾有专家说:“考场作文要少一点‘碧螺春’,多一点‘二锅头’!必须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教师在一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这句话同样适用高考记叙文的抒情,即抒情要浓烈而不流于平淡,要外显而不失于内敛,这样更易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而抒情太过含蓄的记叙文很有可能因缺乏瞬间的美感而被淹没。具体表达时,可采用以下一些抒情技法:
1.细节融情。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有一句怀念早逝母亲的细节描写——“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这极普通的动作和极平常的话语,不仅使作者“长号不自禁”,也能使读者悲伤流涕。可见,抒情不一定要写揪心的痛、不竭的泪,而是要选择富有情致的细节,叫人读之生情,闻之心动。高考中如果善于选择生活中感人的细节来抒情,会令老师感喟不已。
例如下面一段表现父爱的细节:“我已经起了身,想抽掉你手中的摇控板把电视关掉,可是我蹲下的身子却在看到你手掌上那些杂乱交错的纹路时僵住了。我起不了身,那些纹路长短交织、错乱无序,可就是这样不起眼的纹路,像是一记惊叹号,重重地砸下来。我像是看到你白天辛苦万分的样子。我想我真是不够关心你,你看,我在看到你如此苍老的手之后,才顿悟到你的辛苦。在昏暗中我努力眨了眨眼睛,好让自己不要那么懦弱。”作者精心捕捉生活细节,着意运用“我”对“你”说的形式,刻画出自己瞬间的所观所感,并把想象、比喻融入描写当中。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不能不和作者一起愧疚难过,不能不对一起对含辛茹苦的父亲肃然起敬,不能不被作者深沉的感恩情怀所感染!
2.点染传情。点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强调“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后来成为修饰文章的一种方法。通过细节点染,可使抒情“更上一层楼”。《项脊轩志》末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因其情真意切和极强的感染力成为了巧妙点染的典范。试想,如果学生能在高考作文中写出一两句“点染”来,一定会以超强的情感穿透力,使阅卷老师精神为之一振,甚至叫绝喝彩。
例如,在表现爷爷与奶奶相伴相守之情的一篇记叙文中,在得知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奶奶生病住院后,作者未直言爷爷心情低落,而采用了下面的细节点染:“爷爷那天后,爷爷的小花园开始有杂草了,花儿也有凋零了……”是少了奶奶的分享,爷爷无心赏花?还是没了奶奶的打理,杂草丛生,无法赏花?逗人想象,不啻为神来之笔!
3.虚实生情。这种方法的妙处常常是用排比把抽象的情感具体化,让“情”生动可感。例如下面表达“思念”的一组抒情:“思念是七夕时银河上的那座鹊桥,是中秋夜圆桌旁的那张空椅;思念是白发老母一次次默念儿女的名字,是驼背老父一遍遍擦拭着装有儿女照片的相框;思念是深夜打来的长途电话,思念是远方寄来的厚厚信笺……”
总之,在情到浓时,抒情既可以是喷薄而出的烈焰发自肺腑,可以是天崩地裂的山洪暴发震撼人心,也可以是悠远绵长的小夜曲令人回味不尽。总之,抒情要喊出内心的最强音,把最能触动读者心弦的因子通过各种手段展露给几位特殊读者——阅卷老师,让他们为文章浓郁的情感气息所深深吸引。
当然,这里的浓情一定要是真情而非矫情,抒情一定要是动情而非煽情,要避免歇斯底里的空洞叫喊或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抒发时可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自然,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二是要有所寄托,即要善于以景传情,融情于事,寄情于理,把抒情与描写、记叙、说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三是要多用第二人称,直接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