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在读的外甥女说自己挺困惑的,不知道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我说,羡慕你的年轻,羡慕你现在身份的各种自由。
人如果不懂把握当下,永远都在相互羡慕。
后来和几个小朋友聊天,我发现对于求职的迷茫并不是个例。作为一个在不同企业都工作过的职场老鸟,我觉得有必要分享下,在不同企业上班的感受,分享给准备找工作的职场新人。
01体制内(包括但不限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政府部门下的公司等)
我理解的体制内,就是和党有关的。而这几年,考公务员的热度也降了一些,还时不时有不少人从体制内跳槽出来的新闻。
2015年做生涯规划培训,我接触到一个在公务员系统已经5年的学员。他告诉我,一直很想离开,但还没确定新的方向。2017年3月,我看到他发了一条状态,表示已经离职,离开了体制内。
在我们父辈眼里,公务员那是金饭碗,等于吃皇粮。工作稳定、福利待遇,想对外面不少企业来说,确实好一些。但是,并不是所有公务员,都过着喝茶看报的生活好吗?现实状况可能比想象的,要辛苦得多。朋友说他好像看到了未来退休的生活,几年来,一点都没变过。他害怕一生就这样度过,辜负了光阴。体制内,也有看不见的阶级斗阵,可能只有待过的人有体会。
大三那年曾经在一个知名的新闻社实习,直到实习快结束的时候,我才知道,社长和几个记者全部是亲戚关系,行政是社长的妹妹。和我们一起的,还有一个实习生,是另一个记者的外甥。在这个只有不到8人的驻点,几乎都是这个大家族里的人。
体制内有不少福利,说出去也是很体面。但不论如何,我都觉得,要有警醒,让自己拥有即使离开体制内依然能活得好好的能力。
你只看到大家挣破脑袋都要体制内挤进去,你并没有看到,身边有多少在体制内的朋友想辞职。之所以不辞职,是因为不知道离开体制内后能做什么。
关于体制内的福利和收入,这个完全看单位的。有些单位钱多,有些单位钱少。千万不要以为,体制内的工资都很高。说不定,还比不上,那些卖早餐的大叔大妈。你只看到人前风光,却没有看到人后心伤。
如果打算考这些单位,最好多问问已经在那个单位上班的人。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条,适用于所有找工作的人。
02外企
外企类型很多,有工厂性质的、销售公司性质的,也有只是办事处这种。不要听到外企两个字,就觉得很高大上。很多人为了避税,跑到香港去注册一个公司走账,这也是一种外企。
找工作时擦亮双眼,看清楚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外企,否则坑死人不偿命呢。
按国家性质分,欧美性质的外企福利想对会好一些。比如国家法定年假一般要满一年才有5天,而欧美外企,一般进去就有10天或更多。之前合作的一个德国供应商,到夏天,还有summer holiday……社保和公积金这类都是按工资足额交的;如果是工厂环境,都是按全球统一标准装修的;如果办公是在写字楼的这种,环境都不会太差;打印机等各种设备都是很先进的。
举个例子:之前公司的打印设备,需要刷员工卡才能启动(设备会统计每个部门用了多少纸)。这个打印机可以打印、传真、扫描后可以直接发送到指定邮箱,非常方便。后来又有一款打印机,员工卡靠近还有1米距离时,就会自动启动预热,省去人工启动预热的步骤。别看这些好像很琐碎,我真的是见过,扫描用得很原始的扫描仪器,要一张纸一张纸搞的,对于经常要发订单或合同的人,这种效率绝对是煎熬。
另外大型外企,都会有完善的培训制度。新人进去,会有很多培训,帮助熟悉企业文化、系统使用、各种流程,这样可以员工快速适应公司的风格。日常也会有培训,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和职场技能的。
大四那年,我在一个500强的韩国企业实习,入职第一个星期,就是去南京总部培训。那时,我们还只是实习生而已,公司把我们当做正式员工一样,安排各种培训。有培训的公司,说明愿意花钱发展员工。好的培训,也是一种福利。
但外企并不是没有弊端。分工细致,又有各种工作流程指导,换人对企业来说,是不会有太多的损失。换句话说,作为基础的人员,也很容易被替代。所以,千万要识别清楚,哪些东西是平台给予的,哪些是个人拥有可以带走的。错把平台当能力,那以后就是一个笑话。
03民营
中国的民营很发达,长三角、珠三角的民营经济,每年创造了全国很大部分的就业机会,也有非常优秀例如华为这类企业,但更多是数不清的小公司。
有一类民营企业,太官僚、不尊重人、管理混乱的这种,千万别去。
这类公司,往往体现在,公司各个部门,都有老板家的亲戚。这些亲戚们,如果原本就工作能力比较强,那也没啥。但很多情况是,他自己也不懂,占着是老板亲戚的优势,说话咄咄逼人,一点不尊重人,甚至随时可能抛个黑锅过来让你背。
朋友跟我讲起她的经历。70人不到的公司,一年销售近5个亿左右(行业利润高),财务是老板的表妹,学艺术出身。物流经理是老板堂弟,IT出身。因为合作的一个大国企出事了,她所在部门硬是被老板强制要求,帮财务部门核对跟这家国企合作的所有业务的做账情况。账期从2009年核对到2017年,而且更可气的是,做账方式很原始,都什么年代了,还是用手工做账,需要一本本凭证去查,不是财务出身的她,硬是看懂了各种借和贷,而财务部原本的人员,都在磨洋工……
朋友认清了真相后,没做多久就辞职了。辞职时还遇到老板刁难,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完全不像一个企业家,更像大街上那些没素质的泼妇。差点朋友要去告那个老板……这种以为有钱就能为所欲为的公司千万别去,太不尊重人了。虽然在哪里都是打工,但做事不是来受气的。一个不尊重员工的老板,不值得跟随。
对于女性,还会遇到生育这类问题。如果面试时就暗示你不能怀孕或者很介意这类,这种公司也不要去。否则,万一以后怀孕了,工作会很痛苦,搞不好老板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辞职的。
对于社保公积金这类,大多数民营,为了节约成本,按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给员工买社保,但你也不能说它违法。
文中举例的公司都是个别,事实上,依然有很多不错的民营公司。而且,能不能适应企业风格,完全因人而异。进去之前就问清楚,加班是否频繁、是否有培训、是否有午休、打卡制度如何。别看这些都是小问题,却会影响以后每天上班的心情。
人性化的公司,绝对不会把例如迟到扣钱这类政策当做管理员工的手段,而是会提供便利,方便员工。比如如果早到,下班就可以早离开。比如公司建个幼儿园,帮你们看小孩(忍不住要给某东打广告)……因为他们会知道,员工是资源,留住员工、发展员工,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04其他如NGO、创业、GAP Year……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选择不上班。有好点子的可以尝试创业,有人热心公益NGO,甚至,也有很多人选择了GAP Year,去尝试多种可能,体验生活。
现在的职业多样性,精彩的超过想象。有个年轻朋友,业余做婚庆主持,代购,不比在办公室上班赚得少。有个技术朋友,搞IT方面了,按项目接活。有摄影专长的,帮人拍写真……
每种选择背后都需要有动力支持,不管是选择哪一类,都需要面对生活的零零种种。所以,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都需要有一技之长能先养活自己。刚毕业出来,起薪不会太高。如果还在异乡漂泊,这时,先生存下去比发展,更显得紧迫。
求职,是双向的选择。
先了解这些企业的性质,再看看自己有哪些选择,双向满意,才是最好的结局。接下来我会写一些关于面试技巧的分享,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