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大学时,金钱豹还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存在,以前是没钱吃,现在吃得起了,也不想去吃了。
7月,关于高级自助餐品牌金钱豹关门的新闻铺面而来,消费者群起退卡,给已经无药可救的金钱豹再添一击。因拖欠供应商货款金钱豹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暴风雪,唏嘘曾经叱咤餐饮界的餐厅轰然倒塌,那如今金钱豹怎么样了呢?
2015年是金钱豹发展的发水岭,当年规划的宏伟蓝图可是开设50家门店。不过最终没有实现,到了最后也只是开了29家店。随后,全家门店数量从29家锐减到13家。随后关店潮借种而来,在2017年的半年时间内,12家门店消失,7月位于上海总部的最后一家金钱豹门店也关张了。
北京最后一家金钱豹餐厅翠微广场店也已经正式关门。告示上贴出“内部调整,暂停营业”告示。指出此地暂停办理退卡,退卡相关事宜将于在金钱豹官网上公布。
金钱豹的营销模式是鼓励大家充值办卡,第一次消费既然享受优惠。想必不少人都办了卡。毕竟曾经的金钱豹在很多人心中都是一种奢华聚餐场所,哈根达斯 、龙虾、鲍鱼随便吃,不限量供应。
但是近些年来,金钱豹200多的定价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能算是不痛不痒了,在几个一线城市,稍稍吃的好点就是人均几百。甚至人均上千的餐厅都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金钱豹连最后一个“高档”的标签,都开始名不副实了。
低价“卖身”
2011年欧洲最大的私募集团安佰深以15亿的价格对金钱豹完成了收购,当时CEO缪钦曾信心满满预计2015年金钱豹将实现20亿元的销售额。不过四年后嘉年华国际以2.53亿港元获得了金钱豹99.99%的股权。这也预示着金钱豹难返当初鼎盛时期的状态。
固步自封的经营模式
那这么一家经营了十几家的自助餐厅是怎么垮掉的呢?曾经辉煌一时的金钱豹何以面临着纷纷关店的局面,思考其服务无法准确对接客户需求的同时,更深层的根源在于其模式的老化问题。诚然,盛极一时的高端自助餐品牌何以落得如此下场,这与其“固步自封”的经营模式脱不了干系。
接二连三差评满满
众多消费者表示“菜品差”“不新鲜”“服务差”“哈根达斯也不供应了”最以不如当初的品质。大众点评内的差评比比皆是。之所以为什么来这里就餐只是不想浪费会员卡里的钱。
从整个大的餐饮消费环境来看,首先,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大家对于口味的追求大过了价格。在大众点评上搜一搜,人均200元-300元的高逼格餐厅比比皆是。如果消费者想选择吃三文鱼,会选择更加专业的日式料理餐厅,而不是同等价位的大杂烩自助餐。
随着一些小而美的餐饮品牌崛起,消费者提高了对优质就餐体验的认知和感知,比如吃不同种类的火锅(豆捞、潮汕、韩式)要到不同的餐厅,感受不同的氛围;吃豆浆油条包子都要到装修的很有艺术感的桃园眷村;餐厅里菜品的名字也要有特色,比如凉拌豆腐,名字最好是“你没有吃过我的豆腐”。
诸葛理财军师说
金钱豹的衰败,固然有多年经营管理方式一尘不变的原因,当然也有和现在消费群体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准要求多元化服务有关。吃的饱,不限量这种自助餐模式和主流饮食观念显得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