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他是一个很少流泪的人,平时也挺坚强的,但是只要一听到家里谁生病了什么的就会立刻泪如雨下。因为他平时工作挺忙的,一年也就春节回家一次,在家待个几天又不得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因为才刚开始工作一两年的他事业还不稳定,就想自己多努力努力,等以后钱多了工作轻松些了就好好的陪着父母。
但是突然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的话“小雨,你爸病了。刚做完手术,现在情况基本稳定了,你也别太担心,自己一个人在外也要懂得照顾好自己,别天天都加班,对身体不好。”
那一刻,他突然觉得特别无助,就算自己一个人在冷漠的大城市独自打拼的孤独无依感也丝毫比不上此刻的一丝一毫。
因为他开始害怕起来。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就特别渴望成功然后赚很多钱,因为他一直觉得除了让父母不用辛苦的自己赚钱外还得让他们买东西不担心价格特贵支付不起,吃餐厅不用担心花费太高而一味点着便宜的菜品,打麻将不因为输了几百块钱而不开心几天。虽然在别人看来这是物质肤浅的表现,但是在他心中他就是想要父母过上不用担心钱的日子。
因为他经历过贫穷知道贫穷的悲哀。
父母都是农民,书读的不多,自然像这种小地方的人也不懂得什么生钱之道,只有靠着天生的蛮力养家糊口。从他读小学开始爸爸就跟同村的人去外地工地打工了,那个时候周围几个村子的大人都是做的这样的工作。“挨得近的同村人一起去外地也有个照应”这是当时普遍认同的观点。
那个时候的他反正也不知道父亲做的什么工作,只知道妈妈说爸爸在外地打工,赚大钱,供他读书。妈妈经常给他说“你要努力读书,以后就开小车,坐办公室,爸妈就享福了”。那个时候他也是听话的好孩子父母说什么都会牢牢记在心里。长大一些以后才知道爸爸的工作的就是靠苦力用生命在赚钱。
小时候对于爸爸的记忆就只是爸爸这个称谓而已,因为从小学到大学父亲一直都是在外奔波,难得回家一次。以前每个月爸爸会给同村的一家人打电话(那时候穷,家里安装了电话的很少),然后他们去接听爸爸的电话。一般这种电话的聊天内容就是“在家要听妈妈的话,要好好学习啊,学习上有什么需要的就给妈妈说让她给你买,有空多帮帮妈妈的忙等”这样的聊天时长一般都会在1个小时以上,感觉爸爸有一堆话要说,而自己永远的回答就是“嗯”“好”。接完电话会伤心一天,自己的爸爸不在自己身边而同学都有爸爸陪在身边。爸爸一般一年回家一次,记得有一次爸爸三年才回家,依稀记得妈妈和爸爸的对话中好像是因为车费挺贵的自己也没赚什么钱就不回来了,节约的车费还可以给孩子买些零食。从小就没怎么和父亲过多亲密接触的他,让他在亲情这一块缺失了什么,他很爱爸爸妈妈,但是从来不会表达,更加学不会怎样表达。
知道家庭的不富裕,他从小就是一个特别体谅父母的人,懂事是他听得最多的妈妈在别人面前对他的夸赞词。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会有些许敏感心,他虽然懂事,但是内心却很自卑。
初中高中,他的生活费和班上其他同学比起来是最少的,虽然每次爸爸妈妈都问他,生活费够不够,不够就给家里说。但是他永远的回答都是“够用够用”,即使每次到月底都是一天一顿饭。他从来不吃零食,因为他知道他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所以他也一直信奉的是吃饱了饭就够了。所以他从来不敢主动结交朋友,因为他们玩游戏自己没钱玩游戏,因为他们偶尔聚餐自己连吃饭的钱都是问题。自卑感油然而生。渐渐的性格变得更加安静孤僻,更加不会与人交流甚至拒绝和害怕与人交流。中学时代的他,除了努力学习,生活中在没有任何其他事了。
很显然他的努力是得到了回报的,他考上了一所好的大学,选了们热门的专业。从上大学的那一刻起,他就给自己暗下决心说,这辈子我要赚很多钱。
大学各种兼职都做,各种锻炼的机会都参加,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那种性格如果继续保持下去那未来肯定的吃很多亏。因此他给父母说大学学费和生活费自己兼职的钱够了,不用给他打钱了。我们可能都挺佩服这样一个靠着自己努力大学就实现经济独立的人,但是我们却不知道他心里的恐惧以及一直留在心里的自卑。
他从来不敢交女朋友。一是对自己家庭的自卑,二是不知道交女朋友后应该如何相处,三是他知道自己兼职的那些钱自己都得紧着花哪来的钱花女朋友身上。因此他就算有喜欢的人也从来不敢表现的过于明显,只是偶尔看到她就觉得开心了。当然也有女生给他告白但是都被他用不合适的理由拒绝了。就这样他度过自己的大学四年时光。期间的暑假他从来没有回过家都是在挣他的学费,寒假前一个月也是在兼职然后兼职完回家待十几天。
毕业后由于他挺优秀的,被一家挺好的公司录用。从此开始日以继日工作。
当听到母亲那通电话的时候,自己整个人就突然崩了。
多年来他在不断地努力,而一切的努力也只有一个愿望——家里不要再有奔波在外的人。他日以继日拼死拼活的工作就希望像当初爸爸给他创造的无忧无虑的条件一样,他也要给父母创造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条件。就算当初家里再穷爸爸妈妈也是那句“学习上要买什么就给家里说”。可能因为他们没读多少书生活才过的如此这般辛苦,所以他们不管怎样都要让我接受好的教育,好好读书
农村人唯一的出路也就是读书这一条,即使没有读多少书的父母一直都这样坚信。
一个人从大学开始就一直在外奔波,他也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苦什么累都可以吃的人,当然这些年都是他一个人过来的也慢慢学会接受孤独、面对孤独、最后好好的和孤独为伴。所以对他来说已经习惯了大城市冷漠的生活,习惯了大城市那些人的灯红酒绿和他格格不入,就算在这样没有任何温度的大城市他依旧可以坚强的继续下去,因为他一直都有远方温暖的家。
那是他所有这一切全部的支柱。
但是在外的游子,都和他一样,最怕那个突然的不安的电话,一下子打破所有的坚强,那一刻他才知道原来自己还是个孩子,那些被迫承受的东西早已经压得他喘不过气,他原来没有他想象的那般坚强。
那一刻他好像透悟了什么,放下电话,立即赶去机场。
就算他一切的努力还得重新开始,从头来过,他也不想继续错过那么多年失去的情亲。不愿只做永远在电话那头担惊受怕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