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电影《快把我哥带走》。
因为了解到是一部校园剧,且情节并不复杂,所以一开始没抱太大期望。可坐下来看了一会,却发现电影很有代入感,竟把我这80后老母亲感动得眼泪哗哗的。
主人公时分和时秒是一对亲兄妹,俩人上同一所学校,每天一起上学放学。
哥哥时分各种恶搞整盅妹妹时秒:偷她储蓄罐的钱,跟她抢吃烤肠,调晚她的闹钟让她上学迟到,趁她睡觉把她头发绑在床栏上……
时秒对拥有这样一个“小气”、“无赖”的哥哥感到非常厌烦。
在时秒生日那天,发现没有人记得她的生日。时秒伤心地离家出走,最后哥哥时分把她找到,却又像往常一样把她惹生气了。
时秒愤怒地许下一个“希望哥哥消失”的生日愿望。
没想到,这个愿望成真了,时分变成了好友妙妙的哥哥。
时秒终于摆脱了那个讨厌的哥哥,过上了向往已久的“独生子女”生活。但是还没舒服两天,她就发现,之前哥哥对自己的恶搞,都是为了保护自己:
爸爸酗酒,妈妈因此与爸爸闹离婚,哥哥是在尽力让自己晚一点看到爸妈感情的破裂,让自己仍然能够拥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从旁观者的角度,她终于看到了哥哥对自己的爱。
有哥哥的生活,让她怀念。
在影片的最后,时秒读懂了哥哥对她的爱,却没能挽回父母的婚姻,但她希望哥哥依然陪在她身边,因为“我们无力改变大人的世界,唯一能做的就是同龄人的相拥”……
115分钟的电影,不长,却让很多观影者流泪:
小时候一起生活的兄弟姐妹,我们总是不以为然,可长大后发现:有一个兄弟姐妹,是多么幸福。
感谢你,陪伴我成长
作为一个80后,我家兄弟姐妹挺多的。从小家里就乱哄哄的,到处都是孩子。
我和姐姐相差一岁,个子相仿,体力相当,我俩自然结为“铁杆同盟”。
衣服、书包、文具全部都一样。除了上课,我俩几乎形影不离。
那时,家里的家务,我俩主动承包一部分,并且发明了很多只有我们才懂的“暗号”:“你擦我扫”“你拖我收”“你端我递”……
这样的口号,相信有兄弟姐妹的人都明白。不管是“权利”还是“义务”,他们都力求均衡。
就像电影里,时分时秒兄妹把冰箱里的零食画出三八线一样,我们要平分!
做家务时,谁都不愿多承担一点点。在两个小孩子协商的范围内,我们总会找出让我们双方都满意的那个平衡点。
小时候那些吵吵闹闹的矛盾,现在想起来,只觉得温馨。
随着我们家二宝年龄的逐渐增长,大宝二宝间的互动游戏也愈发多了起来。我惊讶地发现:当年我和姐姐相处的点滴细节,都神同步地出现在了两个孩子的身上。
她们无师自通,把卧室分为两个阵地,把每一种零食都均分两份。他们创造出独特的“公平”游戏模式,既形影不离地玩耍,又毫不示弱地斗争。
家里的各种食物,她俩都发明创造了独特的分法。
即使是一个从中间切开的苹果,也常常会让姐弟俩觉得切得“不完全平均”:拿到小块的必须咬一口多的那半才行。可如果不小心被“恶意”咬多了,一场的“鸡犬不宁”的战争就要爆发了。
一次,我买了一小袋冬枣。
7岁的女儿和4岁的儿子,你一颗,我一颗,从大堆里捡到各自小堆里,由大挑到小……最后只剩一颗,怎么办?一人咬一口啊!
这样的分配场景,是我家俩娃的日常,这样的场景,也是我的童年。
在无需担心“失去”的手足关系里,他们无需妥协,不必揣摩,更不必看人眼色,自由自在地成长,释放一个孩子最天然的开心、忧伤和愤怒。
这种关系下的探索,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来自同龄人的安全感。
拥有兄弟姐妹的人,可能从未意识到,自己灵魂深处的某些力量,很大一部分,源自童年时期从兄弟姐妹关系中得到的安全感:他们充满矛盾又不离不弃,他们剑拔弩张,却总能言归于好。
相爱相杀,让我们更亲近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一个亲妹妹是怎样一种体验?”
得赞最高的答主这样说:
“在这个世界上,你和她最亲,想参与她生命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见面会争吵,分开会想念,但都阻止不了对彼此的牵挂。你会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个手足——真好!”
但相爱的同时,相杀也更容易。
孟非曾在《非诚勿扰》里提到一个词,“杀亲”。
意为对待陌生人,态度谦和,而对待自己最亲近的人,说话会非常刺耳,但内心又非常重视亲近的人。
这样的表达方式,在兄弟姐妹之间,体现得更淋漓尽致。
我家的姐姐,在外面表现得是最乖巧的,不管是邻居阿姨,还是学校老师,都对说话轻声细语的她十分喜欢。可这些人哪能知道,她在家里和弟弟争抢时的样子。
有时,小孩子的内心真的充满别扭。
暑假的晚上,两个孩子会单独在客厅看电视。不过我总是会让弟弟早点去睡觉,因为弟弟年纪小,需要多睡觉,但有时也会忘记提醒。
每当这个时候,姐姐就会跑过来和我告状:“弟弟又在沙发上睡着了。”言下之意是,你看他这么小,什么都不懂还非要和我一起看。
可爱的弟弟,知道姐姐不喜欢自己和他一起看电视,还是会乐呵呵地贴着姐姐一起看。姐姐呢,有时又会哀求我让弟弟晚睡一会,陪她看完。
我想,这种兄弟姐妹间的“相杀”,其中包含着嫉妒、追赶,又有一丝对对方的向往。
你的分担,让我心安
从小到大,无论是面对父母的疏忽、责难,还是成长的痛苦,有一个朝夕相处的手足与你分担,痛苦总能被冲淡,而快乐,则变得更持久。
前段时间带着大宝去幼儿园接二宝,跟老师说了几句话的功夫,大宝和二宝就不见了。
当我慌忙穿过大厅,赶到幼儿园门口时,我看到7岁的姐姐,牵着弟弟的手,一起避让来往的行人和车辆,缓缓向我停车的地方走着。
夕阳下,两个孩子小小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那一刻,我感到了安心。因为我知道他俩在短暂寻不到妈妈的瞬间,是互相依偎的。
孩子们就是在这份成长的“同甘共苦”中,彼此之间拥有了更深的感情。
就像《快把我哥带走》里一样,尽管父母吵架、冷战、分居,但因为有兄妹相伴,孩子们可以相互分担和安慰,来自父母感情不合的压力,就会比独自面对要小得多。
幼年时,他们共同面对成长的苦闷与迷茫;成年后,他们一起分担生活的压力。
这样的手足之情,让人心安,电影中时秒第二次许愿说:“无论我哥在哪里,我都希望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你是我此生最硬的铠甲
《快把我哥带走》的导演郑芬芬说,她一直为父母的重男轻女耿耿于怀:
哥哥得到了父母所有的宠爱与栽培,哥哥是父母心中的第一位。因此,她怨恨哥哥。并且以为她和哥哥的关系,会永远“冰”下去。
不料,她刚工作时就出了意外,撞坏了别人的车,欠下巨额赔偿款。当她沮丧又不知所措时,是哥哥,第一个站出来帮她解决。
看着哥哥在她面前,替她对付那些难缠的人和事,郑芬芬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有靠山了。不管我们关系再怎么“冰”,也改变不了我们是兄妹的事实。”
同胞兄妹,在困难面前,是你永远打不散、吵不走的靠山。
半生父母恩,一生兄弟情。行走在这薄情的世界,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给了我们温暖的理由。
二胎放开后,许多宝妈都烦恼家里俩娃之间的“互逗”。其实,无论是和谐友爱,还是剑拔弩张,都是孩子们之间独特的相处方式。
疼爱每一个孩子,经营好家庭关系,是多孩儿宝妈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毕竟生活在和谐的家庭中,拥有兄妹之爱,这样的幸福,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