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我会不会逐渐变成一个孤僻的人呢。
前阵子在苏州旅游的时候,走了些路就躲在书吧看王小波,看到月亮半挂在天上。
我越来越成为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是因为愿意听你说话的人不一定会接受你的想法,倘使争论起来就像是要开一场辩论会,费时又无趣。
很多时候,我觉得书里足够有趣,无需多一个人来分享。
我感到突然的难过,为生活在半个世纪前的小波难过,也为自己难过。
我也越来越沉默,囿于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大一的时候,总有无数的想法像雪花飘落,我相信一些事情,所以常和以前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当时张嘉佳的一篇散文说:当我翻遍手机,却没有一个号码可以来拨的时候,我觉得很孤独。
我对这种场景有种深深的恐惧,下意识缓口气,自己还没有那么惨。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没有那么多话想说,不再动不动和人聊起人生,不再分享给别人一些无趣冗长的文章。
一方面我深知自己的浅薄和懒惰,总是暴露出来会显得人愚蠢又可怜,另一方面我并不冀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理解。
我一度甚至觉得倾诉和分享是弱者的行为,需要一遍又一遍的确认和认可而获得自己对自己的尊重,有点可笑。
走出书店的时候,我想,我会找到自己的乐趣,但与我同行的人终会越来越少。
我对世俗的规则和幸福嗤之以鼻,却又对生活的烟火气息充满感念,这个矛盾一直存在,不过人总要主动和被动的前行,在这个十字路口,我可能要对一些事情说些再见了。
总是难过的。
-相信和怀疑
失恋三十三天里,张嘉译说,你连人都没生过,跟我谈什么人生观。
不过我现在可以确认的是,尽管我仍是愚昧的,但是我开始有了最基本的判断能力。
我的世界观是在这四年里慢慢推到又重建的,在上课的时候,在逃课的时候,在寝室打游戏的时候,放假回家挤绿皮车的时候。
我从相信一些事情变成怀疑一些事情,这不是一件好事,也不是一件坏事。
有天看到保研的舍友在床对面和另一个上岸的同学聊一些事情,兴高采烈。
我想,是相似的人才会吸引相似的人,还是,人都是喜欢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
我一直没有觉得自己不好,尽管我经常打游戏,不去好好上课,成绩一团糟,没有大家希望的那些美好的样子,我依然觉得没什么。
我知道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只是总是这样会很空。
看到美好的样子,尽管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适合那种生活,还是不免羡慕。
当我在这边时,看到对面美丽的风景,会羡慕,会失落,会怀疑自己决定的合理性,但假使我到了对面,同样会生发出这些情绪。
人不是机器,总会有这些情绪。
相信和怀疑是硬币的两个面,没有一种价值是可以不受到任何人怀疑的,也许可行的是,在怀疑后选择一些去相信。
-方向
我们焦虑的来源之一,在于我们的行为没有价值合理性的支持。
所以,会陷入不断怀疑的漩涡。
对自己做出价值判断是痛苦的,对别人做价值判断就太简单,太舒服了。
因为想要自己弄明白一件事真是太难了,而听别人传过来的就轻松很多,不仅没有责任,还可以对其进行评价和判断而毫无心理负担。
假使让我回到春秋时代,学习孔子那样总结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想我会纠结至死的。
问题在于孔老夫子的道理好像也并不完全被现在的时代所接受。
资本主义又告诉我了另一些道理。
年轻人的世界有些乱。
想要重新进行价值判断,很难,所以大家都很焦虑。
我现在也没有明确的方向,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
不过今天看到一个逻辑很清楚,很清醒的人,觉得很酷啊。
只有对现有事物多进行一些了解,才能看到一些规律,从而形成自己一丁点的价值观。
这是很幸福的,是思想的快乐。
我期望下一代人能在思想方面有些空间来感到幸福,而且这种空间比给我的大得多。
-----王小波
随笔: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的第一篇课文是流沙河的《理想》:(年级纯属瞎扯)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没有理想的话,怎么办呢,诗中让我们寻找理想,不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王小波说:你有种美好的信念,我很尊重,但要硬塞给我,我就不那么乐意。
不幸的是我接受了十几年旁人灌进来的价值观,幸运的是我没有像罗素那样五岁就感到寂寞和凄凉。
那未免太惨了。
所以允许我现在偷偷在心里腹诽一句:你他喵的真是放屁。
尽管当时因为背这首诗最快,我受到了老师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