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有关童真童趣的诗,先一起穿越到唐朝,看看唐朝的小孩子钓鱼时是怎样的情况。我先读一下这首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好啦,古诗读完了,一起来学学这首诗的意思吧。在第一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中,出现了“稚子”这个词,“稚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小孩子。还有一个词叫“垂纶”,“垂纶”就是钓鱼。
小朋友可能会问,“蓬头”是不是说这个小孩的头发像蓬草一样乱糟糟的?说实话,你可以这样理解。不过在古代,男孩也是留发的,不像我们现在剪得短短的,所以蓬头主要是指这个孩子的外貌,突出他是一个乡野孩子,更真实可信,也更显天真可爱。
诗句中的一个“学”字,说明这个小孩钓鱼技术还不熟练,还在学习阶段。所以“蓬头稚子学垂纶”这句诗就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头发蓬乱的可爱小孩正在学钓鱼。
我们再来看第二句“侧坐莓苔草映身”,在这句诗里,出现了“莓苔”一词,莓,这里不是指草莓,而是一种野草;苔,就是苔藓,“莓苔”就是指河边生长的小草和苔藓;这里有一个字“映”,我们经常会组词“映照”,还会说“河边柳树的枝条映在水中”这样的句子,“映在水中”的“映”就是“照”的意思。不过,在“侧坐莓苔草映身”这句诗里,“映”是“遮映”。所以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这个学钓鱼的小孩子侧身坐在草丛之中,身影都被野草给遮住了。
在这首诗中,“学”这个字特别的重要,理解了“学”,就基本明白了这个小孩子的心思和他后来的动作。
我们想象一下,这个小孩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他是“侧坐”,不是稳坐,也不是搬个凳子坐,“侧坐”有随意坐下的感觉,正与小孩初学钓鱼的情况相符合。“莓苔”,我们知道,是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植物,从“莓苔”二字,我们能够知道这个小孩选择钓鱼的地方是阳光少,人不多,也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很理想的钓鱼处。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会选地方。
说完了前两句诗的意思,我们来看第三句“路人借问遥招手”,这里的“借问”指的是向别人打听,而第四句“怕得鱼惊不应人”,没有难理解的词语,“应”就是回答。这两句说路人问路,小孩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从这个“招手”的动作看,说明这个小孩很聪明,之所以要用动作来代替语言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自己就钓不到了。
那是不是说小孩对路人的问话漠不关心,毫不理睬呢?应该不会。说不定在“招手”以后,路人走过来,他向“路人”低声说话,告诉他该怎样走呢。
要看到诗中,这里用的是“招手”,而不是“摇手”。我们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招手,一般都是让别人走近自己身边,比如你老远看见你的好朋友,你朝他招手,他看到你的手势过来,你们一起愉快地玩耍去了。那么这个孩子也是,他看到有人问路,他害怕鱼儿受到惊吓不敢出声回答,连忙远远地招手让别人走近,他再悄悄地告诉别人,是个聪明的孩子吧?
现在我们知道啦,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小孩子,在专心致志地学钓鱼的情景,看起来很顽皮的孩子,没想到学起钓鱼来那么专心,连和过路人说句话他都不敢,因为呀,他怕说话的声音把鱼给吓跑了。像不像我们小朋友跟着大人在河边钓鱼时,轻手轻脚连大气都不敢出的样子啊?看来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又机警聪明。
这首诗就先学习到这里,它在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上,小朋友们试着背会吧。
接下来我们学习今天的第二首诗,叫《稚子弄冰》,诗人是宋朝的杨万里。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可能有些小朋友听完会说:“杨万里我熟悉呀,夏天的时候我们背过他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背过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闲居初夏午睡起》。可是这首诗,我是一点儿也不熟悉啊!”
不熟悉没关系,我们学习知识都是从陌生到熟悉,这首诗在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上,等会听完讲解,你一定会明白诗中的意思。
杨万里我们说过,他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写诗很勤奋,一生作诗两万多首,流传下来四千多首。他的诗里,有很多是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和常见的农村生活,还有一些是写可爱的儿童,比如我们背过的《闲居初夏午睡起》里,说他“闲看儿童捉柳花”。今天要学习的这一首,是写冬天小孩子弄冰的情况。
这是杨万里在常州做官时写的,那个时候有一个习俗,叫“打春牛”,你们可别望文生义,以为是打活的那些牛,可不是这样的。那么,什么是打春牛呢?就是在立春的前一天,老百姓用芦苇啊,纸啊,桑木啊等一些材料,做成牛的形象,由当地的长官拿着鞭子去打这个做好的春牛,打三下之后,再由当地的老百姓接着打,直到把春牛打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是迎接春天,二是劝农,鼓励春耕。这首《稚子弄冰》就是当地小孩子看完打春牛的活动场景之后,自己模仿的情景。
这首诗的标题《稚子弄冰》,稚子,我们知道了,就是幼稚天真的小孩子。这首诗的第一句“稚子金盆脱晓冰”,金盆,就是铜盆,从诗句中的“晓”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时间吗?还记得我们学过孟浩的诗《春晓》吗?对了,“晓”就是早晨。这句诗描写小孩子早晨起来,开始挖铜盆里结的冰。那么,小孩子把冰块挖出来,他要干什么呢?就是诗歌的第二句“彩丝穿取当银钲”。这个钲呢,它是一种金属乐器,像锣一样,我们经常说敲锣打鼓,敲一下,“咣——”就是那种。
小孩子用彩线把冰穿上,用手拎着,当钲来敲。那么敲出来的声音怎么样呢?就是第三句诗所说的“敲成玉磬穿林响”,这里的磬,是一种打击乐器,一般用玉或者石做的,可以挂在墙上。这几句诗是说,小孩把冰从铜盆里弄出来,穿上一根彩线,拎在手中当铮来敲,敲的时候冰会发出来像玉磬一样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这悦耳动听的声音穿过树林。
最后一句“忽作玻璃碎地声”,这里的“玻璃”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玻璃,它是一种天然的玉石,也叫水玉。这句诗是说孩子正敲得高兴呢,突然,冰掉在了地上,碎裂了,冰碎了,发出来了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
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突出“稚子”这一个词语,小孩子活泼好动,全然忘记了冬天的寒冷,一如既往的早起;并且小孩非常有创造力,能够就地取材,把冰当乐器来敲,玩得不亦乐乎。这整首诗的意思就是说——
小孩子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忽然冰块被敲碎落地,发出水玉摔碎般的声音。
冬天敲冰当玩具玩,这种事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只是现在,雪下得没有以前大了,冰也结的少了,很多孩子暂时玩不到了。冬天有机会到北方去,还是可以看到冰天雪地的场景。
三、《邯郸冬至夜思家》
明天就是冬至,我们来学一首跟冬至节气有关的诗歌。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民间的重要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从冬至开始,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暖日期的方法。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一般“三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
我相信群里很多小朋友都会唱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个数九歌在小学二年级语文书上也有,有意愿的小朋友可以试着背会。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我先来读一遍——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首诗当作于公元804年岁末,白居易当时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相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晚在邯郸驿舍中住宿,看到过节的情景,心中有感而发,就写了这首诗。
题目中的邯郸,是一个地名,在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冬至,刚才我们说了,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天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在中国古代,冬至这一天,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前两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诗中的“驿”,我们已经遇到好几次了,在这里也是指“驿站”,在古代,它主要是用来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逢”就是遇上,恰好赶上的意思。“抱膝”,就是以手抱膝而坐,好像若有所思的样子。“影伴身”,是说只有影子与其相伴。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是实写,就是写在冬至这天晚上,白居易一个人在驿站中的情景,暗含想家的情感。为什么呢?因为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他在邯郸驿站里赶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句就写白居易在驿站里过节的情景。他是怎么过的呢?就是一个人在灯下,抱着双膝干坐着,而且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说白了就是只有影子陪着自己,读起来让人觉得特别孤单。
诗歌的三四两句是“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夜深就是“深夜”。“远行人”,指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白居易自己。这两句诗不直接写自己怎么怎么想家,而是想象在冬至夜深时分,一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真实感人。
让我们觉得感动的地方是,他在想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不是想着家里如何欢聚,而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这就跟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有点像,王维不说自己如何想家,而是说在重阳节这一天,兄弟们登山高处,遍身插茱萸的时候,想起他这个远在异乡的兄弟。白居易也是这意思,他想家,但不直接说我想家,而是说家中的亲人想我,在谈论我。
这一天白天最短,这一天思念最长。
《邯郸冬至夜思家》这首诗大概的意思就是——
居住在邯郸驿站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
这首诗里虽然写自己一个人在外,很孤单很冷清地过节,但是心里还是暖暖的,因为有亲人在牵挂着自己,想念着自己。家,永远都是我们的港湾,亲人是我们心灵的依靠和前行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时光。好了,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啦,小朋友们抽空把这几首诗都背会哈。
本周打卡主题:童真童趣(2)——钓鱼玩冰是永不过时的游戏
(①②③任选两首背会,有余力者三首全部背会)
①《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②《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zhēng)。
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③《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