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小树醒了!把我也叫醒了!可是我才睡了三小时啊,树女王!
女王陛下毫无情面把我拽下床,拽进了山村的清晨里。
墨绿色群山在远处起伏,白色的云雾萦绕在群山之间,朝露满山,溪水潺潺,小鸟啾啾,只觉得心旷神怡。
在村里四处走动,小树很喜欢摘一种小小的白色野花,这种小野花到处都是,比午夜里的星星还多。微风轻轻吹拂,小野花漾起了白色的波澜,小树走过去,摘一束小小的浪花。
午后小树醒来,我带她去一处僻静之处玩细沙。她用手扬沙,将小花摘来建一座小花园,爬上沙堆滑下来,制造出一条长长的滑道,仰面躺在沙堆上企图用沙子把自己埋起来…
玩得尽兴了,又对旁边的小石块充满热情,在地上摆出各种形状,打乱,再次摆放,就这么循环往复。
一个多小时,我只是在旁边静静看着,没有任何引导,生命的直觉会导引事物走向最好、最适合的出口。
成熟的母亲了解孩子成长的过程需要经过许多季节和周期,它要求我们作出最深的守护的承诺,在心中坐定,并向孩子的每一部分敞开。
成熟的母亲有着海洋一般的耐性,真正的耐性不是为了要有所得,也不是为了任何成就。耐性能让我们向超越时间的事物敞开。在耐性之中,“看见”孩子、体会孩子的感受、自然也有了合宜的相处之道,从而在两个个体间发展出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每个婴儿心中都有两股力量。其中一股力量用于寻求安全感与免于恐惧的卫护,它倾向于后退、寻求支援,害怕离开母亲的子宫与怀抱以求成长,害怕面临机会的挑战,害怕危害到既有的一切,并对独立自主、自由与分离感到恐惧。这股力量构成了依恋行为。
而陷于心中的另一股力量,则朝向自我整合、自我独一性而发展,朝向使自我能力完全发挥其功能,并在面对外在界时充满自信,同时使人能够接受内在最深处的、真正的、下意识中的自我。这股力量构成了探索行为。
想要儿童成长,必须先满足他的安全感。儿童无法被迫推向成长,是因为未获满足的安全需求一直隐藏在背后,不断地要求满足。安全的需求愈能获得满足,对儿童的阻碍就愈少,需求愈少,便愈不会降低儿童的勇气。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儿童已经觉得有足够的安全,而选择新的前进步骤了呢?唯一方法就是借着儿童自己的选择,也就是说,只有他自己真正知道什么时候招呼他前进的力量,超过招呼他后退的力量,以及什么时候他的勇气胜过了他的恐惧。
每一个人,即使是儿童,都必须为自己做选择,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因为那样会使他变得软弱无能、削减自信并且混淆他在经验中觉察自己内在愉悦的能力,混淆他觉察自己的冲动、自己的判断与自己的感受能力,并混淆他能够将之与别人的标准加以区分的能力。
这是我在亲子营里反复强调并带领六位妈妈一起践行的育儿理念。孩子们要做什么,妈妈们越来越少干预,由此妈妈们越来越放松,孩子们越来越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