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超前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大购物平台涌入了国人生活。这其中有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观念也随网络发展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呈多元化,既有精神消费也有物质消费,相较于传统的消费方式,大学生则更倾向于网购。
马上就是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各大网站都在推荐双十一购物广告,各大购物平台给出的折扣力度也让人十分心动。与淘宝息息相关的支付宝也推出了花呗短期提额、支付宝帮还花呗等活动,很多大学生已经蠢蠢欲动。2017年,支付宝数据显示中国近2亿90后中,平均每四个就有一个在使用花呗;淘宝数据显示2017年双十一,高校学生消费总额超过30亿,平均每人一个包裹。如此庞大的数据仅仅是中国几千万使用淘宝支付宝的90后创造的,这些还不包括使用京东、京东白条、唯品会、小红书等软件支付购物的年轻人。
可是如此庞大的数据真的除了饮食消费都用在学习上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大多数男生的消费在电子产品、恋爱、球鞋等;而女生则是化妆品、护肤品、衣服的花销更大。据调查,普通高校学生消费服装消费仅次于饮食消费,其次是社交娱乐、交通通讯,学习消费排在最后。此外,数据显示大学生人均年消费以超过20000元,年总消费达到6000亿元,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
面对这样强大的消费能力,各路商家都眼冒金星。网上说,大学生的钱最好赚,以上数据看来确实是。如今,大学生在学校过的都是小康生活,出校吃一顿饭少说人均50元,过个周末出去玩一天就要上百,再加上谈恋爱花销就更大了,这样没有什么规划的消费很容易一个月就花完一学期的生活费。
曾做过一个网络调查,大多数大学生月生活费在1000-1500,这些人中超过一半表示刚好够或有盈余,这些人都是有能省则省、有计划消费的消费观,但也存在非理智消费观和消费行为。
90后,生在一个很好的时代,没有吃过什么苦,没有饿过肚子,同时还是独生子女的大军。父辈早已安排好了一切,生怕唯一的孩子受苦,但这也使我们的生活被大量物质化。90后刚好赶上了互联网发展的大潮,他们一出生就与互联网交织,加上大量金融产品的普及,导致形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消费观念——用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
如今各种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迅速,可能出于游戏体验,也可能因为攀比心理,出来新机型的第一时间就想拥有,可是一部手机还是新出来的最少也要两三千吧,没有这么多生活费,也不好开口向家里要怎么办,一些人选择兼职赚钱,可大学生兼职挣够一部手机的钱需要很久,那时又有更好的产品。于是用支付宝花呗分期或者京东白条之类的短期借款成了大学生的首选,这些不少还有免息期,一次性还不完还可以分期,或者最低额度还款,加上最近双十一的短期提额,让大学生陷入了一个循环,总感觉自己的钱一直有,可每月的生活费却都用来还款。
如今足不出户,全天候24小时的购物方式,让消费变成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购物方式,这让消费如同精神鸦片腐蚀着大学生的生活。无论在教室、宿舍还是公交车上都可以看到低头族在逛淘宝,他们追求的已经不再是产品的实用性,而是心理上的一种满足。
而如今95后高校大学生的大军该醒悟了,没有富二代的背景,就不要梦想过富二代的生活。努力经营好自己,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常常回头看看自己之前买来吃灰的东西,再捏捏自己嗷嗷待哺的钱包,认真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