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相信,人就算不会在经历中成长,也一定会在体验中认识自我的,并且一定比间接的认识更加深刻。
从小到大我就是体育白痴,考验耐力的运动从来不敢恭维。记得初中一次跑个800米不但最后一名,还是那种被成绩本来就很差的倒数第二名甩了一条长街的倒数第一。丢人暂且不论,满脸通红丑点都不算什么,关键真有一种缺氧到想吐,累到谁也不想理的地步,那种酸爽,终身难忘。从此以后,小女子决定再也不挑战自己的极限。
不成想,多年以后,我偶然发现我并不是一个毫无耐力的人,这让我欣喜若狂,因为我的内心深处是十分渴望耐力这个特质的。
记得一部曾经非常久远的日剧《星星的金币》,剧情已然忘记,只记得女主不会讲话,但她只是跑啊跑,有着超常的耐力。刚好在那个时期,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过最想拥有一项体育特长,我就毫不犹豫的说出了“马拉松”。其实那个时候真的不知道全马究竟有多少公里。后来又看了《阿甘正传》,这种愿望又进一步加强。但同时又自惭形秽,再次灰溜溜的确认了我与长跑之间的漫长距离。
去年夏天,在老公的怂恿下,我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到了华山脚下,兴冲冲的排队买票,准备和兴致高昂的登友开启奇妙而又艰难的夜爬之旅。为了让我轻装上阵,老公一开始就主动承担了一切负重。起先是一段由水泥板铺就而成的大路,夜晚映衬得山溪潺潺格外响亮,她仿佛在为你壮行,为你打气,又仿佛强调这真的是一次艰辛之旅。并非大节,那晚的游人不是很多,三三两两,有说有笑,陆陆续续从我身旁经过,各个都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面孔,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无不满怀信心,每一步都迸发出必胜的坚定信念。不到两公里,我已经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就这样在黑暗中无止尽的走,真有些无趣!老公不时的想办法鼓励,我不时的要求歇息,看到能坐的石头一屁股坐下去,再也起不来了,上气不接下气,来时路上的信誓旦旦瞬间消失殆尽。凌晨12点,到底是什么动机驱使着我做这样一件既不擅长也不友好的苦差事。看着老公兴致盎然的样子,我差点没说出“你一个人去爬吧”,哪怕180元一张的门票,我就想原路返回。越是这样想,越是没有力气。他在一旁又是鼓励安慰,又是打击激将,我的内心一遍又一遍的找寻着坚持的理由。
最开始,这个活动是由我提出来的,路上也是各种愉快激动、必胜心爆棚。遇到困难我又第一个退缩,路上的爬友交谈甚欢,鼓励连连,看到我累得半死的熊样又都停止交谈,每一个眼神都是鄙视。甚至陌生人也一句“加油”!我暗暗决定,加油吧!我要瞧瞧自己的极限在哪,不甘心耐力的极限就800米,也不甘心就这不到3公里的步行山路。
青春期的马拉松真的就那么遥远吗?
此前的人生不就是这样还没开始就放弃的吗?
我整理了自己的呼吸,同时决定用自己的节奏去行走,而不是跟随大家的步伐。再累也不再说出口,再想放弃也要坚持。我尽量不讲话,只是前行,抬起脚步,就像我根本不累一样。一会儿功夫,就过了5公里处。我仍然试着和自己的身体成为好朋友,每迈出一步,无不感受自己呼吸的频率,真诚地关注着脉动的力量,抬脚的高低,落脚的重力。
呼吸渐渐开始变得平稳,心脏也开始不像之前那样重重地击打着前胸。身体的各个部分仿佛比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协调,呼吸、摆臂、抬腿、落脚顺应着所有肌肉动作,我怎么突然就没有那么累了,真心体验了一把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卯足了劲儿,随时待命,听从大脑的调遣,做出最恰当的反应,我开始有点愉快,就这样让我一直爬吧,心无旁骛。
山上的每一处休息区,都成了我的里程碑。随着食物价格的越来越高,我也就知道了我走得越来越远。内心还是充满了小小的喜悦。越往上,路就越窄越陡,几乎只能容纳一个人。每到这样的路上,便要堵上一会,人们就会用各种姿势休息,有的勾肩搭背抱成一团,有的三五成群坐在地上昏昏欲睡。凌晨4点已经能远远望见北峰的灯塔,人们的兴致似乎比之前高涨了许多,同时身体的疲惫也越来越重。有人已经拆开帐篷安营扎寨,有的干脆斜倚在石壁上一动不动了。可是我反而越来越清醒,没有丝毫的困意,内心依然是之前的平静,多了更多的坚定。我想离我的东峰日出已经不远了。
仍然保持属于我的节奏、呼吸、肌肉的联动状态,跟着大部队,一路向山顶前行着,内心的激动再也抑制不住了。我,一个耐力小白,居然也能夜爬登顶。山顶等待日出的人早已挤满了最佳观测台,有的欢呼,有的述说旅程,更多的已经就地而坐背靠着背睡了。我好像也瞬间放松了下来,疲倦突然就侵占了我的所有神经,双腿打软,再也起不来了。我也顺势而坐,其实华山之旅也就到此结束了。
几经欢呼与失落,我们最终没有欣赏到美丽的东峰日出,也没有领略到图片上那般华山的奇俊俏险,但不虚此行。
和挑战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相比,那又都算得了什么?
之后,我萌生了长跑的小小愿望。虽然因为懒到隔了好久之后才付出了行动。为了增加美好,我选择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在塑胶跑道上开始人生中的第一个五公里。第一圈快结束是我已经产生了不良反应,就像儿时那次800一样,真心想放弃,但又不想违背最初的愿望,咬咬牙。坚持一下。慢就慢。别追求速度。累就累着跑。喘就喘着跑。第二圈、第三圈就这样连跑带走地完成了。我仍然拖着无力的双腿迈着沉重的步子。身体渐渐明朗了起来,真有一种云开雾散的感觉。我又向那次爬山一样,开始顺畅地感受自己面部的体温,感受心跳的频率,感受柔软的跑鞋踏在塑胶地面上的声音。和着耳中超燃歌曲的旋律,我也轻快了起来,真的就完成了12.5圈。
睡了一夜第二天浑身酸痛,尤其下楼时那种腿不从心的难受感觉相信大家都曾感受过。又隔了几天,我断断续续跑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五公里。奇特的是,一次比一次轻松,自信地认为如果没有速度和时限的要求,我能想永动机一样跑啊跑。
再后来,去爬山时真得就没有那么累了。
直到现在,我都还没有开始第一个10公里,不过我相信一定能行。
未来的某天,青春期的马拉松一定会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