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班级第32名,距上次班级第4名下滑了28名。从当天早上开始朋友圈的各路好友就开始晒各自家宝贝的奖状不是班级第一就是年级第一。我开玩笑跟孩儿爸说,什么时候我也能这么晒晒孩子成绩呢!
看女儿的班级成绩表,第一名依然是那位女同学。我想象着下学期末女儿能取代她第一名的位置,到时我就能发条朋友圈动态“逆袭成功”再配张女儿排名第一的成绩排名表照片。完美!
说做就做,和孩子一起制定了寒假学习计划,其中一项是每天读15分钟英语。晚上我泡脚的时候让女儿坐旁边读英语,听着女儿的中式发音,我突然想起之前不止一次看到过的网络英语培训班。打开电脑上官网浏览,填写了手机号马上就接到网站打来的电话,说要赠送一节外教体验课。我深知这是昂贵的免费课的套路,但是我心底对女儿的“深切期望”使我明知是套路还是要走下去。
第二天课程开课前一小时我就将笔记本反复调试,生怕视频讲课时发生故障。像我这么懒惰的人真是奇迹,果然在喜欢的事情面前晚期懒癌也会变勤奋。
和外教25分钟的学习结束后女儿很兴奋的表示想要继续接下来的课程。官网的跟踪电话推荐了适合女儿学习的课程,想到女儿可以和外国人用英语交流而不会像我一样学了十几年英语却不会运用,便狠心花了几千元给女儿买了课程。
我微信订阅号里有几个关于教育的公众号,其中有一个公众号发表了很多有关孩子留学、孩子长大留学小时候父母应如何教育之类的文章,一时看的我热血沸腾,好像已经能看到长大后的女儿一口流利英文到国外的常春藤学校读书了。
然后呢?能到国外名校留学就能保证女儿的一生无忧了吗?就是人生赢家了吗?就比在国内上学的同学快乐了吗?
我突然想到以前看过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因为不适应国外的生活而自杀的新闻,便随手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不搜不知道一艘吓一跳,中国留学生自杀的案例不是个例,只要在网上输入“中国留学生自杀”就能搜索出1050000条新闻。
这些中国留学生在智力、勤奋上肯定都是出类拔萃,他们的父母肯定也为他们付出了很多财力、精力。为什么我们为了孩子的人生,什么都给他们最好的,为了他们什么都肯牺牲,为什么他们并没有拥有“成功的人生”“从此幸福的生活下去”反而成为悲剧呢?我小时候妈妈也经常告诉我“你要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大学,不然你连工作都找不到”我也一直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考试分数一下滑我就焦虑不已,仿佛已经看到女儿即将悲惨的一生。
我上小学时喜欢看一部港剧《笑看人生》,郑少秋、郑伊健、陈松伶、郭蔼明主演。我虽然当时年纪小什么都看不懂但就是爱看,里面很多细节我都还记得。其中郭蔼明饰演的角色比现在的“白富美”还多了高智商。不但长得美 “爸爸”郑少秋是集团董事长外还拥有高智商、高学历。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她的妈妈遭遇意外突然去世了。她的整个人生也塌了,因为她从小妈妈就对她精心培养,读名校、学钢琴等各种特长,她是妈妈的乖乖女,对妈妈给她设计的一切都欣然接受,也做得很好。当妈妈一旦离去,她的生活完全没有了方向,仿佛她的灵魂也跟着妈妈去了。
她的暗恋对象郑伊健担心她的近况去看她,发现她表情麻木如行尸走肉般过着妈妈生前给她安排的生活。“我要去参加妈妈给我报的烹饪班”,“我要打电话给妈妈”,“我要回家了,晚了妈妈会不高兴”。妈妈死了,没有人告诉她要怎么安排生活,她就活在妈妈没有死的臆想中。
再说一个故事,我的一个邻居在市里上了一个普通的中专,专业是计算机。他长得不帅,但个子又高又壮喜欢打篮球、性格开朗、爱交朋友、做事很有主见,在班里担任班长。没毕业的时候就在市里的电脑城做兼职,毕业后自己找了和电脑有关的工作留在了市里。三、四年后结婚了,妻子是他的同班同学,俩人上学时就开始谈恋爱。当时学校放假他在市里打工女孩儿还会自己到他家帮他妈妈做家务,深得他妈妈喜欢。他妈妈经常跟我妈夸自己儿媳妇如何如何懂事、儿子上学到找工作再到找对象都不用家里操心,自己就解决了,让家长很省心。
看来完美人生的标配并不是标准、流利的英文口语或者高学历、高智商,而是健全、成熟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强大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后才是一些技能。我们做家长的不能一味盲目的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否则真是舍本逐末买珠还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