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曾说,在群体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独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被记住的只是那些在群体中保持独立的人。
这也就说明了,在我们做某些决定的时候,思维会受到周围环境、大脑认知、情绪波动、行为偏好等一系列因素所决定的。幸运的是,这种思维错误有时候我们是可以预测的。
今天分享给大家的这本书叫做《清醒思考的艺术》,书中整理了52日常生活中常犯的思维错误,让你看清思考盲点,以便作出正确抉择。
作者罗尔夫.多贝里是益徳书摘的创始人之一,撰写了超级畅销书《清醒思考的艺术》和《明智行动的艺术》,而且《清醒思考的艺术》曾在德国率先超越《乔布斯传》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那接下来我们从创业投资、职场决策、亲子教育三个领域来分析我们经常犯的思维错误,以及如何避免。
1、如果你准备要创业或者投资,请不要用你的激情和梦想来左右你的决定,试试概率思维会更清醒
之前同事想辞职,与朋友一起创办公司,理由是朋友把项目说的天花乱坠,他觉得机会来了。正巧,这段时间他看了好多本关于如何成功创办公司的书籍,以及诸多成功人士自传,他觉得他也应该去试一下。我依然能清晰记得他辞职时意气风发的样子:“我上学的时候就希望我会是一个集团总裁”。
结果,一年后我在招聘会上遇见了他。
01幸存偏误:由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我们就会系统地高度成功的希望。我们忘了失败者是不会写自传的,即便写了也不会被我们看到,一家公司熬过5年幸存下来的概率是20%。
02过度自信效应:系统性的高估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以为自己就是那个获得成功的少数,自己以后会是那个集团总裁。那么,你周围到底有多少同学是集团总裁呢?概率恐怕低于1%。
03基本概率:比如说一个带着眼睛且爱听莫扎特音乐的男子,你觉得他是个卡车司机的概率大还是个文学教授的概率大?答案是司机,因为卡车司机的人数比文学教授的人数多得多,这就是一个基本概率,而精确的描述往往会误导我们偏离统计真相。同样,他朋友过于精确的描述误导了是否能成功的真相。
所以,在准备要创业或者投资的时候,我们需要先冷静下来,尽可能多的去了解曾经大有希望却失败的项目,多去了解那些失败者。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多从数学角度出发,筹划事情尽量从悲观的角度出发,并做最坏的打算,这样才能更现实的判断形式,以便及时应对。
2、团队决策时一团和气好吗?如果你是领导,那要注意了,危险随时都会到来
决策对于公司来说,决定着公司发展的方向,决策的对误掌握着公司的命门。
团队在讨论时,领导会问:“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提一下”,下面却鸦雀无声。这时资历深的同事为了打破尴尬会说没有异议,紧接着,大家都开始点头,一片和谐。这时候即便有人觉得是错误的,也不会坦率的指出来,反而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为什么?
01社会性懈怠:意思是说由于个体隐藏在团队当中,所有的风险和责任都不是一个人来承担。不管这个决策最终结果怎么样,都是与团队有关,而不是个人,因为当英雄固然好,但更怕成为千古罪人。
02团队迷思:从众心理的特殊情况,大家躲在团队决议背后人云亦云,由于大家意见出奇的一致,会觉得自己的意见就是团队的共识,从而作出错误决定。
03权威偏误:基本存在于所有公司,特别是当大家知道这项决策是由某位领导或资深同事支持的,那就更不会有反对意见了。领导怎么会出什么错误呢?这简直是不可能事件。
职场中出现的这些思维错误,其实大都是因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我们如何避免呢?集体讨论环境有时会左右我们的判断,不妨可以试试一对一讨论模式或者匿名讨论。或者,在会议上指定反对人,这个人可以固定也可以轮流,职责就是跟会上所有决策唱反调,指出他认为决策不可行的理由。
当然,企业还可以树立挑战权威文化,正如硅谷的“推门”文化,不管你的理由是什么,只要觉得可行你可以推开任何一扇领导的门。对权威批判性越强,人就会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3、或许你看了很多关于亲子教育的书籍,但在面对结果的时候,最终都会回归无可奈何,这又是为什么呢?
曾经有位家长跟我说,有次去朋友家做客发现朋友家里藏书特别多,不管是书房还是儿童房,大书架上满满全是书。难怪她家孩子学习这么好,于是这个妈妈也买了很多书放在家里,果真孩子考试分数比以前高了很多。但没过多久,就又回落回去。这位妈妈只好给孩子报了很多班,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心安理得,也盼着有一天孩子成绩能变好。
这位家长就出现了三个思维错误。
01因果关系:家长觉得别人家孩子学习好是因为她家书多,于是也买了很多书,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学习好所以爱看书,书才会多;
02回归均值:那为什么买书回来以后,孩子成绩真的提高了呢?这位妈妈就忽略了均值理论,就是说极端成绩和不太极端成绩是来回交替的,上下浮动的,但这都会有一个均值,偶尔一次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
03控制错觉:这位妈妈给孩子报了很多很多班,为什么就觉得心安理得了呢?显然她觉得控制住了孩子学习的法门,但遗憾的是孩子学习的法门并不是去报很多课,或者说通过报课来控制的。
所以,这位家长如果明白这些思维误区是完全可以用另外的方法的,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比买书更重要,更不要以孩子的一次成绩来判断孩子这段时间的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在我看来,提高孩子成绩的方法,与其盲目报很多不知所谓的课,不如找到孩子学习的根本原因,比如学习兴趣、专注力等,将注意力集中在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上,并且坚持的做下去。
叔本华说-----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不想庸俗,注定要用清醒的思维去思考,今天我用《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中几个思维讲解了,如何避免我们身边的思维陷阱。这本书简约易懂,每一章讲解一种思维误区,并配有生动的插图,或许这本书不会给你带来好运,但是至少能保证你不会面对太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