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有个直观的感受:时间越来越少,信息越来越多;知道的越来越多,能说的有理有据的越来越少。这些都直接或者间接的由网络全球化及信息普及化造成。在各种矛盾中,利用碎片时间整理碎片信息,被不少人看成人生逆袭的重要途径。事实上,新文化的代表人物胡适那个年代也有碎片化问题存在,胡适先生也就如何整理碎片化信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一、胡适眼中的碎片化信息
胡适先生曾今这样写道:
我们平时吸收进来的思想,无论是听来的或者是看来的,不过在脑子里有一点好的或 坏的模糊而又零碎的东西罢了。倘若费一番功夫,把他芟(shan)除的芟除,整理的整理,综合起来做成札记,然后那经过整理和综合的思想,就永久留在脑中,于是这思想,就属于自己了。
这段话里,胡适先生点明了几点:
1、吸收思想的途径:看来或者听来。这和我们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一致。
2、吸收的思想形态:零碎、模糊的东西,好的或者坏的。我们现在对碎片化知识的处理大抵如此,零碎化接受的东西很容易模糊,常常造成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形。
3、处理碎片化思想的办法:芟除、整理、综合。芟读音同“删”,意思是把杂草拔干净。胡适先生认为对接受的零碎、模糊的信息,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如同清理杂草般,将无用的信息进行芟除,继而对留存的信息进行整理,再进行综合。
可以看出,胡适对日常的碎片化信息认知和我们今天认知大致相同,同时,他也提出了如何让这些碎片化信息真正变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芟除、整理、综合是个策略性办法。与此同时,他也着重强调札记在碎片化信息整理中的作用。
二、如何利用札记整理碎片化信息
在胡适文集中,很容易看出他是个很会做札记的人。这种扎实的札记功夫在老一辈学人身上体现突出,钱钟书、陈寅恪、朱光潜等等,无论是记性好的还是记性坏的,都做过大量手札。胡适提出手札的四中记录办法:
札记四种: 一、抄录备忘。 二、提要。三、记录心得。 四、参考诸书而融汇贯通之,作有系统之文章。
从逻辑上来看,这四种札记记录办法有个内在的层次性:
第一是抄录备忘。我们现在动不动就说备忘录,但是这个“备忘”不是“备忘录”中的备忘,和抄录一样,是个动词。这是做好札记的第一步。在碎片化学习中,就是对你接触到的信息,把觉得有用的东西抄录出来,记录下来。
第二是提要。要在“抄录备忘”的基础上进行提要。提要并不单单指的是提炼出纲要性的东西,胡适先生所说的“提要”指的是提炼出重要的信息,这是对信息整合的第一步。也就是他所说的“芟除”。
第三是记录心得。须知,所见有感的并不全是“心得”。“心得”的形成前提是“提要”的功夫。只有对你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系统化芟除、整理后,形成的心得才有记录价值,这是在对现有信息进行整合后,形成的信息系统上的心里体会,这样的“心得”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层次性。
第四是参考诸书而融汇贯通之,作有系统之文章。仅仅有“备忘、提要、心得”还不够,因为或许你的心得别人也有,对这类文章看看就行,如果意见相同,便没有必要再浪费精力苦苦思索。因此,胡适先生最后提出,要参考诸书融汇贯通。这个很重要,在信息整理过程中,有了前三步的积累,我们往往感觉良好,但这种良好的感觉容易让我们陷入夜郎自大的境地。因此,多看看其他的同类或者同范围的信息,进而找出这些信息的异同,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就不同的地方做系统性阐述。这是你独立思想形成的起点。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无论知识层面还是方法论层面,胡适先生在信息的碎片化整理方面都做了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潜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