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报了钢琴班,一周一次每次150元,学了半年了,现在已经可以弹简单的曲子了……”
“我儿子刚报的奥数班,回来说听不懂,不知道要不要继续学……”
是不是注意到周围很多朋友给孩子报很多辅导班,有的孩子双休日都要学5、6门课,如果是成人也只能囫囵吞枣了,何况孩子。那么,真的是孩子们自已主动要去学的吗?大部分父母们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吧。
我们的出发点大同小异。因为我们希望孩子能多学几门技能,以求个人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以后面对各种挑战,都能手到擒来。
我们可能真不一定想让孩子们优秀到成名成家,出类拔萃,有时,只是担心自已的孩子上学后与别的孩子能不能保持基本相同的水平。所以,我们想万事具备,不管是否事倍功半。
看到小小的孩子背着不比自已小的背包奔波在各个教室之间,难免扪心自问,是不是我们给他们的负担太重了?我们不能把自已未曾实现的梦想,转移给他们。我们不能通过各种培训,在他们的童年记忆中,塞满密密麻麻的乐谱,以及训练的痛苦经历;塞满各种奇奇怪怪的数学题,以及由此让他们产生的对自已是否是个笨蛋的无数次怀疑……
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心智懵懂的童年记忆是最先在你的浩瀚的脑海中留下痕迹的,及至你逐浙经历一些事,便会慢慢渗透入你的一言一行中,刻在你逐渐完善的人格中,无法抹去,直到你经历无数风雨,垂垂老矣,童年最好的玩伴的长相还记忆犹新,谈起和伙伴们渡过的那些快乐时光、犯过的那些糗事还恍若昨日,你反刍你的一生时,基调永远是温暖的。
我们当然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有这样值得回忆的童年,希望这些美好时光成为他们的成长动力,那种温暖的力量,使他们在未来的旅途上即使碰到挫折,也能坦然拍去身上的尘土,继续轻装前行。
可是在竟争如此惨烈的社会中,我们如何让孩子在学和玩之间进行权衡?那么,
如果,我们等孩子再长大一点,逻辑思维能力发育的更完善,再和他说奥数的问题,如果他感兴趣,我们再给他书,教他方法,更容易掌握。
如果,我们等孩子再长大一点,对外界的感知能力更丰富一点,我们再和他说绘画的美好,如果他感兴趣,我们再给他笔,给他书,他会更乐于接受。
如果,我们等孩子再长大一点,真正知道自己喜欢的音乐是什么,我们再给他乐器,给他书,帮他请专业老师,他会更欣喜地接受。
如果……
我们知道,现在要尽量给孩子减少点负担,给他们尽量多一点时间嬉戏、玩耍,我们需要孩子们有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心智发展,因为我们知道一旦错过了就无法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