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遇到一位许久不见的朋友,闲聊了几句,她说,整天忙工作,亏欠孩子太多了。
虽然表情平淡,但同样作为母亲,我理解她的无奈与心酸,对于我们来说,错过孩子的每个成长瞬间,都是无法弥补的。
我在本地工作,最忙的时候,孩子也有三天时间没见到我。
每天一早起来亲吻过熟睡的他们就出门,晚上回去他们又早已进入梦乡。
第三天的晚上,五岁的小爱给我打电话,一开口就很生气的语气:“妈妈,你在公司吗?”
“我在呀,怎么了?宝贝。”
“你在公司就马上回来,我都已经三天没见到你了,妈妈,三天啊!”说完她就在电话里哭了起来。
我挂了电话后直接关电脑回家了,是啊,三天了,像话吗?这哪是我的作风啊!
虽然这样的任性导致第二天五点起来做图,哪有如何,我有了陪伴孩子的时间,这比任何付出都值得。
02
《妈妈咪呀》里有位很有个性的妈妈。
在孩子四岁时,她突然做了一个决定,她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于是,她一个人离开了老公和孩子去周游了两年。在这期间,她学习了英语,考了潜水执照,兼做代购赚了旅费。
她的球游世界的经历让在场很多人羡慕,但是在她回国后,她发现自己不再适合婚姻,毅然选择了离婚,开始了人人艳羡的旅行。
当在谈到和孩子的陪伴时,她说,我的孩子也许缺了一个保姆式的妈妈在身边,但是她多了一个精神领袖,她非常非常佩服我。
看到这我很想问问她,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保姆式的概念,有的只是妈妈的爱和伟大,你所谓的精神领袖,网上电视上很多,为什么她要认你为偶像为领袖?
我想,身为母亲,大部分人都不会认同她的作为吧。
果然,黄舒俊老师问她,那你觉得女儿有你这样的妈妈和有一个网友有什么区别?”
她的神色有点黯淡,她说,她和女儿之间更多的是靠网络、微信去交流,她把女儿当成一个成年人去看待,她们之间是朋友的相处方式。
这只是她的一面之词,不否认,对于女儿来说,真正需要的,是一个陪伴自己的妈妈。
看完节目,我亲了亲我的宝贝女儿,觉得此刻自己无比幸福。
其实这位妈妈的经历我也很羡慕,并且,也曾经是我的梦想,可是在我选择了婚姻和孩子之后,毅然放弃了,除了责任,更多的是不舍,不舍得与老公和孩子分开,不舍得缺席孩子的每个成长过程。
不管这位妈妈在她的个人领域里取得怎样的成绩,对于女儿来说,错过的陪伴,是这些成绩无法替代的,有的只是她成长过程中的缺席。
03
很多鸡汤说,我们在母亲这个角色的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我们自己。
我认为这只是让我们做了母亲之后,不应为了家庭和孩子失去自我,我们更努力做好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更好的教育、陪伴孩子,而并非放弃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去追求一种虚荣、漂浮的别人眼中的理想状态。
在日本不少家庭中,母亲往往会负责修剪孩子的头发等看似琐碎的工作,当然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省钱,而是借此起到意想不到的亲子效果。
想想看,母亲一面为孩子们剪头发,一面和他们谈谈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交往的情形,真是其乐融融啊?
奥巴马在自传《我父亲的梦想》中写道:“每个男人一生都在努力实现父亲的梦想或弥补父亲的错误。”
奥巴马与妻子米歇尔育有两个女儿,现年12岁的马莉娅和9岁的萨莎。
奥巴马坦承,自己开启政治生涯后经常不在家,陪伴教育马莉娅和萨莎的重担更多地落在妻子米歇尔肩头,但他会竭尽全力,抽时间与家人相聚。
身为“第一家庭”中的父母,奥巴马和妻子不忘培养女儿的责任感和平常心。
这样忙碌的领袖都在努力抽出时间陪孩子,而你怎么舍得在本来有富足的时间里而选择不陪伴呢?
就算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可以视频语音,但我也仍喜欢真实的陪伴,可以触摸的陪伴。
比如参加幼儿园的开放日,比如和她一起做手工,比如陪她看电影等等,这些经历,我都愿意亲身参与进来,而并非从屏幕里看到。
04
在这个忙乱的社会,有些父母没有安排好时间或没有认识到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往往把与孩子亲近的时间给挤掉了。
他们认为给孩子买玩具,买品牌衣服,报昂贵的培训班,就是爱孩子;认为该给孩子的都给了,已经满足了孩子的一切需要,只不过没有时间和孩子接触而已。
这种情况如果是偶然的,那也无可非议,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父亲只顾忙于自己的事,不顾孩子和父母亲密接触的需要,长此以往,必定会从感情上疏远了孩子。
父母只注意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孩子的感情需要,这种爱是片面的、缺乏感情的。
因为,孩子除了满足自己的感情需要外,还需要从和父母的接触中获得安全感。
相反,如果孩子不能通过从亲子情感交流中满足情感的需要,那么对他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将产生消极的影响。
多与孩子在一起,能给孩子提供向父母学习的机会,还会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路程中,陪伴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更自信,更积极的人。
事业和自己的终极梦想,固然重要,但既然我们身为父母,就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孰轻孰重,自己掂量。
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其实少之又少,合理的安排好时间,尽量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