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意义是越看越少了,以5点略说之。
第一:
事物的变化无圆满,在无止而无限的变化中,“取”一个片段,即一个名相。是故法非法,名“法”非法,相非相,名“相”非相,名非名,名“名”非名。
“不取”,能照见事物变迁的全部可能性,即见“如来”;能照见事物变迁的全部可能性,但“不取”,是名如来。如将到来,亦无所来。
第二:
世人不住名相,心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取也不满”,就具备了了不起的大慧,能够产生了不起的大德,这样的大慧比“尽力施予”的智慧还要大,这样的大德比“尽力施予”的福德功德还要多,“尽力施予”有所施予,亦有所不施予。有所不住相,亦有所住相;有所不烦恼,亦有所烦恼;有所不执着,亦有所执着。
第三:
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都能见如来,都能“不取”,都能心无所住,都能明白诸相非相,都能扫除理事二障;
人若听闻一番道理,便有一番善和美的感受;人若思索一番道理,便有一番善和美的感受;人若品悟一番道理,便有一番善和美的感受;人若修行一番道理,便有一番善和美的感受;人若传授一番道理,便有一番善和美的感受。
此人必有成就。
第四:
于世有功,于人有功,可谓有德。于家有福,于已有福,可谓有德。
是故布施供养是德;以善知识导人向善是德;受持善知识、为人解说都是德;于国于家于人有利皆是德。
种种德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利不如授人以法。
功德、福德都不是实有,不可恃用,不可依仗,也不必贪著;
福德广,功德多,并非,福德、功德真广、真多。
是“人有德”,是人有功于人、有功于世、有福于家,有福于己,是人“布施”、“信解受持”、“传法”、“诵经”、行等等善。
无功德、无福德,是故说功德多、福德多。
金刚经言:金刚经功德不可思议。
受诵此经的人,他过去造作的因就会结果,他的罪业就消止了。凭这个因缘,他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五:
实无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信解受持金刚经,积累因缘,从中悟证。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当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无法断灭因果因缘。
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并非认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有福德功德,有可以依仗、恃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并无实用、并无圆满,不应贪著,亦非以贪著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