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
结识这本书,是在一个下雨天。我被老婆拖着带宝宝去西湖文化广场科技馆熏陶一下。可不巧,科技馆遭遇了多年难得一遇的着火。为了避雨,我们就躲进了附近的星巴克。老婆被宝宝托着到处去玩,而我则点了杯抹茶拿铁,默默的掏出了手机,打开微信读书,便看到这本被推到首页的书 。作为一个多年电商开发老兵 ,无论是在业务架构还是产品逻辑上,都是敢说略知一二的。而对运营这个角色的确是管中窥豹,所知甚少。当即便毫不犹豫的加入书架 。
是否要读
- 如果你运营,建议一定要读一下。初级的,可以系统的知晓当前运营职业转职方向。中级的,可以扩展自己的技能树,便于以后的职业发展。高级的,看下别人严重的运营是啥样的,也挺好的
- 如果你不是运营。但是,你想知道运营是干啥的?产品运营是干啥?内容运营是干啥的?市场和运营分别是干啥的,他们的区别是啥?这些都能在此书中找到答案
脑图
漫谈
运营是有“光”的,运营做好了,往往既能打动你的用户,反过来又能让你自己得到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哪个岗位不是呢?开发也是有光的
最早的互联网,是属于技术的,只要别人做不到,我们做得出来,就足以在互联网上占有一席之地。之后的时代,属于产品,我们说体验为王。百团大战,美团的胜利,则标志着运营时代的正式到来。
这是深有感触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更新,事情的重心也跟着改变。在开垦过的传统互联网领域,技术已经逐渐失去他的稀缺性。产品逻辑的差异和运营手段的高低,决定着产品的命运。
行业人才端而言,也存在着类似的趋势。在互联网的第一个阶段,是完全不存在所谓“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这样的职位的,当时,现在所有产品和运营们要做的事都被叫作“策划”
所以,所谓的这些岗位的标准,也是最近才形成的,我们不应该被岗位所描述的职能框死,给自己设定所谓的边界。
未来的这个时代将会越发向互联网从业者们提出新的要求——做产品的一定要懂运营,而做运营的也一定要懂产品。
这话说的,好像全世界只有你们产品运营似的。业务开发岂不是更难,不仅得懂开发,还得懂产品,又得懂运营的说。
传统产品价值=功能+体验
互联网产品价值=功能+体验+用户参与价值
web1.0 and web2.0
其实在圈里混久了,你会发现,好团队和烂团队的核心区别,就在于好团队大家互相填坑,而烂团队则是大家互坑。
作为开发,说的我想哭。产品坑完,队友坑,队友坑完,自己坑。不过我一直倡导队内的互助和相互back。
我们说过了,运营工作有两个导向,一是拉新,二是用户维系。
哦,你真的说过好多遍了
一个人的进步和提升往往是受到环境牵引的,你在合适的时候被放到一个合适的环境或事件中去,自然会获得巨大的提升和进步
我就是这么想并且这么做的人,知音,感觉很快就要被你忽悠去卖你的课程了。
客观讲,这4年时间里我的飞速成长,与其说是我自己多么努力和多么牛,那些可以不断驱动和激励着我持续变化和成长的环境无疑更加具有决定性意义。
课程链接发我,我买。
● 当你还不足以立足一个行业或领域,你应该先找到支点让自己可以立足下来。
● 当你已经实现了初步立足,你应该想方设法让自己在某一件事上能够超过80%的人,这样这件事将会成为你将来行走江湖的安身立命之本。
● 当你已经可以稳稳立足于一个领域或一个岗位上,你需要通过主动参与各类项目或是把自己投入到一个更加具有挑战的环境中,让环境来带动你的成长,也让自己可以慢慢看清“运营”的全貌,知晓其各个环节的操作逻辑。
● 当你对所负责的领域已经比较熟悉,开始可以独立对运营指标负责,成为了一个高级运营经理或是运营总监之后,你可能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横向去了解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运营逻辑;二则是纵向往深了走,比如还是在同一个行业或领域内,去负责用户体量更大、业务线更加复杂的产品——这两条路上,我选的是一。
● 如果上面这些你已经都经历过了,则你更加需要提升的,可能已经是一些脱离了一线执行的东西了,比如对于行业和商业的理解,比如你的团队管理能力等,这些东西,一方面可能需要你有相应环境去实践和思考,另一方面也要为自己创造机会去接触更多的高手们,与之交流讨教。
● 再剩下的,则全看机缘和运气。
这话,我感觉我在绩效谈话的时候,跟很多同学说过。因为他们很快就成长到困惑到底是在技术的深度上深挖还是在技术或者业务广度上扩展。而技术深度以外的理由又似乎是一种叛逆和不务正业。
ABZ理论
A计划,是一个当下你觉得值得你去持续投入,并获得部分产出和安全感的计划,好比一份你现在正在投入和从事着,且还算满意的工作。
B计划,则是一个A计划以外,你给自己培育的某些机会。
Z计划是一个用来应对最糟糕状况的备用计划
我也需要去制定自己的ABZ计划,来应对将来更复杂更艰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