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下午,我打开久违的偶像剧追了一集后,一个声音告诉自己:这样寄托于虚拟剧情的耗费精力的事情,再也不想做了,再也不想做了,再也不想做了!
“如果超人类一读关于低等智人偷盗故事的小说就觉得无聊,而一般人看到超人类的爱情肥皂剧却又完全无法理解,该怎么办?”这是《未来简史》中的一句话。
在所有的注意力商人都在绞尽脑汁思考如何阉割我们宝贵注意力的时代,有多少这样的“自以为放松的沉迷时刻”被豪爽地捐给了投资商、广告商。看这样剧的人是怎么样的一群人?是不是真的有从来不看剧的一群人存在?不看剧他们平时看什么?读什么?他们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我能理解多少?
且不说《未来简史》中提到的“神人”,仅就“智人”这一层次上,我们早就被分成了“三六五等”,各自为营。我对除我以外人的想法一切靠揣摩;我永远无法完全走入其他人的世界,感知他们的感知;我永远只能依据他人的表达成果,附上属于我的行动,因此,永远不可能复制他人的成功......我的意思是说,每个人的生活都好像是平行世界,看似若干个世界每天可能有着无数形式的交集,但终归自己过自己的;看似每个世界的组成结构相似,但其中的差别,甚至大范围上的等级差距,远超过每个小世界的认知程度。
那么,基于这样的认知----人和人就像是处于不同等级的平行世界,可以等级跃迁,却永远无法接轨。当我看到《未来简史》中有关于神人的论述部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就是恐怖小说啊!
你能想象这样一个世界吗?
未来的某天,我的手上带着实时监控身体状况的仪器,按照它的指示去一家拥有人工智能服务的医疗机构,有智能人给我做检查,按照监控仪的结果吃下某种可靶向治疗的药物;然后发现过去大多数的司机、药师、工人的工作全都不复存在了;我认识的大多数人由于无需再为生存担忧,也不具备做“高级神人”的能力,因而“自以为快活地”享受着虚拟现实的各种体验......
只是这几个最简单最具可能性的场景,想想都让我毛骨悚然:未来的我可能因为不懂新技术、不具备高级的认知、跟不上这个时代主流的技术发展速度,只能等着别人的成果无限度地影响自己,控制自己,尤其可怕的是,我对这一切没有任何“察觉到异样”的情绪,或者,察觉到了,也只能任由其对我左右......
万维钢的评论里说:到了这种神人和智人完全体验不对等的时刻,我们会被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当我们的意识选择完全可以被提前预测甚至被提前更改,当我们连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都能被算法替代,当我们不需要再像祖先一样为“饥荒、瘟疫、战争”而困扰,开始转向对“永生、幸福、成神”的渴求时,我们该怎么办?
我不禁设想:真到那时,属于我的角色会是什么?当有人开始有资本为自己的“优越认知”做出更进一步的人工智能式升级时,我又会处于哪一阶层?我是否有能力让自己争取到升级的机会?还是让自己永远沉寂在“数据”的洪流中任他人摆布?
因此,认知升级,能力升级,维度跃迁,对我来说,刻不容缓。再懒惰一点,再懈怠一点,落下的不仅仅是几个世界的距离。
书中设想的场景若真的在未来实现,对我而言,是恐怖之一,原因很简单:我无法设想出那样的场景下我的角色属性。
书中理论来源,皆有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撑,其所有的假设,都源于目前科学技术的新进展。而作为医学生,作为自认为还时常关注科技动态的我,不禁对书里提到的“人工智能”研究结果及其可能性感到恐惧----总是以为这些距离遥远,总以为实现起来困难重重,总以为像论坛里大家说的那样“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取代职业”前景虽好,路还很远----现在才发现,一切的“道阻且长”除了确实要面临的客观原因外,一部分的因素在于自己的无知,在于自己根本不清楚究竟有哪些力量在做助力,根本不清楚它们将如何影响自己,如何在自己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像互联网“已经实现连接所有人的功能”一样,在哪一天将自己以何种形式卷入。
这种不明所以被控制的感觉,这种无知者无畏的态度,让我恐惧。
最后一种恐惧,就是书中提到的关于“虚构意义”的观点。
就像万维钢老师总结出的:意义,一切意义都是幻想出来的。“国家,公司,价值观...”支撑我们活着的一切意义就像是虚构的大网,一旦这张网被新的技术、新的意义打破了,那么我们继续生活依存的意义又将在哪里?
这种切身的对“意义探寻”的紧迫感,让我恐惧。
对此,我暂且给不出更好的答案,就让万维钢老师的三个建议结束这篇的“未来设想”吧:
1.我会继续维护各种我认为有价值的想象的共同体;
2.我会继续增加我的体验,提高我的敏感度;
3.我会继续追问我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