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一家人做了一回赴日本的观光客,匆匆六日,走马观花地到了日本本洲岛的4、5个城市,其实,短短几天的观光旅游是无法对日本这个国家有什么深入了解的,尽管如此,在浮光掠影的背后依然有着不少的感触,而这些感触的来源我把它归纳为:日本的“无”和“有”。
先说说日本的“无”吧!在日本的每一天都要乘大巴在路上,坐了几天车,突然发现一个事实:没有听到过汽车喇叭的鸣笛声。无论在高速公路还是在乡间小道,或是在城市街道,不光是我们自己的旅游车从来没有鸣过笛,也没有听到任何一辆车辆按过喇叭。无意间发现这一点的时候让我们都有点惊讶,后来有意留心了一下,接下来的几天也是同样,没有听到一次汽车鸣笛声,即便是去东京的那天,高速公路堵车,所有的车辆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基本上是咱们国内跟车距离的两倍----不紧不慢地在各自的车道上走走停停,没有车临时变道,也没有车按喇叭,很安静,很习以为常的样子。后来,我家先生说:怪不得觉得在国内总觉得日本车的喇叭声音小,不好听,原来他们的车喇叭基本上是不用的。
第二个“无”,也是让我比较佩服的:无卫生死角。日本的干净其实是早有耳闻的,实地所见,确实名不虚传。这种干净,不仅仅是从表面上看上去的清洁整齐,而是在每一个细微之处能够看到的。日本的街道上没有垃圾箱,也看不到环卫工人,但街道非常干净,两边的绿化带也很整洁,似乎没有刻意修剪,却不杂乱;住的酒店房间很小,也是十分干净整洁,从酒店窗户往外面望,能看到周围建筑的屋顶,每一处屋顶也是非常干净,没有堆放的杂物,也没有积尘。我有些不甘心,总觉得再怎么干净,总是会发现一两处卫生死角吧。于是有时特意走到偏僻小巷子里转转,或是留意观察一下沟沟坎坎的角落,所看之处,无一例外,非常干净。后来猜想城市可以做到这样也不算稀奇,乡村总归是不如城市的吧,没想到到了日本的乡村,发现依然如此。有一天我们住在富士山附近山梨县的一家温泉酒店,傍晚时分我们一家在酒店周围散步,酒店前面是一条公路,紧挨着公路是一条叫做“笛吹川”的小河,远处有连绵的群山,丛林,河的对面是大片的葡萄园、桃园,以及一些民宅,非常恬静的田园风光,我们决定过河去对岸看看。走到河上的笛吹桥,抬头看到远处天空有特别美的晚霞,便在桥上驻足拍照,拍照时我将手臂依在桥的金属栏杆上,顺手摸了一下栏杆,心想这乡野的一座桥,栏杆上多少会有一点灰尘吧,可是,没有!大为诧异:难道这样一座乡间的小桥会有人每天擦拭吗?我们还观察到在路上跑的车,尤其是大型车辆,比如像我们这样的旅游大巴、货车、卡车或是消防车等特殊车辆,每辆车的车身都很干净,特别是四个车轮的轮圈,都是锃亮锃亮,一尘不染,这一点也让是我们比较惊讶。
我觉得日本的干净,一方面得益于他们的空气质量确实比较好,少有尘土,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接近七成,我们所到之处除了城市、农田,基本上都是大片大片郁郁葱葱的森林,绝少有裸露的土地,当然富士山顶除外,那是因为是富士山是火山的缘故没有植被;另一方面大概得益于公共事务的管理到位以及民众长期养成的好习惯吧。前面说过日本的街道上没有垃圾箱,垃圾箱通常在高速公路的休息站、机场、大卖场等处可以见到。日本的垃圾分类是出了名的,我在一处休息站看到门口一排蓝色的分类垃圾箱,共七组,每一组还分为两个口,上面有图示告诉你不同的垃圾应该投到哪个口,分类之细让人佩服,比如纸类,报纸杂志和其它废纸是分开的,塑料瓶和塑料瓶盖也是要分开投的。据我们的导游,一个在日本居住了近十年的东北姑娘说,政府部门会给居民定期发一种月历,上面有不同的颜色标注,说明哪一天可以扔什么类的垃圾,比如规定这个月的哪几天是扔果皮的,如果这几天你没有按要求扔果皮,而是扔了别的垃圾,就会被罚款。日本的卫生间也是经常被游客做为典型来讲的,从卫生间的小细节能够看到公众事务管理的到位。每一处的卫生间都没有异味,卫生间里永远有纸,而且是一筒纸在纸卷上,旁边永远有备用的一到两卷纸;卫生间里贴着详细的指示图,包括如何使用马桶,每一个键的功能;多数卫生间里都配有供婴儿使用的折叠座椅;洗手液瓶永远都不是空的;干手机是U型的,从侧面出风,防止烘干手时滴水到地面……总之,一切你能想到的细节都替你想到了。
再说一个日本没有的事情吧,那就是买东西无需讨价还价,据我们的导游说,日本没有假货,同样的一件商品在全国范围内价格都是一致的,所以无需讨价还价。有没有假货,我们无法断定,但价格统一确实是能够验证的。小到一瓶饮料,大到相机、电器、名牌商品,我们在经过的商店随机观察了一下,同样的商品果然都是一个价格。怪不得日本成了海外游客的购物天堂:无需担心买贵了,或买到假货。
说完了日本的“无”,再说说“有”吧!在日本几天,对日本整体的印象就是社会整体的有秩序以及普通人的有礼貌和有诚信。
因为总在路上,对有秩序这一点感受特别深。行车的秩序自不必说,前面也有提到:车辆速度都不快,跟车距离比较大,很少有车辆随意变道,听不见鸣笛;日本是左行,车及行人都是靠左侧行进,一开始挺不习惯。我们过马路时,遇到左侧车辆拐弯,所有的车都会减速或停下来让行人先走,这个待遇在国内很少能享受到,以至于一开始很是受宠若惊。
日本人的有礼貌也是有目共暏,开旅游大巴的老先生、餐馆的老板娘、酒店的服务生等自然不必说,见面的问候、笑容、鞠躬、再见,一个都不少。在横滨那天的清晨,我们两人往港口方向走,在街头地图看到“横滨公园”,但怎么也不能确定是哪个方向,于是向一个路过的正在晨跑的年轻姑娘问路,她特别耐心地用不太熟练的英语向我们解释方向,反复解释了好几遍确认我们听明白了才离开。
再说说诚信,是从两件亲眼所见的小事体会到的。一件事是,我们住的温泉酒店在一个月前也接待了一个青岛的旅行团,是我们随团导游的一个同事带的团,当时这个导游的同事把一件私人物品落在了酒店,知道我们这个团也会住这个酒店,于是嘱咐我们的随团导游把东西捎回来。果然,酒店一直保留着她同事的物品,核实后交给了我们的随团导游。另一件小事:一次在高速路中间的休息站,休息站里有商店和各式餐饮,我们都下去买些吃,回到车上来的时候,看到一个穿白色工作服,明显是里面店员模样的一位大叔急匆匆地在我们前面上了车,上车后交给车上我们后座的母女几个硬币,又下了车,我们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我们同行的这对母女刚才在下面买东西时多给了钱,这个店员赶着给她们送还回来了。虽然是两件不起眼的小事,却让人感到社会的诚信,而且因为是亲眼所见,所以格外有感触。
日本的“无”和“有”,让我们看到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经济、文明程度、人的素养等等方面。做为中国人,往往对日本有着比较复杂的情感,抛开民族情感因素,我倒觉得正视这些差距,从自身做起去缩小这些差距不失为一种理性的、积极的态度。只是有个问题一直让我很困惑:这样一个看上去特别文明、特别有秩序的国家,人民也是非常谦和、有礼、自律,为什么会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发动那样的一场不义战争,并在战争中犯下那么多令人发指的罪行呢!而且直到今天,日本的政府或代表政府的政客也从未有过正式的道歉和真正的反省,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然这恐怕也不是一个观光客能在匆匆几天的时间里能够了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