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谁动了我的思维 第三节

                  第三节
    生存和繁衍的适应性行为

个体需要摆在第一位

      社会是如此独特的东西。有作为个体的男人和女人, 也有家庭。

          ——玛格丽特·撒切尔(英国前首相)

人类行为是否一切从自我利益最大化出发?

    是的。所有个体都具有同一特征 :利己主义。我们积极地保护自己和家庭,为什么?

    既然自然选择是关于生存和繁衍,个体要么生存,要么 就灭亡 ;要么繁衍,要么就丧失延续后代的机会。个人青睐于那些能够提高他们生存或繁衍机会的行为,这是情有可原的。由于人类原始环境中包括配偶在内的资源十分有限,以及随之而生的激烈竞争所以自然而然产生了利己主义。

    如果我们祖先都是利他主义者——即个人以牺牲自己来达成别人的利益?利他主义者将处于不利地位。他们很容易成为被利用对象,受到攻击或伤害。既然自然选择青睐于那些能够使生存或繁衍成功率最大化的个体,利他主义并不是自然选择的进化产物

    只有那些自私或对双方皆有利的行为才是个体自我本位 的体现,也受自然选择的青睐。虽然一些行为在某些情况下 看来具有利他性,但常常可以用自我利益来解释。社会认同、威望、对社会否定的恐惧、羞耻心、压力疏解、避免内疚、 追求更美满的来世生活或者社会期望等皆是利他行为后面的 原因。

    既然如此,那人类社会和道德品质是如何发展的?正如 查尔斯·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The Descent of Man ) 第四章所说的 :“为什么有时候一种本能欲望能够压制住另 一个?如果一个人压抑不了自我保护的欲望,没有冒险相救 同伴,为何他会感到深深的自责?人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偷 东西吃,为何事后会感到后悔?”在该书的第五章,达尔文 说有一种能“促进社会美德的强大的力量 :来自于其他人的 赞美或批评”。

    对他人认可的热爱和对坏名声的恐惧,就如同对待别人 的赞美或谴责一样,最初完全出于人类本能。而这种本能无 疑也被人类习得,正如其他的社会本能一样,通过自然选 择......由此可见,在遥远的时代,原始人受他人的表扬或谴 责的影响。显然,同一部落的成员对有利于公众利益的行为 表示认可,对于有损公众利益的行为将被唾弃。对他人行 善——正如别人如何对你一样——是道德的基石。所以,在 蛮荒时代,热爱荣誉、害怕他人指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 果一个人能勇于牺牲自己来帮助他人,且这种行动并非受那 些根深蒂固的原始情感的推动,而是出于一种荣誉感,将会 刺激其他人以此为榜样,追逐这种荣誉感。受这种高尚的情 感和其他人崇敬之情的推动,将会加强这种行为。他对该部 落的贡献较之他能以身作则、让子孙后代继承这种高尚品格相比要更大。

      较高的道德标准同样能够惠及一个部落。达尔文继续 写道 :别忘了,拥有较高的道德标准对于个体或者其后代来说, 虽然在同一部落中较其他人没有或仅有很少的优势,但这种 道德标准的提高和乐于奉献的个体的涌现将无疑让一个部落 在同其他部落的竞争中拥有更巨大的优势。

合作常常是为了更好地自我服务

      如果人天生不是利他主义者,那还相互合作吗? 互相帮助具有极大的生存价值。但人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相 互 合 作?

    “ 囚 徒 困 境(Prisoners’Dilemma)” 这 个 游 戏可能将会带给我们启发 :假设你和同伴因为盗窃而双双被 带到警察局,你们将一个接一个地接受审问。目前还没有足 够的证据来为你们定罪,除非你们中有一个人招供。审讯官 给你出了这样一道难题,让你选择跟警察合作或是不合作。

    “如果你们两人都否认罪行,根据已有的证据,你们将 坐牢 1 年。”

    “如果你们都坦白招供,两人将被判刑 3 年。”

    “如果你坦白,但你的同伴否认,你将会被无罪释放, 他将会被判 10 年。”

    “如果你否认,而你的同伴坦白,你将会被判 10 年。”

    这时候你怎么办?你的命运将掌握在你的同伴手里。从 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你们两人最好都否定罪行(1 年服刑期); 但从你自己的角度来看,最好的方法似乎是坦白(得到自由), 但问题是你并不清楚你的同伴将如何抉择。如果他背叛了你, 最好你也背叛他,这样将有 3 年的服刑期,而好于第四个结 果(你否认,而同伴坦白,你将被判刑 10 年)。即使你的同 伴否认,你自己坦白的做法也是值得的,因为你从此将获得 自由。

    如果你们都遵循这种“逻辑”,坦白自己的罪行,你们 将双双被判刑 3 年。从自己最高利益出发的最终结果将肯定 不及双方合作、否认罪行的结果。但这时面对一个两难问题, 你并不知道你是否可以信任你的同伴。只有信任彼此的情况 下,合作才会发挥作用。

    测试还显示,如果让人们不断地玩这个游戏,他们渐渐 领悟到,双方合作才更有利。周而复始的过程就测试着信任 度。信任很关键,但同时异常脆弱,它可能在瞬间瓦解。正 如 19 世纪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所说 :“如果你某次丧 失了其他人对你的信任,你将永远不能重拾他们的尊重。”

    还有一种创造合作机会的方法,就是让同伴们在这场游戏中相互交流。交谈会促进合作。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他们可能为了不辜负他人的好意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毕竟这是有关信任的问题,可以激励个体进行合作。

    在《人类的由来》的第三章,查尔斯·达尔文写道 :在行动之际,人无疑会跟随内心更为强烈的本能冲动 ;尽管偶尔也会做出高尚的行为,但更为常见的是牺牲他人利 益来满足一己之欲。但在这一瞬而过的满足之后,与更为永 久的社交本能相比,惩罚或报应迟早会来。人们就会对自己 产生不满的情绪,从而在未来或多或少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这就是良心。良心能够回顾过去并评判过去的行为,诱发了 对自我的不满足感,如果程度轻微,即为内疚 ;如果严重, 就是自责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交流有时候具有欺骗性。有些人会虚张声势、言过其实。此外,交流也是不完美的——经常会有失误,或者本意被曲解。

    一个有效的长期策略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现 代版。我们初次相识时以合作为原则,接下来就以“对手” 的行为为范本。如果对手合作,我们同样采取合作策略。否则, 就予以反击。然后原谅彼此,再进入下一个合作回合。这也 是对过去合作的奖励和对背叛的惩罚。该过程是假设游戏是不断重复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永远不知道是否存在下一回合,是否会遭遇我们的对手。只要双方不知道何时游戏结束,一般是相互为善的。当然,“囚徒困境” 游戏,只是两个人的对手戏,现实中常常包括许多人之间的互动。

    科学家表示,我们对待一类人会好过其他人——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亲戚。这就是亲缘选择(kin selection)。我们对自己的亲戚做出利他行为,是因为他们跟我们有相同的基因。研究显示,在所有的社会物种中,亲戚之间更乐于相互帮助。个体之间血缘关系越浓,则彼此之间更为和睦。如果你为孩子做出牺牲,虽然会伤害自己,但因孩子身上有你的基因,最终的结果仍然是积极的。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测试亲缘选择的方法,假设你的亲戚和一个好朋友同时溺水,危在旦夕,这时候你只能救出其中一人,你将会如何选择?如果其中一个是你没见过几面的远房表亲,而另外一个是你朝夕相处的朋友。你选择救谁?

    人类祖先还有其他什么行为?

人类先天的恐惧倾向

    我们的恐惧常常大于危险本身。——西尼加(父亲) (Lucius Annaeus Seneca,古罗马哲学家, 公元前 4 年 - 公元 65 年)

    乘客们登上了开往芝加哥的 651 航班。在起飞两个小时 后,飞机乘务员从洗手间里听到了可疑的响声。于是乘客们 开始相互交谈起来,瞬间,恐慌的情绪蔓延开来。

    我们恐惧变幻莫测和危险的事件。我们担心失去健康、 家庭、朋友、安全、金钱、社会地位、权力和工作。此外, 我们还害怕暴力、犯罪、惩罚、拒绝、未知、突发性的不可预测或难以控制的事情。研究显示,目睹一场让人痛苦的事 件会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恐惧感,这种恐惧的程度不亚于当 事人。

    恐惧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人类进化出这种情感能有助于我们预测危险和避免痛苦。正如科学作家拉什·多兹尔 (Rush Dozier)在《恐惧本身》这本书中所说的一样 :“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感,因为生命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如果我们死了,那任何事都与我们无关了。”

    人类逐渐培养出一种强烈的恐惧感。人类祖先的生存环境中充满危险,所以人们恐惧生命受到威胁、找不到配偶、 食人野兽的侵袭等。自我生存是一个强力的激励机制,而犯错的代价将尤为严重。假设两个人都听到丛林后面有奇怪的声响,其中一个人钻到丛林中查看,却被毒蛇咬了一口,死 了。另外一个人目睹到这一切,撒腿就跑,逃过一劫。如果你时常假想丛林后面有危险并及时逃跑,关键时刻可以保存自己的性命。如果预测错误,丛林后面并不存在蛇,付出的代价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相反,如果真有蛇,你没有及时逃 跑,可能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同假警报导致的一场虚惊相 比,忽略危险的代价往往更大。人类祖先通过反复实践领悟 到 :从长期来看,如果保持忧患意识,痛苦是可以避免的。 他们从危险中存活下来,是因为他们学会了如何作出反应。

    如果痛苦和快乐能指引我们为生存和繁衍所从事的行 为,恐惧则是为避免痛苦而产生的生物学上的警告。恐惧提醒我们潜在的损伤,并阻止自我伤害的行为。它帮我们躲避危险和避免未来进一步的伤害。恐惧引导我们改变过去不成功的做法,恐惧造成担忧和焦虑,这是生命遭到威胁时的正 常 反应。它激活了肾上腺和皮质醇等激素,使我们专注于危险,因为人们需要集中精力来排忧解难。

    我们的恐惧感依赖于个人对危险的理解和自身的控制感。越是感觉无助和脆弱,恐惧感则会变得越强烈。假设在某一个夜晚,你一个人在纽约城一条偏僻的小街上溜达。突然,后面传来了脚步声,发生了什么事情?突然间,你意识到最坏的可能——抢劫、人身攻击等。你的自主神经系统开始活动,是战是逃?一系列的反应都在大脑中快 速进行,并激活你的生化反应 :心跳、血压、脉动和血糖迅速升高。这都是人在面对无形或有形压力时的正常反应。在这么偏僻的小街上,之所以产生恐惧之情,是因为进化使大脑对痛苦的敏锐度要高于其他任何情感。你仅仅是应用了祖 先们的“记忆”——人类关于战斗还是逃跑的最原始的恐惧系统。

    我们所恐惧的对象和对恐惧的反应程度是由我们的基因、生活经验以及特定情况决定的。可能一开始你会作出本能反应,但如果情况是你之前经历过的(因为大脑不断把生活经历重组),你最后可能将冷静下来。你转过头,看到一位老太太正在遛狗。或者你撒腿就跑,为了避免过去痛苦的经历再次重演。我们经历的某个刺激越多,包括那些恐怖的经历,我们的恐惧门槛就越高。比方说,如果你已经在这条偏僻的小道上走过 N 次,但每次都发现是这位老太太遛狗发出的声响,你就不会显得高度紧张。除非真有什么恐怖的事情发生。

    我们的情感常常能够传达“情意资讯”,能帮助我们作出更好决策。比方说,愧疚能让我们对过去的错误忏悔和改正,它还能够促进合作。而 反感 情绪似乎是对危险的反应, 能保护我们免于疾病或其他困扰。羞耻心能让人拒绝某些诱惑,或减少种群冲突(Group Conflict)的风险。由于脑部 受损而无法体验情感反应的人,似乎不能从自身的错误中总结和学习,也不能完整地作出决策。

追根究底的天性

    “我吃了那个蔬菜,感觉不舒服。我觉得那个蔬菜可能不太适合我。”

      在《人类的由来》第二章,查尔斯·达尔文写道 :“一 旦人类的重要能力,如想象力、批判力、好奇心以及推理等发展出来,人们就开始渴望了解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我们不喜欢不确定或未知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总结、 归类、组织和建构整个世界。把思想和物体进行归类,有助于我们认知、区别和理解,它让生活简单化了。理解和控制我们的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未来。我们要知道事情发生的过程和原因,才能在未来更好地预见它。这也是我们总是喜欢寻找模型和各类事物、行动以及情境等因果关系的原因。根据这些模型的相似点,人们更容易分类、理解以及作出推测。寻找和识别环境中的事物以及事情之间的联系,能帮助 我们了解到什么有效,什么无效。模型能给人以慰藉,人类寻找模型的需要本身显得更为重要。

      要了解有效或无效、有益或有弊的方法,意味着我们必须进行探索。成功地探索环境将为我们的生存和繁衍添上关键的一笔。

      对地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很重要。但有时候,大脑似乎对新信息和新奇的经历更感兴趣。近期的研究表明,大脑对新鲜事物保持积极回应。未知的事物非常有价值,所以激励我们探索周遭的环境,并为未来而学习。

    我们必须充满弹性地应对这个瞬息万变和不可预测的世界。我们常常会用随意的方式来探索世界。比如说,有许多动物在觅食的时候,常常毫无目的地寻找,只有在发现具有价值的刺激物时,才会改变这种无头无脑的方式。然后,它们会专一地进攻。

      生活中保持灵活性并了解众多可供选择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价值。这意味着找到新方式应对世界,将较那些训练过度的老模式更为优越。比如说,有关蜜蜂的研究表明,它们是根据一个类似于地图的空间记忆方式来“导航”的,如果它们在一个蜜源地点过度训练,很容易找到从该地点返回蜂房的路,但对其他地点的返程路线却不精通。同样是这群蜜蜂,如果接受飞往各种蜜源地点的训练,它们就能更熟练地从不同的地点找到返回蜂房的路。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我们之 所以能够学习得更好,是因为我们能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综合起来。

迅速地作出分类

    有个关于一个人去教授家拜访的故事。当时外面正好有条狗在草坪上玩耍,教授开门迎客时,这条狗就钻进了屋里。后来,教授就问这个人 :“你是不是经常跟狗一块出来?” 这个人答道 :“这不是我的狗。我还以为是你的呢。”

    大脑在感知事物时常常处于兴奋状态,之后才开始思 考——即从感性到理性的阶段。由于人类天生具有恐惧倾向迅速作出归类也是天性使然。有限的事件和知识是一大危险, 在一些罕见的情形下,作出匆忙的概括和定性分析对于生存异常关键,而等待和慢慢斟酌就意味着死亡。我们自己不也是常常很快下结论、随性子行事,或者根据情感来进行粗略的观察和下决断吗?

    我们对变化的东西尤为小心翼翼,因为其中暗含着危险。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求助于代理行或者中介的原因——它们可以承担责任——当我们察觉到变化时,防患于未然总比事后后悔好。

男女择偶偏好的不同

    “大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迈克尔·葛詹尼加(Mic- hael Gazzanig)在《大脑比你先知道》(The Mind’s Past) 一书中说道 :“一个聪明的回答是 :性。具体说来,大脑的存在是为了作出那些更能够提高繁衍成功率的决定。”繁衍是一切生命体的核心活动。一旦个体错过了繁衍的年龄,个体就不再具备进化的效用。

    人类千方百计进行繁衍的努力具有特殊意义。本质上说, 有时候事情并不像表面看起来一样简单。

    一只蚂蚁正在往草尖上爬,跌下来了,它仍不断地努力尝试......直到有一头羊经过这里吃掉了草(和蚂蚁)。为什么这只蚂蚁坚持不懈地爬上草茎?它有什么好处?

    这只蚂蚁其实捞不着任何好处。它的行为是由寄生于其 体内的扁行虫控制的,这只虫需要在羊的体内进行繁殖。通过指挥它的中间宿主——蚂蚁爬上草茎,寄生虫就增强了蚂蚁被食草动物吞掉的机会,同时就增强了寄生虫成功繁殖的几率。受惠者是寄生虫,而非蚂蚁。还有一种寄生虫,是弓形虫,它们只能在猫的体内繁殖。它们让老鼠丧失对猫天生的恐惧感,而沦为猫的午餐。另外一种寄生虫还能使得鱼游入浅水区,成为鸟儿的大餐,而鸟则是这种寄生虫的最后 寄主。

    大部分动物(包括人类)将通过一些行为来吸引异性。 因为自然选择最终是有关繁衍的问题,而我们的环境中配偶资源不足、数量有限,所以一些个体在吸引异性上将势必强于其他人。这些能够吸引优秀配偶的个体具有优势,它们是经历“选择”和淘汰的产物。什么样的特征使得它们具备这种优势?它们在吸引异性和吓退竞争者时,具备哪些解剖学特征和行为特点?

    达尔文发现,许多解剖学上的特征和行为特征并不具备生存价值,但在吸引配偶方面有重要作用。力量和美丽就是这样的信号。他把这个原理称为性选择(也称雌雄淘汰——译者注)比如说,色彩将能增强蝴蝶对其他同类的吸引力,雌孔雀偏爱那些色彩斑斓、 尾巴大的雄孔雀。

    生物学家罗伯特·特里弗斯(Robert Trivers)在其 书《双亲投资和性选择》(Parental Investment and Sexual Selection )中解释说,性选择背后的动力是双亲投资,或“是父母在某个后代身上所倾注的任何投资,即提高了他的存活 率(从而提高其繁衍成功率),但同时也以牺牲父母在其他后代身上的投资能力为代价”。

    男人需要吸引女人,也需要把其他男人从“他”的女人身边赶走。女性必须对每个孩子投资,因为有 9个月的妊娠期和许多年的含辛茹苦的培养。她投注了时间和心血,也增加了她过早去世的几率。在其一生中,她所能生养的小孩数量有限,但男人在繁衍方面付出的成本却相对较少。他可以和许多女人交配,从而大量繁衍后代。他不必时刻抚养孩子。许多女人可以在毫无外界帮助的情况下把孩子抚养长大。

      既然进化的最终目标是繁衍,男人就希望同更多的女人发生性关系,这使得男人为争夺女人而发生竞争。如何才能淘汰对手?男人如何才能增强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如何领先或者淘汰对手?

      女人繁衍的成功并不取决于她同多少男人发生性关系, 而取决于她为自己和孩子得到资源的能力(如食物、居所和 保护),所以女人比男人更功利。她并不会选择身边的第一个男人,而女人会为得到资源而相互竞争,那些看来有钱有地位的男人就具有优势。所以对配偶的选择(表现为无意识的偏好和选择)是基于女性地位更危险的这一事实。

    1989 年,心理学教授大卫·布斯经过调查来自于 37 个不同文化区域的数千名男女,把男女在约会或者结婚时偏爱的各个品质的重要性做了一个排序。女性把未来伴侣的财富前景状况放在首位,此外女人还偏爱那些有进取心和勤奋认真的男性。男人偏向于选择更年轻的女性,他们把外表的吸引力看得比女性更重要。该调查还显示,男性在配偶同别的男人发生性关系时表现得最为嫉妒。而男性在情感上特别依赖于其他女性时,女性将表现得最为嫉妒。

    研究还显示了两性之间的其他差异。女性不太愿意尝试冒险,她们更易受到失败几率的影响。此外,她们的竞争心理和地位意识相对较弱。其他研究还显示,男女在行为和认知能力上具有差异。这些差异也反映了荷尔蒙在大脑发育中的影响不同。正如其他方面一样,这也是取决于环境的差异

社会性动物

    若我们只是小镇里的匆匆过客,我们不会关心名声。但若必须待上一段时间,结果则相反。那这段时间到底是指多长时间?与我们这虚荣而又渺小的存在相依相存。

    ——布莱斯·帕斯卡尔 (Blaise Pascal,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1623-1662 年)

    好名声、地位、资源或被社会认可一般都有助于人类祖先生存、求偶和繁衍吗?

      在一个小的狩猎采集社会中,对于群体有益的事情也势必对个体有益。在一个资源有限、个体处于弱势和充满危险的环境中,合作的作用不可小觑。与群体或社会隔绝就意味着自我灭亡,人多力量大。群体保护着个体免受食人动物的侵袭,大家一起狩猎、交换有关食物位置的信息,相互合作防范敌人掠夺食物,群体同样是提供配偶资源的地点和为抚养婴儿提供帮助的地方。个人跟群体融合在一起增强了生存的机会。

    如果我们帮助一个小团体中的成员,他可能在我们需要 帮助的时候同样伸出援助之手。否则,我们下一次绝不会再 帮他。这种行为称为互惠——即“相互帮助”的观点。拥有值得信赖的名声异常重要,因为洞悉未来行为的惟一向导是过去的所作所为。如果我们愚弄某人,他转告给他的朋友们, 就影响了未来我们跟其他人合作的可能。这不也是我们为何总是信任朋友,但对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持警戒心理的缘故吗?

    我们还特别在意公平。不公平的事情总会让我们烦恼,有时候甚至会让人做出不惜伤害自己来惩罚别人的举动。这可能因为我们不想制造一种软弱或容易吃亏的形象。既然我们是从不断互动的小团体中进化过来的,树立一种强大而非软弱的形象就具有意义。我们希望其他人下次能够以更好的态度对待我们。

    如果某次我们帮助某人,但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他就不 见踪影,我们该怎么办?或者如果有人不以德报德?真正的互惠只能在以下情况发挥作用 :(1)我们居住在小团体中, 认识每个成员,所以可以了解每次给予和回报的“服务”记 录,同时未来有机会互动 ;(2)行为的成本要大体与未来回报差不多。萍水相逢的人彼此之间行为更为谨慎,正如生物学教授李·阿兰杜加金(Lee Alan Dugatkin)所说 :

      在一个小小的聚会时......有一位客人说,他一般不在那些大型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修理厂或靠近“轨道”交通的地方找修理工。他说,这些修理工清楚你们以后再也不会有见面的机会,常常趁机敲诈客人。还不如去周边的汽车修理厂,那里把口碑视为广告,他们很清楚,你将是他们的长期顾客。

“在别人看得到的地方做好事。”

    名声事关重大。当别人注视我们时,或者我们的真实身份被公布于众时,我们是否做出不同的举动?在别人关注我们时,我们总是表现地更完美。根据一项实验研究显示,即使在一张有机器人形象的图片前,人们总是倾向于做出更多的慈善义举。根据一个实际场景显示,同一张上面有花儿的海报相比,在一张有一双“眼睛”图像的海的“监督” 下,人们在心理学系咖啡室盒子里投放的钱要相应多 3 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如果做好事得到社会认同(从众),我们将会捐赠更多。美国 20 世纪作家亨利·路易斯·门肯(Henry Louis Mencken)表示 :“良心就是内心的声音,告诉我们周围可能有人在注视着我们。”

    人类害怕失败、失去社会地位或名誉,这种恐惧心理作用很大,因为它影响到狩猎采集社会中个体的地位。个人对食物和性的得到就取决于此,生存和繁衍将受其威胁。社会惩罚非常危险,它可能会导致个体被“放逐”。根据人类生态学教授加勒特·哈丁(Garrett Hardin)的说法,在今天同样如此 :

    害怕失去社会的认同感是保持社会完整的主要动力 :比如说害怕上帝和警察以及邻居的负面评价。宗教机构希望对上帝的恐惧能够成为人类的主导。而政府部门希望对警察和法庭的恐惧能够成为主导。但约翰·洛克(John Locke)表示,邻居对你的评价将超越其他一切。

    提供资源的能力是另外一种能够增加存活和得到配偶的行为,这种能力越强,则意味着我们在一个团体中的地位越高。

    之前我们曾说过,男人会为得到女人而竞争,而女人会为得到资源而相互竞争。女人青睐于那些能够照顾孩子的男人,食物、住所和地位等资源吸引着她们。权力、支配、自 尊、地位和被尊重皆是对财富的宣扬。查尔斯·达尔文说 :“对于天性的东西,人类顶礼膜拜,同时千万百计地夸大。”

    还有关于人作为社会动物的其他证据吗?曾经对一组男性进行过调查,参与调查的男性的妻子都患有乳腺癌,其中有些人的妻子已不在人世,调查显示,鳏夫的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低。另外一项调查还显示,比起那些社交能力较强的男性来,离群索居的男性死亡率更高。此外,研究还证明,被社会遗弃的感觉等同于肉体疼痛,因为被抛弃的感觉会让人痛苦。

    鸟啄次序(Pecking.order,地位高的鸡可以优先享用资源,甚至可以啄对方——译者注)同样重要。因为我们渴望地位,所以出现了等级。挪威动物学家 Thorleif Schjelderup-Ebbe 发现,在母鸡群中,有一个线性等级,每只鸡都知道自己的位置。科学作家罗伯特·赖特在其著作《道德的动物》中写道 :“把一群母鸡放养在一起,在经历一阵混乱之后,包括相互争斗后,一切就归于平静。争吵......虽然简短,但具有决定性, 正如一只鸡啄另外一只鸡一样,带来了迅速的反应。”

    鸟啄次序决定了谁优先享受食物,并决定那只鸡可以啄另外一只鸡。每只母鸡都知道它可以掌控谁,谁又可以掌控它。

      地位等级不仅仅适用于鸡群,研究表明,当我们把一组小孩子聚在一起,他们很快就将自动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处于级别最顶端的一人最受大家的欢迎,也成为大家的学习榜样,同时也具有最高的控制力。一旦得到某种地位,失去它是非常痛苦的。

    研究表明,我们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幸福和寿命。我们的鸟啄次序越高,我们的健康状况就越好。

    必须注意的一点是,不要让进化论对适应性行为的诠释走入极端。导致行为的因素有许多种。我们无法完全准确地推测出人类祖先的环境状况,从而就不能解释所有的行为。 没有人了解人类祖先的环境状况。与骨骼和组织不同,行为并没有得到化石证据的支持或否定,也没有得到神经结构或者遗传的证据来证明。同样,人类利用进化论来解释大脑行为的活动无法得到实例印证。但许多行为与我们从其他生物体身上搜集到的证据和人类文字记录的历史相一致。

    让我们回溯到 100 万年前,假设你居住在一个只有 150人的小群体中,大家彼此了解,而找到配偶的机会也相当有限。当时周围充满危险和挑战,首要任务就是避免危险、 找到食物和吸引异性。那促进生存或者繁衍的关键行为是什么?

      作出快速的决断是否非常关键?——比如说“如果丛林后有响声,撒腿就跑”。本能行为是人类的自然倾向——在使用理智前先使用情感。在人类进化史中,那些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关键行为在今天仍然适用。忧患意识是否促进了你的生存?社交失败的代价是否昂贵?保持地位、享受资源和得到社会认可是否助你活得更好且得到配偶?

    你是否表现得诚实、善良和可依赖,决定了别人是否愿意与你合作。共同的威胁或共同的理想是否能促进人们合作?遵循社会规范是否有意义?你是否对“失去”持否定感, 同时在万不得已时才会去冒风险?你是不是同样关注自己和你所爱的短期利益?

许多人类心理缘于文化影响

      人类社会不仅受基因进化的影响,同样也受到文化演变的影响。实践、方法、工具、神话、伦理和社会规范在人类行为演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从自己的经历、父母或其他人那里学习到了习俗——通过教育或通过自己的观察。

      文化演变的速度要快于基因进化,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其中揉合了其他人的精华结晶。文化演变同生物进化不同,并非天生遗传。我们并没有遗传父母的习惯,而是后天学习而成

    总而言之,遗传进化和文化演变相互作用。生物学影响我们的文化。拿语言来说,我们具备了学习语言所必需的解剖学、生理学和生化学上的机制,但我们并非生来就会一种语言,所以语言是一种文化的产物。

      我们的文化同样作用于生物学,它创造了一种考验自然进化的环境。如果某种行为被证明对各个时代都有利,自然选择就会偏爱这种行为。假设不同时期的个体受学习过程或者文化的影响,选择某种社会行为。长此以往,自然选择将会偏爱这些选择,因为它们积极地影响了个体的生存和繁衍

人类的本性

    性相近,习相远。——孔子

  人类天性的养成是生物学和文化历史的产物。进化论解 释了人类发展为何受到生物学的限制。正如骨骼、肾、眼睛 和腿一样,大脑的发展也受自然选择的主导。自然选择使我们具备生存或繁衍的特征。我们有意或无意地从自身最高的利益出发,这是生物的基本本能,我们的生活经历将加强或弱化这种本能。尽管有人认为“人本善”,但如果抱着“人本为己”的观点,要活得更为坦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失望。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改变的余地,但首先要求我们理解人类的这种行为以及本质原因。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 中称 :“必须注意的是,如果你跟我一样,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每个人都慷慨无私地合作、为大同理想而奋斗的社会,那你在生物本性上找不到任何支撑的依据。我们不妨尝试来教育‘宽容’和‘利他主义’的道理,因为人生来就是自私的。”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影响和限制我们决策的力量。

    1.基因——周遭环境的刺激建立了基因中的“反应趋向”(responsetendencies)。基因不断进化,它们最初的功能是建立在狩猎采集原始社会的环境中的——人类历史中大部分篇章都是在该环境下谱写的。为了生存,我们必须避免所有威胁生存和繁衍的危险。进化发展出一种建立在痛苦和快乐之上的价值系统,能更好地应对环境。既然祖辈的环境中充满危险且资源有限,我们培养出“害怕失去”和“恐惧”的倾向,并能迅速地作出评价,成为社会性动物。此外,我们还倾向于在恐惧的情绪下评价局势。同那些在毫无恐惧心理下作出错误决断的人相比,具有忧患意识的人可以避免更多损失。我们同样倾向于在奖励最高、代价最小的情况下行动。

      2.生活经历——教育、营养、社会印记、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人们在信仰、习惯、价值、态度和个性特征上不同。反过来,这也造成每个人的观念和设想不同。我们的心态影响着判断。

      3.当前的环境——外部因素如环境、状况和具体的情况。

      4.随机因素——因为环境时刻变化,我们以开放的胸怀来迎接新的体验 ;应对新的挑战也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

      5.人类行为的结果强化了某种行为。如果结果具有奖励性和意义,行为就会不断被重复。每个人对“有偿行为”的观点不同,可能是健康、金钱、事业、名声、家庭、地位或者权力。在所有的活动中,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选择了过去成功的行为活动,这也是环境选择了我们未来的行为。

      但决定我们行为的并非仅仅是过去的经历,还有我们对事物发展的观点。在新情况面前,大脑将创造一个预期。如果我们无法了解后果,可能就会做出有悖于自我利益的事情。

      我们的行为也是对环境的反馈。如果我们做了傻事,并深受其害,未来我们还可能再重蹈覆辙,哪怕让自己再次品尝痛苦。之所以造成这种行为,可能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错误的原因,也有可能这样的行为可以规避更多的痛苦

      我们的经历储存于大脑中,并影响着我们的未来。新的神经间的模式就产生了

局限性:有些决定并不是从我们的最高利益出发

    人类天性中肯定有大量的愚蠢因子,否则人不会屡次三番地陷入同一个陷阱中。虽然对过去的伤疤记忆犹新,依然重蹈覆辙,同样的原因和同样的错误。      ——加图(Marcus Porcius Cato, 罗马政治家和作家,公元前 234- 前 149 年)

      如果我们天生从自我利益出发,为什么有时作出明显有悖于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决定?

    ️(1)人类大脑是在祖辈的世界中适应的,跟今天的世界有些脱节。人类许多特征更适合于祖辈时代的要求,比如说 :远离食人野兽、避免被社会遗弃的危险、寻找配偶、获取足够的食物、维持亲情关系、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居住在安全地点和抚养后代。

    (2)基因进化和文化演变让我们具备天生的行为倾向(比如说恐惧、互惠式的合作、迅速地归类、对社会认可的关注等倾向),更能与环境互动。一般说来,这些倾向带来的利大于弊(否则人类也不可能存在到现在)。但有时,它们会把我们引入误区作出错误判断。

      比如说,人类有一种先天倾向,即容易相信他们所喜欢的人,这很可能会造成偏见。好感常常建立在第一印象的基础上。我们从对方传达出的信号中来揣摩他们的可靠度,我们观察他们的情感状态——声音或者是表情,但人们常常很难发现一名好演员和一名差演员的差别。一个人的性格可能趋于保守、不太友善,或者是热情、开放。这些行为差异对我们了解对方有何影响?我们忘记了一些评价个人或事物的其他重要的参考因素。外表常常具有欺骗性。一流的行骗高 手常常让人觉得是从利他主义,而非从利己主义出发。16 世纪意大利政治家和思想家尼科洛·马基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在《君主论》(The Prince)中表示 :“伟大的君主多是那些信誓旦旦、以狡猾的手段来愚弄人民的人,而他们最后总能凌驾于诚实原则之上。”

      在第一章,我们已经了解到人类的本性和局限性。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我们来看看心理能力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的。

    沃伦·巴菲特给我们做了一个基础性的解释,揭示了甚至智者也会收获恶果的原因 :

      是自负,是贪婪、嫉妒,也是恐惧。同时还是没头没脑地模仿别人。我的意思是,在释放功率之前,有众多因素导致大脑的马力剧烈下滑。我也可以这么说,如果我跟查理有某种优势的话,那并不是因为聪明的缘故,而是因为理性。我们很少会让无关的因素来扰乱我们的思维,也不会让其他人的观点左右我们......当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会多出点恐惧 ;当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会多出点贪婪。我们总是避免模仿他人的做法。这也是那些使得智者获得糟糕结果的因素。

      我常常把 IQ 和能力视为电动机的马达,但是在输出功率方面,发动机运行的效率依赖于理性。有许多人开始启动 了400马力的电动机,最后输出功率仅为100 马力。如果我们有 200 马力的发动机,最好能够百分百地释放出所有功率。 既然如此,那聪明的人为何要做那些降低其输出功率的事 情?这与习惯、个性和气质密切相关,需要理性的行为,而不是你自己的方式

    在本书的第二、第三和第四章,我们虚构了两个人物 : 约翰和玛丽。约翰 40 岁,是 TranCorp 公司的高级管理人 员 ;该公司是一家参与综合类业务的美国公司。玛丽是约翰的妻子,一位兼职教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271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25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252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634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49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85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7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2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5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3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35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40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28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2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8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45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79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