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通俗化翻译理解·卷一·周纪一

周纪一,戊寅(公元前403年)—壬子(公元前369年),共35年

威烈王

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1.多年以前,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被周威烈王册命为诸侯。

司马光点评:

【作为天子,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礼”,“礼”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分”,“分”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名”。

什么是“礼”?就是行为规范、行为准则。

什么是“分”?就是君臣、尊卑之间的等级区分。

什么是“名”?就是公卿、王侯、士大夫之类的名号、称呼。】

【天下四海、万民百姓,都受天子一人的统治。人民群众之中并不缺乏勇武过人、智力超群之辈,然而这些人都受天子的调遣进行生产活动、服役务农,这一切都是靠“礼”在约束着他们的行为。

于是天子统领三公,三公管理诸侯,诸侯制约士大夫,士大夫管理庶民百姓。总的来说,就是身份尊贵的人统治身份低下的人,身份低下的人顺从身份高贵的人。

上级人员安排下级人员做事,就如同大脑控制手脚、树根控制枝叶一般,进行统筹决策;下级人员替上级人员办事,就如同手脚可以护住大脑、枝叶可以荫庇树根一样,维护高层的权威。只有这样才能让不同地位的人环环相扣、各司其职,从而才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使社会安定团结。

所以说,天子的职责中最重要的就是“礼。”】

【周文王给《易经》写目录,把《乾》、《坤》排在首位。孔子把这称为:“天高地低,乾为天,地为坤。高与低明明白白,贵为高,贱为低。”说的就是君与臣的尊卑之分就像天与地一样是不能颠倒的。

《春秋》中尊崇周王室。即使周王室已经衰微,但仍然位列各诸侯之上,以此可以窥见君与臣的尊卑之分在圣人心中有多么重要。

夏桀、商纣残暴到引起群情反抗,那么必然会有像商汤、周武一样的仁德之主发起战争建立新的王朝。如果当朝天子既没有残暴混乱到极点,也没有出现无比英明仁德的圣主推翻天子的政权,那么天下万民就不应该奋起反抗颠覆天子的统治,臣子也应该拼命捍卫皇权和忠节。

如果能让微子启代替纣当商朝的天子,他一定能像成汤一样名垂万世;如果能让季札当吴国的国君,他也一定会像吴太伯那样受到后代长久的祭祀。然而微子启和季札这两个人宁愿亡国也不愿成为一国之君,就是因为“礼”所要求的行为准则以及尊卑带来的地位差别让他们不能这样做。

所以说,“礼”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分”。】

【“礼”是用来区别贵贱、分出远近的,“礼”衡量着世间的一切,管理着万物的秩序,所以必须要通过名号与称呼来进行分别,要通过器物的外观来展现不同。

用名号和外观的不同做出相应地位等级的区分,这样高低贵贱之间才有了明显的秩序,“礼”的奥秘便来自于此。如果缺少了名号与外形的外在表现形式,那“礼”又将从何而谈呢!

曾经仲叔于奚给卫国立下了大功,拒绝了卫国国君赏给他的封地,却讨要繁缨,孔子认为不可以赏赐繁缨,倒是可以多赏一些封地给他。因为对于国君而言,专属于君主规格的礼器和名号是绝对不能交出去的,国君交出这些就如同把自己手中的权力也交了出去,失去了权力也就意味着国君会失去自己的国家。

卫国国君想让孔子帮他处理国政,孔子要求先确定好自己的名号,是因为他认为如果不确定名号就冒然管理下民的话,老百姓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

繁缨,只不过是一个小物件;名号,也不过是细枝末节。这两点都被孔子看重,就是由于如果名号和器物的外形没法区分身份高低的话,那么也就不存在君臣远近、尊卑贵贱之分了。

事情总是从很微小的苗头慢慢发展成熟的,圣人的眼光看的远,所以能把危机掐灭在摇篮里;普通人鼠目寸光,总是等着不好的后果已经造成了才开始补救。如果能够在危机刚展现迹象时就用手段干预,就会事半功倍;一旦让祸患形成再去补救的话,很有可能已经无力回天了。《易经》中说:“霜能慢慢的积累成冰。”《尚书》中说:“一天两天这么过去就可以积累一万天。”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分”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名”。】

【唉!就是由于周幽王、周厉王那么昏聩,才导致周王室的命运日渐衰落,朝廷中秩序混乱,地位低的人凌驾于身份尊贵的人之上,各个诸侯之间互相征伐,周王室中出现了臣子专政的情况,这么看来,已经没什么人讲究“礼”了。

周王室虽然衰微,而周文王和周武王打下的天下仍然还代代相传着,就是因为周王室的各宗室子孙目前还能践行着作为臣子的准则。为什么这么说呢?曾经晋文公为周襄王立了大功,想让周襄王能够同意自己将来挖掘隧道安葬,周襄王拒绝他说:“这是专属于王的葬礼规格。目前周王朝还没有被取代,却冒出两个王来,我想叔父您也一定不愿意这样吧!不然的话,叔父您自己有封地,就自作主张将来给自己挖掘隧道安葬就行了,何必还找我要这份殊荣呢?”晋文公于是不敢再提出逾越规制的要求了。

周王室拥有的土地面积还没有曹国、滕国大,人口还没有邾国、莒国多,就这样延续了几百年,由周宗室替周天子管理着天下百姓。像晋国、楚国、齐国、秦国这么强大却不敢凌驾于周天子之上,为什么会这样?只是因为各诸侯心中还有行为准则、君臣之分罢了。

直到鲁国的季氏、齐国的田常、楚国的白公、晋国的智伯这些人的出现,他们拥有足够的势力让他们自立为国君,然而最终却不敢这么做,难道是因为他们于心不忍吗?难道是因为他们势单力薄吗?只是怕担上篡国的罪名被天下人口诛笔伐罢了。如今晋国的大夫凌驾于国君头上,瓜分晋国,周天子没有能力讨伐乱臣,竟然还给这几个人加上诸侯的名号,这完全是将专属于周王室的名分拱手让人。前代周天子创立并延续下来的“礼”到这就已经消亡殆尽了!

有人认为,当时周王室已经衰微成那种程度了,晋国的三个大夫势力如此强盛,周天子不想封他们为诸侯大概也办不到吧?这样想其实是完全不对的。晋国的三个大夫虽然强盛,只要他们不在乎被天下人唾骂也不在乎礼法,完全可以直接自立为诸侯而不向周天子请示,如果这样,那他们就是篡国的乱臣贼子,各诸侯中自然会有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仁义的霸主以礼法和信义的名义讨伐他们。可如今,这三位大夫向周天子提出了成为诸侯的请求,而周天子直接同意了,这样就算是获得了周天子的官方认可,谁还有理由去讨伐他们呢?晋国这三个大夫瓜分晋国,之后竟能位列诸侯,并不是晋国破坏了“礼”,而是由周天子亲手破坏的。】

【唉!君与臣之间应遵守的礼法已经被打破,将会拉开群雄逐鹿的帷幕,形成各自以智力勇力相角逐的局面。由此看来,即使是让周文王、周武王、姜子牙这样古之大贤的后代当诸侯,都会面临国破家亡、宗嗣断绝,无尽的战争让天下生灵涂炭,岂不令人心痛!】

2.早年间,晋国大夫智宣子准备立智瑶为自己的接班人。

智果说:“立智瑶不如立智宵。智瑶身上有五个优于别人的地方,但是有一点实在是不堪。

第一个优点是须发十分美丽,人也长得又高又大;

第二个优点是精通射箭骑马,武力过人;

第三个优点是具有艺术修养;

第四个优点是文章写得好又机灵善辩;

第五个优点是个性坚强果断。

然而他却没有一颗仁者之心。一旦他凭借自己那五个优点凌驾于弱者之上,行事作风缺少仁善的话,这样谁受得了呢?如果您一定要立智瑶为接班人的话,我们智氏就完蛋了。”

智宣子没有听他的。于是智果主动和智氏划清界限,将自己的氏改为辅氏。

赵简子长子叫赵伯鲁,小儿子叫赵无恤。赵简子准备给自己找接班人,不知道应该选谁,于是把自己想说的一些告诫、教育儿子的话写在了两份竹简上。他把这两份竹简交给两儿子,说:“你们要好好记住这上面的内容啊。”

三年之后,赵简子找两个儿子考核竹简上的内容,赵伯鲁不仅回答不上来,甚至连竹简也搞丢了。而赵无恤面对提问对答如流,并且竹简好好的保存在衣袖里,能够随时拿出来迎接赵简子的检验。这件事让赵简子看清赵无恤是一个贤能之人,于是确定了赵无恤为自己的接班人。

赵简子安排尹铎治理晋阳城,尹铎问:“是想让晋阳成为您的经济来源呢?还是想让晋阳成为您的庇护所呢?”赵简子回答:“希望能成为我的庇护所。”于是尹铎在管理晋阳的期间减少了户口数目的上报,目的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赋税,赋税减少了老百姓的生活压力就小了,因此会对赵氏心存感激。

赵简子对赵无恤说:“万一将来晋国发生了国难,你可千万别嫌尹铎年纪轻,也别嫌晋阳太遥远,要避难一定要去晋阳找尹铎啊。”

后来智宣子去世,由智瑶接班,也就是智襄子(智伯)。

有一次智瑶和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在蓝台聚餐。智瑶在席上开韩康子的玩笑,并且在言行上侮辱了段规。

智果听说了这事儿,劝智瑶别这么做:“如果你不收敛的话,会给自己招来麻烦的。”

智瑶说:“只有我招惹别人的份,谁敢招惹我!”

智果提出了反对意见:“话不能这样说。《夏书》上写了:‘一个人如果言行举止失误次数太多,会让他人在背地里产生怨恨,这些怨恨谁会摆在明面上呢?都是憋在心里不让人发现罢了。’等怨恨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是会爆发的。

做事的时候如果能注重细节,就不会吃大亏。如今您在聚餐的时候,又是开韩大夫的玩笑,又是轻侮别人的国相,行为举止不加以收敛,还口口声声说‘谁敢招惹我?!’依我看,您这样会害了自己的!

就算是螨虫、蚂蚁、马蜂、毒虿都能让人受伤,更何况人家是一国大夫和一国之相呢!”

然而以上这些话智瑶根本就没听进去。

智瑶想命令韩康子割地给他,韩康子不想答应。

段规给韩康子出主意:“智瑶既贪又自负,咱要是不把地割给他,肯定会兴兵讨伐我们的,还不如顺从他的要求。

他拿到了我们的地,肯定觉得其他人也会给,如果要地不成功,他肯定会起兵攻打别人。那么我们就不仅躲过了一劫,还可以暗中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

韩康子听了说:“好,就听你的。”

于是韩康子选中了一个人口有一万户的城邑,把这个城邑割给了智瑶,智瑶如愿拿到了地十分开心。

之后智瑶又找魏桓子要地,魏桓子也不想给。

任章问他:“为什么不给呢?”

魏桓子说:“智瑶无缘无故要我割地,太过分了,我不想就这么窝窝囊囊的把地给他。”

任章说:“像智瑶这样随随便便就要求别人割地,大家肯定都心怀畏惧,生怕他找到自己头上;我们如果答应割地,智瑶一定会越来越骄纵傲慢。等他骄傲自大变得飘飘然,肯定就是他最轻视敌人的时刻,而那些惶恐担心的卿族大夫自然而然就会拧成一股绳。

你想想,一旦大家团结起来与轻敌的智瑶作斗争,智氏估计不久之后就要灭亡了。

《周书》上说:‘想让他一败涂地,就得先暂时帮助他,让人放松警惕;想要攻取毁灭他,就得先暂时把他想要的给他,让人心生骄慢。’

您不如把地割给他,等智瑶心态膨胀了之后我们再联合那些畏惧他的人把智氏给灭了。您又何必片面的认为割地就是受智瑶的压迫呢?”

魏桓子说:“好,那就把地给他。”于是也选中了一个人口有一万户的城邑,并把这个城邑割给了智瑶。

智瑶又跑去找赵襄子要蔡地、皋狼等地,遭到了赵襄子的拒绝。

智瑶怒不可遏,带领着韩氏和魏氏的军队攻打赵氏。

赵襄子被逼无奈只好选择出逃,他问周围的人:“我应该跑哪去呢?”

随从们说:“去长子城吧,那里距离近而且城池坚固。”

赵襄子说:“长子城是我们赵氏剥削了大量民力才修建完成的,并且当初我们还强行要求百姓守城,百姓们不恨死赵氏就不错了,现在要是去那里,谁肯收留我!”

随从们又说:“那就去邯郸,那里仓库很充实。”

赵襄子说:“那是因为我们赵氏搜刮了大量民财充盈仓库,才使得仓库充实,并且为了避免他们消耗粮食,我们夺取了百姓的钱财后还把人都杀了,现在要是去那里,根本没人收留我!

还是去晋阳城吧,这是我父亲赵简子嘱咐过我的,尹铎对百姓好,百姓没有怨言,到了那我就安全了。”

于是赵襄子最终逃到了晋阳城。

智氏、韩氏、魏氏的军队把晋阳城围了个铁桶一般,并且引河水淹晋阳城,城中水漫金山。然而即使生火的灶具都沉入水中,即使青蛙四处都是,晋阳百姓依旧团结一致不愿背叛赵氏。

智瑶乘车在水中巡视,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为他赶马。

智瑶略显得意:“至此我才知道,原来水也是可以用来毁灭一个国家的嘛。”

魏桓子用胳膊肘捅了捅韩康子,韩康子领会了他的意思,想到了汾水可以用来淹安邑城,绛水可以用来淹平阳城。

絺疵对智瑶说:“韩氏和魏氏八成是要反了。”

智瑶问:“你怎么知道?”

絺疵回答:“从他们的神色上就能分析出来。

我们带着韩氏和魏氏的兵攻打赵氏,赵氏必亡,等赵氏被灭那么接下来肯定就轮到韩氏、魏氏了。

假如他们俩没有反心,眼看着智氏、韩氏、魏氏很快就可以瓜分赵氏的地盘了,有地可分他们应该高兴才对。

而目前晋阳城被水淹得都出现人吃马、人吃人的情况了,可见赵氏迟早会失败,但是韩大夫和魏大夫这俩人脸上不仅一点高兴的神色都没有,反而看上去很担忧,这不正是担心您攻打完赵氏之后就要去攻打他们吗?那他们不造您的反还等着干嘛呢?”

第二天智瑶就拿絺疵的话问韩康子和魏桓子,他俩赶紧说:“絺疵这个谗佞小人,他是想解救赵氏才这么说,就是为了让您怀疑我们两个,从而放弃进攻赵氏。

我们能够轻轻松松拿到赵氏的土地,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想着背叛您呢?再说了,背叛您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嘛,我们图什么呢!”

韩康子和魏桓子离开之后,絺疵进去找智瑶:“您怎么把我说的话告诉他们了?”

智瑶吃了一惊:“你是怎么知道的?”

絺疵回答:“刚才我看到他们出来直勾勾的盯着我看,仿佛在看仇人,然后匆匆离去了,就猜到大概是您把我说的话给他们讲了。”

智瑶一直没有对韩氏和魏氏产生戒备之心,絺疵只好请求出使齐国,实则是出去避难。

赵襄子派张孟谈偷溜出去和韩康子、魏桓子见面,跟他们说:“有个词叫‘唇亡齿寒’。现在智瑶带着你们两个来攻打我赵氏,等赵氏灭亡了,韩氏、魏氏离灭亡也不远了!。”

韩康子和魏桓子说:“这我们也知道,但就是害怕我们还没动手,计划就被泄露出去了,如果这样的话我们马上就会倒霉的。”

张孟谈说:“无论什么计划,都只是从你们二人嘴里说出,然后进到我的耳朵里,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于是韩康子和魏桓子暗中跟张孟谈一起商量,约定了动手的日期之后就让张孟谈回去了。

赵襄子趁着夜色派人杀了守堤坝的小吏,放出滚滚的河水淹没智氏军队。

智氏的军队被水流冲击得大乱,韩氏、魏氏趁机带兵左右夹击,赵襄子带着将士们冲击智瑶的前军。智瑶大败,于是赵氏、韩氏、魏氏杀了智瑶,把智氏一族消灭殆尽。

智果当初与智氏切割,变更姓氏为辅氏,于是只有辅果存活了下来。

司马光点评:

【智瑶之所以失败,就是由于自己的才能大于自身的道德修养。

才能和道德是不同的,然而世间俗人察觉不到二者的区别,不管是有才还是有德,都被统称为“贤”,以这样的标准看人,是没法准确识人的。

聪慧、明察、刚强、坚毅,这些称为“才”;端正、正直、中庸、平和,这些称为“德”。才华使道德修养锦上添花,而道德能够引领着拥有才华的人走上正道。

云梦之地的竹子,是天下竹子中最强韧的,然而不去矫正调整它,不去打磨锻炼它,它就没办法变得坚韧无比;棠谿之地的金属打造的兵器,是天下兵器中最锋利的,然而不熔炼它,不打磨它,就没有办法与其他兵器比拼。

所以说同时具有才华与道德的人是圣人,既无才又无德的是愚人,道德水准超越了才华的人是君子,才华超过道德水准的人是小人。

选人用人的时候,即使没法招揽到圣人或君子,也宁愿用愚人而不要用小人。为什么呢?君子会将自己的才华用于做好事上,而小人就会凭借自己的才华无恶不作。用才华做好事,什么事都会带来好的结果;利用才华行恶事,就会给很多人造成伤害。愚人就算想做恶,但是受到才华水平的限制,就像小奶狗找人打架,人用一根手指头就能把它制服。而小人的智力、勇力足够帮助他达到自己见不得人的目的,就像是老虎插上翅膀四处作恶,这样受到伤害的人岂不就太多了吗!

具备道德修养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庄严肃穆,具备才华的人总是会被多数人所喜爱。惹人喜爱的人总是会令人想亲近,而庄严肃穆的人总是会让人想远离。所以大部分人总是会被一个人的才华所蒙蔽,忽视那人的道德修养。

从古至今,一国的乱臣贼子,一个家族中的败类,大多都是富有才华而道德水平不高之人,最终害人害己、覆国亡家,智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所以经营一个国家、一个家族,如果能够将人的“才”与“德”分开看待并且认清“德”比“才”重要的话,怎么会发愁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呢?】

3.韩氏、魏氏、赵氏瓜分了智氏的土地。

赵襄子割下智瑶的头颅刷上漆,当作自己的水杯。

智瑶的臣子豫让想为他报仇,于是把自己扮作囚徒,带着匕首藏在了赵襄子宫中的厕所里。

赵襄子准备去上厕所的时候,感到一阵心悸,命人去厕所里搜寻,结果揪出了豫让。手下人正准备杀了豫让,赵襄子制止说:“智瑶被灭族,可见韩氏、赵氏、魏氏三家恨透了智氏,而这个人能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为他报仇,的的确确是一名忠义之士,我还是离他远点吧。”于是把豫让放了。

后来豫让又用漆涂满全身,自毁皮肤,又吞下木炭自毁咽喉。在街市上乞讨,连他的妻子都没认出他来。

他的朋友在路上认出了他,哭着对他说:“以你的才华,做赵氏的臣子一定会被重用宠幸的。到那时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报仇也会变得易如反掌。你又何必把自己折磨成这样呢?”

豫让说:“不行。如果我真的成为了赵氏的臣子,之后又要为了给智氏报仇而杀了他,这就是不忠了。

我现在既不想成为赵氏之臣,又想为智氏报仇,这本来就很难办到。但我仍然坚持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后世不忠心的臣子感到汗颜。”

赵襄子出宫办事,豫让躲在桥下。赵襄子走到桥边的时候,马匹受到了惊吓,于是派人在桥边四处搜索,抓住了豫让。至此,赵襄子才把豫让杀了。

赵襄子有五个儿子,但是因为自己的哥哥赵伯鲁没有被父亲赵简子选为赵氏的接班人,一直不肯立自己的儿子为后。于是他把代地封给了赵伯鲁的儿子,称他为代成君。代成君早早就去世了,又立代成君的儿子赵浣为赵氏的接班人。等赵襄子去世后,他的弟弟赵桓子把赵浣赶走自立为君,一年之后,赵桓子也去世了。

赵氏族人都说:“赵襄子想立的人并不是赵桓子。”于是杀了赵桓子的儿子,把赵浣接回国立为新的赵氏之主。

赵浣就是赵献子。

赵献子的儿子为赵籍,也就是赵烈侯。

魏斯是魏桓子的孙子,也就是魏文侯。

韩康子的儿子为韩武子,韩武子的儿子为韩虔,也就是韩景侯。

魏文侯让卜子夏和田子方做自己的老师,每次经过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行抚轼礼,以体现自己折节下士。于是各地的贤德之人都汇集于魏文侯的门下。

魏文侯和众大臣饮宴喝酒的时候,气氛十分欢乐。不一会儿突然下起雨来,魏文侯命人驱车到郊外。左右大臣都劝说:“现在喝酒喝的正尽兴,况且又下雨了,您要上哪儿去呢?”

魏文侯回答:“饮宴欢乐确实不假,但是我和虞人约好了要打猎,怎能失约不见呢!”于是亲自去和虞人见面,取消了打猎计划。

韩国找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赵国是我的兄弟国,不好意思我不能听你的。”后来赵国也找魏国借兵攻打韩国,魏文侯也是同一套说辞应对。赵国与韩国离去之时都十分愤怒,然而后来听人说了魏文侯其实都是在替自己说话,心怀愧疚与感恩,于是都认魏国做自己的老大。

从此魏国就是这三个诸侯国之中最大的了,没有哪个诸侯能与魏国争锋。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攻打下来之后,把中山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自己的大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君?”都回答说:“仁德的国君。”

任座说:“您打下了中山,不把地封给自己的弟弟,这叫什么仁德!”魏文侯面露怒色,于是任座识趣地快步走了出去。

然后又拿同样的问题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的国君。”魏文侯问:“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翟璜说:“我听说国君仁德,臣子就会直言不讳。刚才任座说的话那么直接了当,这就能看出来。”魏文侯听了十分受用,让翟璜赶紧把任座叫进来,而且亲自离座迎接任座,把他当作贵宾。

魏文侯与田子方一起吃饭时,问他:“钟声不和谐。左侧的音调高了。”田子但笑不语。魏文侯发文:“你笑什么呢?”

田子方回答说:“我听说圣明的国君只会去管理乐官,不会去探究乐理的。如今您身为国君却这么清楚乐理,恐怕您顾不上去管理乐官了吧。”魏文侯说:“你说的有道理。”

太子魏击外出,在路上遇到的田子方,下车伏拜于地拜见,而田子方却不回礼。魏击生气的对田子方说:“到底是尊贵的人看不起人,还是贫贱之人看不起人啊!”

田子方说:“当然只有贫贱之人才敢看不起人,尊贵之人怎么敢这么做!

身为国君如果看不起人的话最终会亡国,身为士大夫如果看不起人的话最终会害了自己的家族。

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国君失去自己国家,还有别的国家等着收留他的;也从没听说过哪位士大夫家族败亡之后,还有别的家族会接纳他。

只有贫贱之人,如果说的话没人听,做事的被人看不惯,踩着鞋转头说走就走,反正不管走到哪都是穷鬼一个!”

听了这话,魏击赶紧向田子方道歉。

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您曾经说过:‘家庭贫寒的人总想要一名贤妻,国家混乱的国君总想得到一位良相。’如今我的国相人选只有魏成和翟璜,这两个人你觉得怎么样?”

李克回答说:“我地位卑微又不是宗亲,不像他们两个能随便进出您的屋子,我没有资格谈论这两个人。”

魏文侯坚持说:“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就别推辞了。”

李克说:“您现在来问我这些,只不过是因为您平常没有好好观察过。

人在安稳的时候要看他亲近哪些人;

人在富贵的时候要看他能付出什么东西;

人在显赫的时候要看他能推荐什么人才;

人在穷困的时候要看他不愿意做什么事情;

人在贫寒的时候要看他不愿意向人索取什么。

以上这五点,就已经足够能评判一个人如何了,何必一定要我做出评价呢!”

魏文侯说:“先生您回家吧,我心中已经有国相的人选了。”

李克离开后,见到了翟璜。翟璜问他:“我刚听说魏文侯要你帮他选国相,你选的是谁?”

李克回答:“魏成。”

翟璜满脸不开心:“守卫西河的吴起是我举荐的;

国君担心邺城没人治理,我又推荐了西门豹;

后来国君想讨伐中山,我又推荐了乐羊;

中山已经被拿下,但是没有人治理,我又推荐了你;

国君的儿子没有师傅辅导,我又推荐了屈侯鲋。

以上种种事迹,我哪点比不上魏成!”

李克答道:“你刚才说是你推荐向国君推荐的我,是想拉帮结派让我站在你这边吗?国君找我问选国相的事儿,我只不过是如实回答而已。

我为什么就知道魏成一定会成为国相?是因为魏成的俸禄多达千钟,自己却只拿其中十分之一,另外十分之九都拿去招揽人才了,所以才能够招来卜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这三个人都是国君的老师,你推荐的那五个人,都是国君的臣子。你拿什么和魏成比!”

翟璜听了羞愧不已,脸上青一阵红一阵,连拜两拜并且道歉:“我只不过是一个粗鄙之人,说的话不合适,您别放在心上,我真心愿意跟着您当您的学生弟子,请您一定收留我。”

吴起,是卫国人,在鲁国任职。

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鲁国人准备让吴起为大将,但是考虑到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有一些犹豫。于是他杀了自己的妻子后顺利当上了大将,把齐国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

有人在鲁侯面前泼吴起的脏水:“吴起之前是曾参手下的人,自己的母亲去世了也不去奔丧,曾参接受不了他的不孝,与他断绝了关系。如今他为了要当将领,竟把自己的妻子杀了,这么说来吴起只不过是一个残酷无情的人罢了。况且,现在鲁国其实并不强大,却能够打败齐国,万一传出去让人觉得鲁国会对他们造成威胁,那鲁国岂不是成为其他诸侯国的眼中钉了吗?”

吴起生怕因此获罪,又听说魏文侯贤德且求贤若渴,就跑去投奔他了。

魏文侯让李克评价一下吴起,李克说:“吴起又贪又好色,但是用兵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连司马穰苴都比不过他。”于是魏文侯安排吴起为大将攻打秦国,拿下了秦国的五座城池。

吴起为大将的时期,能和最底层的士兵们同甘共苦,睡觉不睡席子,行军不骑马,亲自背着粮食物资,和战士们分担辛劳。

有一个受伤的士兵,吴起亲自为他处理伤口。这人的母亲听说吴起这么关爱自己的儿子,伤心的哭了一场。旁人问她:“你儿子当兵,吴起作为将军能亲自给他处理痈疮,你还哭什么?”

这位母亲说:“你不明白。过去吴将军也为我的丈夫这么处理过伤口,他爹殊死战斗,最终战死于敌庭。如今吴将军这么对我儿子,我都不敢想我儿子将来会死在哪儿!我是为这事儿哭啊。”

4.燕湣公去世,儿子燕僖公继任。

二十四年(己卯,公元前402年)

周天子·威烈王崩殂,儿子周安王姬骄即位。

有贼人杀了楚声王,楚国人拥立他的儿子为楚悼王。

安王

元年(庚辰,公元前401年)

秦国攻打魏国,一直打到阳孤(又称“阳狐”)。

二年(辛巳,公元前400年)

1.魏国、韩国、赵国攻打楚国,一直打到桑丘。

2.郑国在阳翟围攻韩国。

3.韩景侯去世,儿子韩烈侯争取到了国君的位置。

4.赵烈侯去世,赵国人拥立他的弟弟赵武侯。

5.秦简公去世,儿子秦惠公继任。

三年(壬午,公元前399年)

1.周安王的儿子姬定逃往晋国。

2.虢山山体滑坡,泥土堵塞了黄河。

四年(癸未,公元前398年)

1.楚国围困郑国。郑国人杀了郑国国相驷子阳。

五年(甲申,公元前397年)

1.发生了日食。

2.三月,有贼人杀了韩国国相侠累。

早先,侠累与濮阳人严仲子关系很差。严仲子听说轵地人聂政十分勇武,于是拿一百溢黄金为聂政的母亲祝寿,想要聘用聂政杀了侠累。聂政拒绝了严仲子的礼物:“我母亲还在世,现在我还不敢把自己的生死交到别人手里。”

等到聂政的母亲去世后,严仲子再次要求他去刺杀侠累。

那天侠累正好在自己的家中安坐,身边的士兵和护卫很多,聂政直接上台阶冲到侠累面前把他杀了,然后撕掉自己的脸皮、挖出自己的双眼与肠子。

韩国人把聂政的尸体丢到街市上,让过往的行人认尸,认出的人有赏,然而没有人能认出来。

他的姐姐聂絺听说了之后跑过去看,哭着说:“这是轵地深井里巷的聂政啊。他正是因为不想连累我,才这么对自己的。我也不是怕死的人,不愿就此埋没我弟弟的一世英名!”于是在聂政的尸首旁边自尽了。

六年(乙酉,公元前396年)

1.郑国国相驷子阳被杀了之后,他的党羽杀了郑絺公,拥立了郑絺公的弟弟姬乙,也就是郑康公。

2.宋悼公去世,他的儿子宋休公子田继任。

八年(丁亥,公元前394年)

1.齐国攻打鲁国,攻取了最地。韩国出兵营救鲁国。

2.郑国的负黍叛变,投奔韩国。

九年(戊子,公元前393年)

1.魏国攻打郑国。

2.晋烈公去世,儿子晋孝公姬倾继任。

十一年(庚寅,公元前391年)

1.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城,攻取了六座城池。

2.多年以前,田常生了齐襄子田盘,田盘生了齐庄子田白,田白生了田和,也就是后来的齐太公。

今年,田和把齐康公(姜氏)迁到了海上居住,只让他接受一座城的供奉,用以延续姜姓的香火。

十二年(辛卯,公元前390年)

1.秦国与晋国在武城会战。

2.齐国攻打魏国,攻下了襄阳。

3.鲁国在平陆打败了齐国。

十三年(壬辰,公元前389年)

1.秦国入侵晋国。

2.齐国的田和与魏文侯、楚国人、卫国人在浊泽会面,目的是为了成为诸侯。魏文侯将该请求上报给周安王以及抄送给各位诸侯,周安王同意了这一请求。

十五年(甲午,公元前387年)

1.秦国攻打蜀国,攻下了南郑。

2.魏文侯去世,太子魏击继任,也就是魏武侯。

魏武侯乘船顺着西河而行,看着沿途的景色十分开心,认为这是天然的屏障,于是回过头对吴起说:“瞧瞧这山川河流,这不就是所谓的天险吗,简直就是魏国的珍宝啊!”

吴起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值得珍贵的应该是仁德,而不是以天险为宝。

过去三苗氏的国土,左边是洞庭湖,右边是彭蠡湖,但是三苗氏的首领却不在乎仁义道德,所作所为引起民怨沸腾,最终被大禹消灭了。

夏桀所拥有的土地,左侧是黄河、济水,右侧是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国土的南边,羊肠谷在国土的北边,然而不施仁政,残暴地对待庶民百姓,最终被商汤所驱逐。

商纣王拥有的土地,左侧是孟门道,右侧是太行山,常山在国土以北,南边又流经一条大河,为政却残暴不仁不知仁德为何物,最终被周武王诛杀。

由此看来,国家最重要最宝贵的就是仁德,而不是天险。

国君您如果执政时不遵守仁义道德,那么这条船上的所有人将都会成为您的敌人。”

魏武侯十分赞同吴起的看法。

魏武侯选择了田文(此田文不是齐国的田文)当作国相,吴起得知此事后很不高兴。由于心中感到不服,于是吴起找到田文说:“我能跟你比一比各自的强项吗?”田文欣然同意。

吴起问:“如果说带兵打仗,让士兵们都愿意殊死作战,让敌国胆寒以至于不敢交战,这方面谁更强?”田文答道:“我当然不如你了。”

吴起问:“让国中的各个官员各司其职,深入群众,让国库钱粮充盈,这方面谁更强?”田文说:“还是你强。”

吴起问:“能将西河牢牢的镇守住,让秦兵不敢向东进发攻打魏国,让韩国、赵国老老实实地服从魏国,在这方面谁更强?”田文回答:“我还是不如你。”

吴起轻蔑道:“这三个方面你都不如我,却身居国相之位,地位比我还高,凭什么!”

田文反问吴起:“现在国君年纪还小,再加上先君文侯刚刚去世,国家正处于较为动荡的时期。

各个大臣们都还在观望当中,此时国君需要一个在群臣中有威望和影响力的臣子来辅助自己,以便君臣之间能快速适应当前的变化;

国君刚继任,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威信和地位还不够,此时就需要一位有群众基础、在百姓心中有声望的臣子来辅助他,以平息社会舆论、消除百姓疑虑。

你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要选国相,是会选你还是选我呢?”

听了这些,想到自己投奔魏国不久,吴起沉默了许久,最终心服口服:“这么说来,确实应该选择你啊。”

过了很久之后,魏国国相已经变成了公叔。公叔想娶魏国的公主,同时又觉得吴起的竞争力太强,会对自己造成威胁。

公叔的仆人出主意说:“想对付吴起也容易,他是一个既自负又自恋的人,利用这一点就好了。

您可以先跟国君说:‘吴起可是一个人才啊,但咱们魏国太小了,恐怕他在这里待不住,迟早有一天要离开的。您可以试试他的心思,跟他说把公主嫁给他,他如果无意留在魏国,那一定会拒绝娶公主的。’

然后您再找机会在吴起回去的时候和他顺路走一段,想办法让公主言语上辱骂您,吴起看到公主的修养这么差,肯定会很嫌弃她的,到时候一定会拒绝国君让他娶公主的要求。

这么一来,吴起不仅不会娶公主,还会被逼着离开魏国,您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公叔按照这个方法做了之后,吴起果然不愿意娶魏公主。魏武侯此时心中仍然不是很确定吴起到底会不会离开魏国,但是已经埋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吴起也感受到了魏武侯对自己态度的微妙变化,害怕自己会因此丢了小命,于是投奔到了楚国。

楚悼王一直以来就听说过吴起是一个人才,立刻起用了吴起为国相。

吴起将法律条文梳理得清晰明了,确定了明确的呼号指令,裁减楚国冗余无用的职位,将血缘关系上较为疏远的楚国公族宗亲的封地都废除取消,把省出来的钱粮都拿来培养精锐士兵和将领,重点都放在治军强兵上,让那些纵横家们的言论没法撼动楚国军队的士气。

从此以后,楚国向南进兵攻下了越地的一百多座城邑,向北进兵击退了韩国、赵国、魏国,向西进兵攻打秦国,令各诸侯们都心生畏惧。但是吴起却招来了楚国权贵宗亲和众臣子们的恨意。

3.秦惠公去世,儿子秦出公继任。

4.赵武侯去世,赵国人拥立赵烈侯的太子赵章,也就是赵敬侯。

5.韩列侯去世,儿子韩文侯继任。

十六年(乙未,公元前386年)

1.周安王正式策命齐国的田和为诸侯,也就是齐太公。

2.赵国的公子赵朝扰乱国家、兴风作浪,最后被逼的出逃到了魏国;后来和魏国军队一起攻打赵国的邯郸城,也没有攻打下来。

十七年(丙申,公元前385年)

1.秦国的庶长(某官职)把秦献公从黄河的西边接了回来,立他为国君。秦出公出逃,庶长把他的儿子和母亲杀了后丢弃于深渊中。

2.齐国攻打鲁国。

3.韩国攻打郑国,攻取了郑国的阳城;之后韩国又去攻打宋国,抓获了宋国国君。

4.齐太公去世,儿子齐桓公(和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姜小白不是同一个人)田午继任。

十九年(戊戌,公元前383年)

1.魏国在兔台击败赵国。

二十年(己亥,公元前382年)

1.发生了日全食。

二十一年(庚子,公元前381年)

1.楚悼王去世。

楚国的权贵宗亲和大臣们发起动乱,准备在葬礼上除掉吴起。

吴起跑到楚悼王的尸首旁边趴下躲避杀害。最后剑刺穿了吴起的身体,甚至刺到了楚悼王的尸体上。

下葬完毕,楚肃王继任,紧接着他就命令国相令尹诛杀那些在葬礼上作乱的人,连带着这些人的宗族亲人一并被处死的共有七十多家。

二十二年(辛丑,公元前380年)

1.赵国攻打卫国,没讨到什么便宜。

2.齐康公(姜氏)去世,没有儿子继任,田氏于是兼并了姜氏,至此齐国完全属于田氏。

这一年齐桓公也去世了,儿子齐威王田因齐继任。

二十四年(癸卯,公元前378年)

1.狄族人在浍水击败了魏国。

2.魏国、韩国、赵国一起攻打齐国,一路攻打到灵丘。

3.晋孝公去世,儿子晋靖公姬俱酒继任。

二十五年(甲辰,公元前377年)

1.蜀国攻打楚国,攻取了玆方之地。

2.子思向卫侯推荐苟燮:“以他的才能,可以带领七千五百人作战。”

卫侯说:“我也知道他带兵的本事,但是我也听说他曾经当地方小吏的时候,找老百姓征税时还找他们额外要两个鸡蛋,我看不上他这种贪小便宜的品性,不想用这个人。”

子思说到:“圣人用人就如同工匠选择木头,把木头好的部分留下,坏的部分扔掉即可。杞木和梓木这种木材粗壮无比,是上好的建筑材料,优秀的工匠不会因为它有几尺枯朽的地方而舍弃它。

如今各国间都在互相攻伐,我们十分需要具备军事能力的人才,选用优秀的将领成为我国的保障才是当务之急,现在有苟燮这样出色的将领摆在您面前,您却要为了两颗鸡蛋而置他于不顾,这事儿要是被其他国家听说了该怎么看您呢!”

卫侯如梦方醒,连拜两拜:“先生您教的对啊。”

有时候卫侯在众人面前说的话并不合适,但是身边的大臣们从来不反驳,有的人甚至会附和卫侯的看法。子思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很担忧:“这简直是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嘛!”

公丘懿子问:“您怎么这么说呢?”

子思说:“国君如果自以为是的话,那么臣子的建议就很难听进去了。自己说的话有道理时,尚且应该听一听别人的建议;而现在国君说的话明明是错的,但是臣子们还在旁边附和赞同,这不是让国君在错误的观点上越走越远了吗!

如果一个人不管自己言行的对与错,只顾着享受别人的赞扬和认可,那这个人可真是够糊涂的;如果一个人不管别人到底有没有道理,只顾着对他逢迎附和,那这个人可真是够不知廉耻的。

国君又糊涂,臣子又只顾着不知廉耻地讨好,让这样的人来统治国家、管理百姓,哪个老百姓会愿意!一直这样下去,这个国家就完蛋了!”

子思对卫侯说:“您的执政道路是越走越偏了。”卫侯不知他为何这样说,子思解答到:“一切都是有迹象可循的。您的发言中有明显的错误而不自知,公卿大夫们没有人敢指出您的错误;公卿大夫们说错了话而没发觉,百姓们也不敢指出他们的错误。

君与臣都觉得自己的言行没有问题,庶民百姓也跟着同声附和说“没有问题”,是因为只有一味的赞同和认可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而指出问题所在却会招来横祸——像这样下去,还会由谁来声张正义呢!

《诗经》上说:‘都说我是圣人,都与我同声一气,那谁还知道这只鸟到底是雌是雄?’这与国君和臣子的相处之道是类似的呀!”

3.鲁穆公去世,儿子鲁共公姬奋继任。

4.韩文侯去世,儿子韩哀侯继任。

二十六年(乙巳,公元前376年)

1.周天子·安王崩殂,儿子周烈王姬喜即位。

2.魏国、韩国、赵国合起伙把晋靖公废为平民庶人,并且瓜分了晋国的地盘。

烈王

元年(丙午,公元前375年)

1.发生了日食。

2.韩国消灭郑国后将国都迁至原郑国的国都新郑。

3.赵敬侯去世,儿子赵成侯赵种继任。

三年(戊申,公元前373年)

1.燕国在林狐击败齐国。

鲁国攻打齐国,攻入阳关。

魏国攻打齐国,一直打到博陵。

2.燕僖公去世,儿子燕桓公继任。

3.宋休公去世,儿子宋辟公继任。

4.卫慎公去世,儿子卫声公姬训继任。

四年(己酉,公元前372年)

1.赵国攻打卫国,攻下了七十三座城邑。

2.魏军在北蔺击败赵军。

五年(庚戌,公元前371年)

1.魏国攻打楚国,攻取了鲁阳。

2.韩国的严遂杀了韩哀侯,韩国国人拥立哀侯的儿子韩懿侯继任。

多年前,韩哀侯选择韩廆当作国相,但是又和严遂的关系十分亲密,于是韩廆和严遂两人之间关系很紧张。

有一次严遂派人在朝廷上刺杀韩廆,韩廆跑到韩哀侯身边躲着,哀侯抱住韩廆保护他,于是那个刺客一并刺中了韩廆和哀侯,二人当场毙命。

3.魏武侯去世,在世的时候没有确立魏太子,儿子魏罃和魏缓两人为了当国君而相互斗争,于是魏国国内局面变得动荡不安。

六年(辛亥,公元前370年)

1.齐威王入朝觐见。

此时,周王室已经十分弱小了,没有哪个诸侯愿意去朝见周天子。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唯独齐威王愿意这么做,由此人民群众越来越看重齐威王的德行。

2.赵国攻打齐国,一直打到鄄城。

3.魏国军队在怀地击败赵国军队。

4.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说:“你治理即墨的那段时间,天天都有人来我这告你的黑状,然而当我派人去视察即墨,却发现那边耕地开垦得十分充足,人民丰衣足食,官府中也没有百姓上诉,这完全就是一片宁静祥和的乐土嘛!

我身边的这些人抹黑你,估计是因为你从来不去讨好他们吧。”

于是赏给即墨大夫万户的封地。

后来齐威王又召见东阿大夫,说:“从你治理东阿以来,我身边那些人夸赞你的话每天都听不完,然而我派人去东阿一看,土地是凄凉荒芜,老百姓是又饥又寒。

之前找赵国攻打我们的鄄城,你也不发兵去帮忙;卫国攻打我们的薛陵,你也稀里糊涂的不知道!

那些夸赞你的话,依我看全是假的,根本就是你用金钱讨好我身边的人,他们才替你说好话!”

于是在这一天,给东阿大夫以及那些夸他的人都定了罪名,以鼎镬之刑全部处死。

这么一来,把齐国大臣都震慑住了,再也没有人敢阿谀奉承、栽赃陷害,述职、上报时都尽可能的还原真相、不敢有所隐瞒。自此,齐国国政蒸蒸日上,一时间成为了诸侯国当中的强国。

5.楚肃王去世,由于生前没有儿子,就选择了自己的弟弟芈良夫为自己的继任者,也就是楚宣王。

6.宋辟公去世,儿子子剔成继任。

七年(壬子,公元前369年)

1.发生了日食。

2.周天子·烈王崩殂,儿子姬扁即位,也就是周显王。

3.由于两个魏公子争夺国君之位,魏国大乱,魏国大夫王错出逃到韩国。

公孙颀对韩懿侯说:“魏国现在正处于混乱的时期,正好可以趁乱起兵攻打。”于是韩懿侯和赵成侯合力攻打魏国,在浊泽把魏军打了个七零八落,然后将魏军围困了起来。

赵成侯提议:“我们不如把魏罃杀了之后拥立魏缓为魏国国君,分走一部分魏国的土地然后退兵。这样对于魏国而言,我们有拥立新君的恩德,同时还有土地可分,怎么样都不吃亏。”

韩懿侯反对到:“不能这么做。杀了魏公子,只能显出我们的残忍暴虐;瓜分魏国的土地,只能显得我们贪婪好利。

不如把魏国一分为二,让魏罃和魏缓各自为君。这样我们既不担残暴贪婪的恶名,又让魏国国土面积变小,实力大幅度变弱。等到魏国变得不如宋国、卫国,就再也不会对我们造成任何威胁了。”

赵成侯没有听他的。于是韩懿侯心生不满,不愿再与赵国合作,连夜带着兵撤退了。没过多久赵成侯也只好带兵撤退。

等战事暂时平息之后,魏罃杀了魏缓自立为魏国国君,也就是魏惠王。

太史公点评:

【魏惠王魏罃能够活下来,魏国也没有被一分为二,主要是因为韩国和赵国之间计划没有达成一致,从而导致合作破裂,韩国、赵国但凡采用了其中任何一个计划,魏国早就被瓜分掉了。

所以有古人感叹:“国君在世时,一旦没有确立嫡子,等到他去世后,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要破败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