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三大名臣里,左宗棠的名气没有曾国藩和李鸿章那么响亮,但他的仕途之路却是真正的逆袭而上。
在很多书里的描述,左宗棠的性格是比较特立独行,经常得罪人,连曾国藩都不放眼里。
骄傲的人,就经常怀才不遇,左宗棠也不例外。
20岁那年左宗棠第一次考乡试,之后连考了三次,左宗棠都失败了。
到了26岁那年,左宗棠一气之下发誓再也不考了。26岁成天不工作就顾着考试,左宗棠是富二代吗?并不是,老左家境贫寒,但在21岁成了湖南一富豪的“倒插门”的女婿。
关于这门亲事,当时左宗棠的家庭情况真是一穷二白,而对方家大业大,为什么会选择左宗棠入赘呢?还是看中了左宗棠的才华。
左宗棠结婚的新房,还贴了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自从考试失败之后,左宗棠思想转变了,不再学习考试的儒家经典,而是专研实用的书籍,像历史、地理、经济等,在左宗棠潜心修炼的时候,属于他的时刻终于来了,太平天国起义爆发。长沙城赢了后,左宗棠成名了,后边仕途一片坦荡,后边得到称赞世人都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由于脾气大被同僚挤兑,后边投奔曾国藩,也有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收复新疆。
现在打开中国地图,新疆的160万平方公里,曾经是被外界瓜分,要是没有左宗棠,中国会少了六分之一的领土。
是什么能让他成功的?是他的人生信条,提于梅园的诗句是最真实的显照。
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24个字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胸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生活。
“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则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
纵观上、中、下,横览高、平、宽,居上时想到下,立高时寻找宽。所以无论在多么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都能够处变而不惊,遇险而不乱,既能创造一番事业,又能守住一番事业。
“发上等愿”和“择高处立”,就是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而且,往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和智慧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
“结中等缘”和“就平处坐”,就是要脚踏实地积极稳妥。不为有功之功,固功莫大;不为有名之名,固名莫厚。高潮的过后,很可能就是低谷。所以,常常事以急败,思因缓得。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充分的准备,就是成功的一半。
“享下等福”和“向宽处行”,就是要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做事时留有余地。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这也正如诸葛亮所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无论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还是“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其中最关键的思想内涵,都是平衡。在矛盾中平衡,在前进中平衡。不仅包含着个人心理的平衡,而且还包含着内外的平衡、上下的平衡、左右的平衡、前后的平衡。平衡才能协调、平衡才能和谐、平衡才能发展、平衡才能进步。
紫薇斗数,命理言:吉神太露起争夺之风,有势用尽,有福享尽,乃未懂收藏之道。
易经言:事不做尽,势不用尽,话不说尽,福不享尽,凡事在不尽处,意味最长。此乃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坐,就平地立,向宽处行之理。
佛理:发上等愿:心存济世,此乃大贵之内命相/结中等缘,太过热心不妥,太过则热病丛生,太冷则枯木寒岩享下等福,惜福之义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儒家:极高明而道中庸其理当其高,理高方立宗旨,法身当明;其心地当平,心平则世界国土皆平;其行当宽深,非宽深无以为证道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