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黄诚甫书 癸酉(1513)
立志之说,已近烦渎,然为知己言,竟亦不能舍是也。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但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诸友既索居,曰仁又将远别,会中须时相警发,庶不就弛靡(mǐ)。
诚甫之足,自当一日千里,任重道远,吾非诚甫谁望邪!临别数语,彼此闇(ān)然;终能不忘,乃为深爱。
此文背景:1513年,阳明回到越城。黄诚甫在家乡鄞(yín)县备考科举,思想在心学和科考内容朱子学之间徘徊不定,阳明给诚甫写了这封短信,阳明在信中说“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并引用西汉大儒董仲舒语“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告诫诚甫“人应当追求道德而不要追求功利”。次年,诚甫中进士。
2.(何为止于至善)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
3.身之主为心,心之灵明是知,知之发动是意,意之所着为物。
4.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知与充与遏者,志也,天聪明也。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
5.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
6.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7.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为善,有为不善。先生曰:恶人之心,失其本体。
8.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9.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功夫之说。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慎独”。
10.(陆澄录):问立志。先生曰:只要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