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士终会被忘却,思维方可伴钟声
高中学习养成的习惯,我更注重知识点背后的思维逻辑而非知识点本身。巴菲特有一个原则跟这个密不可分,他坚持多远跨学科的思维决策,在投资时,他会以生态系统的观点看问题,一个系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想要做更优的决策,就需要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对其进行建模。
我认为学习一个学科/知识点的底层思维逻辑是能把该学科/知识点化为己用最为高效的方式。
一下是我对一些学科思维的总结
医用物理:
把复杂的现象简化简化再简化,从而建立一个极简物理模型,通过数学方法处理问题。
化繁为简的思路很重要,要明确哪些东西是主要矛盾,比如我们把骨骼简化为杠杆,那么骨骼本身质量体积的不一致性就被忽略了,我们只关注他对关节的作用,在这个物理模型中的角色。
(书上的内容概括性很强,学的浅,有些东西不需要纠结let it go,理解物理思维很重要,不要盲目刷题,why?何江老师会在秋实堂机房告诉你原因🤫)
有机化学:
结构决定性质,如果说化学物质是个演员,那么反应条件可以说是导演,同一个演员遇上不同导演拍出来的戏自然不一样,interesting化学物质这个小妖精会看脸色行事🤫,个人猜测这门课对今后泡实验室和理解药物相关知识是有一定帮助的。
(一本不太薄的书,人名很多,复杂度参考俄国作家,但是重要的就那几个,考试还是ok的,跟物理一样,书上的内容浅尝辄止,有些内容简略得让人无法理解,建议和化学专业同学或者班上化竞大佬多交流,包贝们一定一定一定要注意慕课的ddl!血的教训)
系统解剖学:
学习的过程可以总结为“认识你自己”,边学边摸,摸不到的摸舍友🤫,从名称,定义,功能到图片,活体,标本,彻头彻尾地“认识你自己”,最重要的还是理解,就像老毕说的有些名词一辈子都用不到,只是解剖学家取的或是一些论文里面出现的。
注重知识点间的关联,和组胚的关联,总结也很重要,我觉得刷题是一个很好的总结方式,我刷题是直接抄完答案后自己归纳知识点的,因为这个不像理科,考验反应能力,更多的是对相似知识点的辨析和理解,在大量知识面前,选择直奔正确答案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要有临床应用的思维,霍老师(B站)的课里面涉及很多临床知识,当然学校课程也是有的,上课前可以先看霍老师的课预习,或者直接看网上对应章节的思维导图,当然书是一定要多看的,每一遍都会有新的理解,不要追求初期全部看懂理解,后期回顾的效率更高,对知识点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u1s1解剖软件真的太好用了,个人而言软件比图谱的使用率高,图谱上面名词太多了,眼花缭乱,不利于学习记忆。
组织与胚胎学:
一开始会觉得知识点特别多,特别杂,这时候可以跟着老师的节奏,多看看书和图谱(图书馆有很多),一定要预习,不然上课会很吃力,说实话组胚教研室的老师上的课都不差,认真听收获颇丰(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比如胚胎学老师上课一般会先给我们看很瘆人的先天性畸形照片,吸引注意力让我们快速进入状态,然后讲这部分胚胎发育的过程,同时讲当在…时期…发育…时,导致…,从而产生…畸形,最后老师会再次总结畸形部分知识点。复习的时候就可以以畸形为导向,在记忆畸形原因同时复习胚胎发育特点,事半功倍。)
系解跟组胚的课程不同步,前期学习互相作为参考工具书,在后期复习时关注学科间关联性,胚胎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这三个串在一起就像一个故事,讲述受精卵到人体的成长历程,在胚胎学中甚至可以了解到人类进化的痕迹。
系解和组胚这两门课的底层思维逻辑还是那句话“结构决定功能”,而在组胚这门课中,我们要反过来想,比如说,小肠粘膜是单层柱状上皮,它为什么是这种类型?因为小肠有很强吸收功能,柱状上皮相比于扁平上皮,能更大程度地扩大吸收面积,且柱状上皮长的像小毛刷,有利于食糜蠕动。
整体和局部的观察视角也很重要,可以想象自己有个放大镜,比如系解看到的是左二叶右三叶的肺,放大以后是组胚的呼吸性细支气管,肺小叶,再放大可以看到库普弗细胞,再放大可以看到细胞生物学里的各种细胞器,离子通道……
个人觉得组胚绘图收获和绘图时间不成正比,但是画图真的很治愈很喜欢那个过程。
医学英语
很遗憾,这门课是我这学期的败笔,反思这学期的英语学习,对于考核成绩我无可辩驳。语言学习强调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每天保持背单词,阅读文章和考前刷云班课(可以理解为老师给的考试重点)在考试时看到题目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前一种状态,在看到题目时思考得更多的是老师的出题思路,你的脑子可能会说“哦~蛮有意思的”,然而有一种,看到似曾相识的选项时你的脑子可能会说“靠,这两个单词我都看过,好像云班课上有,选哪个来着?”“这听力是三倍速吗??”,没错后一种就是我上学期的状态。
还是分享一下高中正经学英语的方法叭
我喜欢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词汇和一些特殊知识点的记忆,因为我物理比较薄弱,而且习惯性在数学上花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我的英语基本上是在碎片的时间里学习的。比如上课前老师在开电脑或者中途灌鸡汤(骂人)的时候我就会复习着桌角的单词记忆卡,英语课就是边记笔记边复习了。早上刷牙和坐车的时候,我会听听力,新概念音频是我最喜欢的,里面的表达很有趣也很地道,虽然跟考试的关联性并不强,但是可以培养自己的英语素养,它的有趣会成为坚持下去的动力,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意志力是有限的,做你不喜欢做的事只有两种可能:1.做不好(相当于没做)2.消耗意志力。
有时候你会发现,脑子里会突然蹦出几个词汇,嘴里有时会突然说出几句英语,耳朵旁边好像听到了“This is China Daily audio news”,每天看一眼,久而久之,他就刻在你脑袋里了,赶都赶不走,需要使用时信手拈来。
但是我发现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大学(至少对我而言),因为高中老师课堂讲的知识都比较简单,听不听无所谓,但大学不一样,课堂的听讲非常重要,尤其对医学生,我们其实在课堂是没有碎片时间的,中途休息时间一般贡献给社交,补觉和青年大学习了(doge)。所以我打算下学期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学习英语,英语课上尽量多记几个单词,具体计划我开学才做(ddl就是生产力!)
近代史
这学期有部分成绩是来自小组拍摄历史题材短片,还是一个团队合作的问题,大家都想摸鱼就大家都摸不到鱼,前期的分工一定要明确,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按要求做事!按要求!要求!我们组前期没注意时长要求,导致我们在考试前几天极限补时长。
期末考,半蒙半做,没有历史修养很惭愧……
瑜伽
大一下是体育选修,按照自己的兴趣学,是个拓展技能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