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龙,80后,医学院硕士毕业,就职于某三甲医院。
龙给我打电话抱怨,“我妈总是让我省着点花钱,说一碗面就能吃饱为什么老要出去吃呢?一点不健康;说出去旅游有什么意思啊,又得花钱还那么辛苦”
停了一下,龙突然问我“难道你妈也这样吗?”
我端着杯子就笑了,想起来读过刘同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他妈在家不许开空调,投衣服的水要留着冲厕所,给他妈买了一个ipad,他妈生气地问为什么又要乱花钱,他能硬着头皮回答是机场捡的。我想,大约老一辈的人都是这样的吧。
是的,小时候,家里院子里种了菜,每回都捡着烂了的,怕浪费先收回来吃,每回筐里的水果,都是看着颜色变了,才小心的拿出来,抠掉烂了的,切开分开吃了。那时候过节家里来了客人送的点心罐头,要放在柜子里,留着去别人家的时候带礼物带着,自己是绝对不吃的,常常都是过了很久,拿出来,发现长霉了,舍不得扔掉,带着几分心疼只好自己吃了。过年的时候,买的糖块干果,都是要放在一个盒子里,等着客人来的时候才能打开……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的条件越来越好,但是那一代人的观念已经深深的植入到骨子里,我们依然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着出口到国外,自己用着别人捡剩下的,我们依然把最好的吃的留着给别人享用。
是的,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解放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多少中国人只身离开中国逃到国外,靠着勤俭节约,省吃俭用,慢慢的攒下了一份家业,很多华侨靠着这份家业不断发扬广大成为当地的首富,有的甚至垄断了所在国家的一个行业,以至于外国人把中国人勤俭和犹太人的理财并称为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两个民族,也因此在那些动荡的地方,一到社会矛盾激化的时候,中国人的超市、企业往往成为当地土著泄愤的焦点,每每事件之后,中国人仍然顽强的能够从废墟中重新崛起,我想这也是世界上其他民族赞叹我们民族的地方吧。
正是因为中国人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所得不可能像西方资本主义那样是靠血腥的殖民掠夺而来,中国人都是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挥洒汗水,收获了自己来之不易的果实,所以中国人对于所得便异常的珍惜,就像那个著名的故事里讲的,中国的老太太和外国的老太太,中国的老太太一生都在奉献,临死前感慨我该干的事情都干完了,外国的老太太一生都在享乐,临死前感慨我该还完的钱好像都还完了……
我们是奉献主义,西方是享乐主义,我无意于评价两种思维方式的优劣,但是我却被我们民族的这种生存哲学感动着,这是一种利他的哲学,一种长远的哲学。但是也带来了诸多不好的方面,每当我们收获果实的时候,总有一些眼红的寄生者和掠夺者来偷窃或者抢夺我们的果实,早在汉朝时,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就靠着掠夺华夏子民的粮食和财富为生存方式,历史上这样的遭遇比比皆是,每一次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近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勤俭节约的这种方式似乎也渐渐塑造了保守主义的思想给我们整个民族,深深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里,没有殖民冒险只有闭关锁国,没有科学创新只有因循守旧,因此我们的民族一直到近代都蜷缩在世界的一隅,直到鸦片战争一声炮响。
具体到我们个人,看看我周围认识的人们,好像真的也是这样,勤俭节约的人家一辈子虽然衣食无忧,无风无浪,但很少有所成就,更别说大富大贵,而且这种家风一代代不自觉的传递,所以现在就有人说寒门不可能出贵子,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那些不安于勤俭生活追求美好享受的人们,却富于冒险精神,敢于铤而走险,甚至突破法律边缘,要么横死要么成为我们羡慕的贵族,哪一种更好些呢,有时候我也困惑的很,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的时代,一切靠结果评价的时代,哪一种是我们所追求的呢?
今天的勤俭节约好像更是那些富人们为了宣言所谓的绿色环保而对穷人做出的一种欺骗性表演吧,他们一边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一边却假惺惺的作秀表演提倡大家不要浪费,其实他们本身就是最大的浪费,他们本身就是大部分人勤俭节约却无法享受成果的根结所在,所以今天提倡勤俭节约,特别是对于从不富裕的小城市来的年轻人来说,似乎有些不太适当了,他们原本就是过着勤俭的生活走到今天的,不敢享受,不敢张扬,只知道省吃俭用谋生活,生活中五颜六色的色彩对于他们来讲只有一种勤俭的灰色,很多年轻人往往也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和动力,失去了生活的审美,整个年轻一代中大部分失去了色彩,那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还会有希望吗?
所以,我们今天更易提倡创新,开拓,适时适当的享受劳动成果,勤俭节约不浪费就留给那些靠着剥削年轻人,靠着既得利益的父辈遗留资产,靠着盗窃攫取不正当利益的那些所谓贵族,权贵,资本家们吧。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某个明星带着家人旅行归来,大意是说“我们辛苦工作,努力挣钱,我们值得拥有这样温馨而又美好的旅行。”是的,我们勤奋上进,我们努力工作,我们要对得起我们的人生,我们值得拥有更好,年轻朋友们,让我们狠狠的“享受”吧,享受你该享受的,乐享人生。
你配的起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