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爱吃饕餮大餐,但也有人爱吃"边角料",本期的《人间》给大家带来"食物杂碎"。各地在杂碎风味上都有着自己的见解。
杂碎听上去是一些边角料,它的确是,但做起来能比大餐还要正。
杂碎说也说不完,吃也吃不完,有肥肠,卤煮,鸭掌,兔头,鸡爪,鹅肝,脑花等等的杂碎,一点都不亚于山珍海味,看似简单的食材处理起来也不比大餐容易多少,甚至更费劲儿。
杂碎风味到处都有,内蒙的羊肝,四川的肥肠,潮汕的鹅头,国外的鹅肝亦然(本fa并不感兴趣,鹅肝是人工的方法喂食给鹅,使得鹅的肝脏膨胀,也就是脂肪肝,受不了用它们的痛苦建立在人类的享受中,但它却是无比昂贵的食材。)
江油
大肠难以,使得清洗肥肠也成为一门职业。爱它的食客并不会因为是这个部位而拒绝它,反而成就了杂碎的光环之一。脆皮大肠,干锅肥肠,红烧肥肠,都是各具特色的肥肠。满嘴的肥肠脂肪和麻辣的红油相碰撞,惹得四川人爱不释手。
内蒙古
羊杂对于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牧民是属于自家人的美食。对于羊肉的宰割也是最上手的,羊肝裹上油包,在碳火的烧制下,散发着滋啦滋啦的声音和烟火气儿。
摩洛哥
摩洛哥的宰牲节,羊是重头戏,当地人都是买羊来庆祝,用香料与羊肉的融合,经过时间的“发酵”,这时羊已经是绵密软烂的口感,肉质的纤维感更是流连忘返。各家都会团聚一起享用美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广州
街头小摊美味也不可错过,牛杂在广州人心目中的分量更是沉甸甸的,每家每户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牛杂味。烹饪得好坏关乎食客刁钻的味蕾的选择。
日本
日本的磁性鮟鱇鱼,又肥又大的肝脏用简单的烹饪方法——蒸即可,是当地是最普遍的烹饪方式,可以保留食材最原始的味道,它比鹅肝更细腻绵密。因为稀少,也只有短暂的捕获期,而且还是在冬天,所以来之不易更加珍贵。
意大利的猪蹄镶肉,崇仁糟猪蹄,菲律宾的铁板希希格等等“杂碎”成为了美食界不可缺少的食物。